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抒鐵道兵志,歌中鐵建情一一評賀臘根的詩歌創作 作者:白帆、沐紫

作者:鐵道兵文化
抒鐵道兵志,歌中鐵建情一一評賀臘根的詩歌創作 作者:白帆、沐紫

抒鐵道兵志,歌中鐵建情

  一一評賀臘根的詩歌創作

  作者:白帆、沐紫

  鐵道兵文化網,是鐵字号詩人的搖籃。現在活躍在鐵道兵文化網上的詩人賀臘根,便是其中的一位。

  研讀賀臘根的詩作,猶如回到了當年鐵道兵的軍營,恰似走進了中鐵建的隊伍。縱觀他創作詩歌的特點,是從鐵道兵文化網上起步,發展到成熟的。這一點,離不開編輯向日葵和編審樂在其中的培育。她們像辛勤的園丁,把賀臘根澆灌成花繁葉茂之材。我們對賀詩人的作品反複讀了多篇,想評一下他的作品。

  一,不忘初心,為發揚鐵道兵文化努力寫作

  責任心是一個人幹事業的思想基礎。如果沒有了事業心,那就會失去工作的動力。正是因為如此,賀臘根懂得:退休不等于是退黨,在工作機關上要盡到黨員的責任。就算是退休了,仍然是一名共産黨員,也要發揮一名共産黨員的作用。

  那鐵道兵文化,是我們黨宣傳思想陣地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黨員,尤其是幹部黨員,更應該為黨的文化宣傳工作,發熱放光。這與是否退休沒有關系,全國有九千多萬名共産黨員,難道不包括退休的黨員嗎?所謂退休不退色,正是要求每個共産黨員,不要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賀臘根

  從未忘黨員的責任,永遠保持着軍人本色。他在當鐵道兵期間,從一名戰士成長為幹部。兵改工後,又從軍官變成了中鐵建的宣傳幹部,黨務工作者,他牢記了這是在鐵道兵這座大熔爐裡百煉成鋼。如果沒有鐵道兵部隊和中鐵建黨組織的培養,也不會有他的進步。是以,在退休之後,他不是遊手好閑地養老,而是在繼續用筆在書寫着鐵道兵的淩雲壯志,在歌頌着中鐵建的愛國之情。從他詩作上線的頻率來看,他幾乎一直都在勤奮寫作。

  梅花香自古寒來。賀臘根在中鐵建期間,是新聞幹事,在新聞寫作中,他努力勤奮,也寫出了不少好的新聞稿件。在退休之後,他開始轉型詩歌創作,他不斷研究鐵道兵著名詩人李武兵的作品。也請白帆為其點評了一些詩作,有的也作了修改,那這種點評和修改,也使他受益匪淺。另外,他也向南京大學有關教授請教,并閱讀大量詩歌創作的文章,這也為他寫作中的轉型,是一個很好的推動。是以,一個有責任心的作者,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寫作中成長的。

  二、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寫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

  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是堅持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創作原則。所謂的現實主義,也就是去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工作。這樣的作品會更加感人至深,樸實無華,閱聽人才更能容易接受。也才會感到作品中的描寫,就發生在自己身邊,覺得很親切。

  賀臘根曾經是鐵道兵最基層的士兵和幹部,他對軍營十分熟悉。他在《那年.那月》中,寫到:那年那月,你們血氣方剛,告别家鄉,心懷志向,奔向風雨的遠方,軍旅飲馬度春秋,誓把青春獻國防。

  像這樣的詩句,如果沒有當過兵的人,是不會有感受的。隻要是參軍入伍的人,一讀到這裡,馬上會想到自己剛剛換上了綠軍衣,向父母揮淚告别,向家鄉山水告别時,那種戀戀不舍的情愫。還有在《永遠的思念》中,這首詩雖然是懷念逝去戰友的,但也把我們帶回到軍營中:你們躺在這大山的陵園裡,是否也唱起戰友戰友親如兄弟的歌,是否也唱着鐵道兵志在四方,雖然你們不能魂歸故裡,那就象當年鐵道兵一樣,永遠志在四方吧。這樣的詩句,也隻有當過鐵道兵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到的。這也是賀臘根自己,他在軍營生活的真實寫照。沒有當鐵道兵的經曆,你是不會把軍營生活寫得如此真實的。

  兵改工後,賀臘根任鋪架二連副指導員,在大秦鐵路鋪架時調任公司宣傳部長後,又到了鋪架第一線,擔任了項目指揮部黨工委書記。那麼,他對鐵路鋪架是很熟悉的,從軌排生産基地,到鋪架列車鋪軌和架梁。特别是從水泥T梁到高鐵箱梁,都十分熟悉。他的大部分詩作,反映的都是鋪架作業,也就是鐵路基建中的線上工程。這種專業性很強的詩作,不懂鋪架作業項目,是絕對寫不出來的。其中他最典型的寫鋪架的詩叫《今夜,月亮從工地上升起》:月亮從龍門吊閣裡升起,圓圓的月亮照着我爬上扶梯,伴着我把一節節的軌排吊裝,新鐵路鋪軌從我的手裡開始。月亮從塔吊尖上升起,把鋼筋籠,鋼模闆,混凝土吊起。

  這首詩裡涉及到的龍門吊閣,軌排吊裝,鋼筋籠,鋼模闆,混凝土,都是專業的施工名詞,不熟悉是不行的。由此可見,把賀臘根定格為鐵路工地鋪架詩人,還是名符其實的。

  三,用唯美的創作手法,描繪枯燥的鐵路工地

  修建鐵路是艱苦的勞動和生活。鐵路鋪架列車,也基本上都是在荒無人煙的山野或者大漠荒原。是以說,鐵路鋪架是枯燥無味的。然而,在賀臘根的筆下,卻寫出了鋪架施工中的浪漫色彩,給人一種很美的畫面感覺,充滿着樂觀主義思想,催人向上奮進,感覺到了高鐵建設中苦中有樂。這宣揚的是一種奉獻祖國的精神。在《跟着長軌走》這首詩裡寫到:一對對500米長軌,鐵建人牽着它奔向前方一路歡歌。一塊塊鋼筋鐵骨的無碴軌道闆,承載着飛馳的銀色動車。四季的風兒在呼喚,鐵建人運軌的機車汽笛聲聲更嘹亮。

  從這樣的詩句描寫中,讓我們看到了,鐵建人是牽着長軌走的。那長軌上面是飛馳的銀色列車和風兒在呼嘯。這是鋪架施工作業中的美。

  那麼,高鐵建設給人民群衆的生活帶來了什麼變化呢?《在山的那一邊》的描寫是生動的:在山那一邊,是山裡人的海市蜃樓,剛建好的高鐵在雲霧缭繞中若隐若現。在山的那一邊,離縣城不遠的高鐵站,是山裡人走出去又回來的驿站。 這首詩,勾勒出了高鐵修建使群衆歡天喜地的畫面。而《動車飛過桃花林》,更是用排比式的段落寫出了先看動車飛,再賞桃花的美景。 總之,賀臘根不算是最好的詩人,但是,他在詩歌創作中的探索精神,他作為從鐵道兵和中鐵建裡走出的作者,是充滿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好詩人。鐵道兵文化需要這樣的作者,新時代需要這樣講好中國故事的人。希望他百尺竿頭,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作者簡介:曾任鐵道兵三師創作員,鐵道兵第四新管處正連職新聞幹亊,鐵道兵十三師創作班創作員,鐵道兵第一師副營職新聞幹亊,中鐵十一局宣傳部新聞科長,局政研會秘書長。共發表新聞、文學、理論等作品二百多萬字。出版或參與寫作的文學類書籍七部。為山東省作協會員。獲得全國大獎作品有報告文學金獎,詩詞創作銀獎,編導的電視專題片全國優秀獎,多次在中央電視台和省台播出。新聞通訊獲湖北省好新聞評比一等獎。并被諸多國家級大報聘為特約記者。其新聞作品多見于《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勞工日報》。《鐵道兵》報曾在第一版為其開辟專欄。其寫作的長篇通訊《軍魂鑄三峽》在軍内各報刋登,主人公王同義被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英雄稱号。現為儒商,影視傳媒公司藝術總監、碩士生導師。

作者沐紫簡介:湖北武漢某高校大學學曆,儒商、長期從事以古詩詞為主的國學研究,詩人。

編輯:樂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