天天看点

抒铁道兵志,歌中铁建情一一评贺腊根的诗歌创作 作者:白帆、沐紫

作者:铁道兵文化
抒铁道兵志,歌中铁建情一一评贺腊根的诗歌创作 作者:白帆、沐紫

抒铁道兵志,歌中铁建情

  一一评贺腊根的诗歌创作

  作者:白帆、沐紫

  铁道兵文化网,是铁字号诗人的摇篮。现在活跃在铁道兵文化网上的诗人贺腊根,便是其中的一位。

  研读贺腊根的诗作,犹如回到了当年铁道兵的军营,恰似走进了中铁建的队伍。纵观他创作诗歌的特点,是从铁道兵文化网上起步,发展到成熟的。这一点,离不开编辑向日葵和编审乐在其中的培育。她们像辛勤的园丁,把贺腊根浇灌成花繁叶茂之材。我们对贺诗人的作品反复读了多篇,想评一下他的作品。

  一,不忘初心,为发扬铁道兵文化努力写作

  责任心是一个人干事业的思想基础。如果没有了事业心,那就会失去工作的动力。正是因为如此,贺腊根懂得:退休不等于是退党,在工作单位上要尽到党员的责任。就算是退休了,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也要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作用。

  那铁道兵文化,是我们党宣传思想阵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应该为党的文化宣传工作,发热放光。这与是否退休没有关系,全国有九千多万名共产党员,难道不包括退休的党员吗?所谓退休不退色,正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贺腊根

  从未忘党员的责任,永远保持着军人本色。他在当铁道兵期间,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干部。兵改工后,又从军官变成了中铁建的宣传干部,党务工作者,他牢记了这是在铁道兵这座大熔炉里百炼成钢。如果没有铁道兵部队和中铁建党组织的培养,也不会有他的进步。所以,在退休之后,他不是游手好闲地养老,而是在继续用笔在书写着铁道兵的凌云壮志,在歌颂着中铁建的爱国之情。从他诗作上线的频率来看,他几乎一直都在勤奋写作。

  梅花香自古寒来。贺腊根在中铁建期间,是新闻干事,在新闻写作中,他努力勤奋,也写出了不少好的新闻稿件。在退休之后,他开始转型诗歌创作,他不断研究铁道兵著名诗人李武兵的作品。也请白帆为其点评了一些诗作,有的也作了修改,那这种点评和修改,也使他受益匪浅。另外,他也向南京大学有关教授请教,并阅读大量诗歌创作的文章,这也为他写作中的转型,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作者,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写作中成长的。

  二、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写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

  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是坚持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所谓的现实主义,也就是去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工作。这样的作品会更加感人至深,朴实无华,受众才更能容易接受。也才会感到作品中的描写,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觉得很亲切。

  贺腊根曾经是铁道兵最基层的士兵和干部,他对军营十分熟悉。他在《那年.那月》中,写到:那年那月,你们血气方刚,告别家乡,心怀志向,奔向风雨的远方,军旅饮马度春秋,誓把青春献国防。

  像这样的诗句,如果没有当过兵的人,是不会有感受的。只要是参军入伍的人,一读到这里,马上会想到自己刚刚换上了绿军衣,向父母挥泪告别,向家乡山水告别时,那种恋恋不舍的情愫。还有在《永远的思念》中,这首诗虽然是怀念逝去战友的,但也把我们带回到军营中:你们躺在这大山的陵园里,是否也唱起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歌,是否也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虽然你们不能魂归故里,那就象当年铁道兵一样,永远志在四方吧。这样的诗句,也只有当过铁道兵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的。这也是贺腊根自己,他在军营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当铁道兵的经历,你是不会把军营生活写得如此真实的。

  兵改工后,贺腊根任铺架二连副指导员,在大秦铁路铺架时调任公司宣传部长后,又到了铺架第一线,担任了项目指挥部党工委书记。那么,他对铁路铺架是很熟悉的,从轨排生产基地,到铺架列车铺轨和架梁。特别是从水泥T梁到高铁箱梁,都十分熟悉。他的大部分诗作,反映的都是铺架作业,也就是铁路基建中的线上工程。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诗作,不懂铺架作业项目,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其中他最典型的写铺架的诗叫《今夜,月亮从工地上升起》:月亮从龙门吊阁里升起,圆圆的月亮照着我爬上扶梯,伴着我把一节节的轨排吊装,新铁路铺轨从我的手里开始。月亮从塔吊尖上升起,把钢筋笼,钢模板,混凝土吊起。

  这首诗里涉及到的龙门吊阁,轨排吊装,钢筋笼,钢模板,混凝土,都是专业的施工名词,不熟悉是不行的。由此可见,把贺腊根定格为铁路工地铺架诗人,还是名符其实的。

  三,用唯美的创作手法,描绘枯燥的铁路工地

  修建铁路是艰苦的劳动和生活。铁路铺架列车,也基本上都是在荒无人烟的山野或者大漠荒原。所以说,铁路铺架是枯燥无味的。然而,在贺腊根的笔下,却写出了铺架施工中的浪漫色彩,给人一种很美的画面感觉,充满着乐观主义思想,催人向上奋进,感觉到了高铁建设中苦中有乐。这宣扬的是一种奉献祖国的精神。在《跟着长轨走》这首诗里写到:一对对500米长轨,铁建人牵着它奔向前方一路欢歌。一块块钢筋铁骨的无碴轨道板,承载着飞驰的银色动车。四季的风儿在呼唤,铁建人运轨的机车汽笛声声更嘹亮。

  从这样的诗句描写中,让我们看到了,铁建人是牵着长轨走的。那长轨上面是飞驰的银色列车和风儿在呼啸。这是铺架施工作业中的美。

  那么,高铁建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呢?《在山的那一边》的描写是生动的:在山那一边,是山里人的海市蜃楼,刚建好的高铁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在山的那一边,离县城不远的高铁站,是山里人走出去又回来的驿站。 这首诗,勾勒出了高铁修建使群众欢天喜地的画面。而《动车飞过桃花林》,更是用排比式的段落写出了先看动车飞,再赏桃花的美景。 总之,贺腊根不算是最好的诗人,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中的探索精神,他作为从铁道兵和中铁建里走出的作者,是充满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好诗人。铁道兵文化需要这样的作者,新时代需要这样讲好中国故事的人。希望他百尺竿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曾任铁道兵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正连职新闻干亊,铁道兵十三师创作班创作员,铁道兵第一师副营职新闻干亊,中铁十一局宣传部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共发表新闻、文学、理论等作品二百多万字。出版或参与写作的文学类书籍七部。为山东省作协会员。获得全国大奖作品有报告文学金奖,诗词创作银奖,编导的电视专题片全国优秀奖,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台播出。新闻通讯获湖北省好新闻评比一等奖。并被诸多国家级大报聘为特约记者。其新闻作品多见于《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铁道兵》报曾在第一版为其开辟专栏。其写作的长篇通讯《军魂铸三峡》在军内各报刋登,主人公王同义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英雄称号。现为儒商,影视传媒公司艺术总监、硕士生导师。

作者沐紫简介:湖北武汉某高校本科学历,儒商、长期从事以古诗词为主的国学研究,诗人。

编辑:乐在其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