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普洱茶还真的是学无止境?

写这篇文字,纯属临时起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即便犯错了,相对蓄意而言,可能惩处会轻微一些。

想到这里,胆子便稍微大些了。那我开始说了!

普洱茶还真的是学无止境?

打开电脑是准备报仇的,下午下棋输了两盘,耿耿于怀,果然胜负心强,隐约看到杠精的本色。

坐等开机(大概不良网站习惯性浏览,每次开机感觉要花半小时),翻看下午和一位茶友的聊天记录,我的茶友群里,卧虎藏龙,确实许多人,对于普洱茶的理解相当深刻。我想,这一定源自对普洱茶深沉的爱,以及广泛的实践。

认真阅读一下聊天记录,感觉很有道理,甚至越看越震撼,情不自禁出神了发呆了很久,联想并思考了很多。下面简单将我们的聊天内容,茶友的观点,我的想法表达出来:

茶友观点:乔木很优秀,相当有良心,单株甜和苦,没有问题,但古树挑采,偏柔了。可能是工艺问题,或者揉捻后类似黄茶工艺堆放了?

然后茶友尝试帮我找出原因:也可能蒸压时间长了或者有点堆闷工艺的口感。总之苦涩去得有点多了。

普洱茶还真的是学无止境?

对于这个推论和假设,站在我的角度,当然是不成立,因为古树,挑采,单株的工艺都是一样,揉捻等等流程我也全程都在,不可能揉捻后还闷堆。

茶友认为我的老曼峨古树挑采,苦涩感太轻,甜度高,关键她认为这个甜不是茶叶本身的甜,而是发酵的甜,对此还特意进行了甜的解释:甜味分为发酵的甜和茶叶本身的甜。本身的甜会更清爽一些,发酵的甜会有成团的糯的口感,尤其古树料,甜得比较直接。

另外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揉捻不充分,所以苦涩度低,耐泡度高。对于这个假设,茶友是这样说的:树龄大的茶树,很多持嫩性·不高,革质化严重,揉捻都不好揉,内含物质就析出得慢,苦涩可能也就更不明显,耐泡度可能相对较高。

另外,根据聊天内容看,似乎这位茶友认为我的古树挑采,太柔,苦涩太低,这些特点并不是真正古树的特征,反而是指我饿古树挑采仅仅是到了一定的树龄,但还不够老。(这也让我感觉矛盾,是不是像我的混采,普通古树那种重些的苦涩感,便反而是足够古的树的特点?)对于此,她的解释是这样的:茶树到了一定年龄,尾水是会表现细腻和甜,涩比较弱。但是再老一点,表现的不是这个,而是水路,水路细,清晰感强,有力度!水路细是什么?很多人以为水路细就是细和柔。

这应该是说我们的古树挑采过于柔,苦涩太弱,缺乏力度。这些综合表现整体来说,要么是工艺或其他方面出了问题,要么是树龄不够,算不上真正的古树。

另外,茶友还说了一个观点:什么是耐泡度?是浓强度?还是苦涩弱了就是酸出水味?还是一直泡都甜就是有滋味?

这个需要大家来回答,大家认为怎样算是出了水味?

另外茶友认为很多人对于普洱茶的评判标准大概就是耐泡度和尾水甜不甜,细不细,柔不柔,这是不充分的。而应该是“在不在包容范围内”。我的理解大概是所谓的耐泡度,水路,很多人偏向于个人的标准为依准,属于文科生的思维模式,是不准确的。比如曼糯,如果一款曼糯古树,不苦不涩,甚至涩比苦化得还快,不仅不能证明这款曼糯是好茶,甚至反而证明这款茶不是曼糯!

对于这位茶友认为的判断标准,我的理解大概是如此意思。这一点我倒很早以前便说过,和茶友的看法颇为一致。

诚然,我深刻知道这位茶友丝毫没有恶意,仅仅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从完美出发,去找寻可能的缺点。

普洱茶还真的是学无止境?

但其实我被说得有点懵逼了。主要问题是:老曼峨挑采不够苦,不够涩,甜度高,到底是不是老曼峨古树本来的优点?还是说老曼娥但凡苦涩的味道不够,便显得不是老曼峨了?

那岂不是普通的混采,普通的古树,更符合老曼峨的定义?当然,我之所以这样说,是站在我的角度,因为非常明白工艺是统一的,不存在以上说的任何纰漏的地方,最终的呈现出来的就是每一种树龄的茶的真实模样!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第一,我们的茶,自然是真材实料标准的茶。

第二,这位茶友绝对是非常资深的茶友,对于老曼峨的认知非常深刻。几近专家水平,但对于我们真正的标准的古树挑采,却因为表现过于优秀,或者说表现得不像印象中的老曼峨古树的味道,而质疑。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我的茶友不了解老曼峨,这个问题也并不是说我的古树挑采存在弄虚作假或者工艺改变。仅仅是说明了高手对于这款茶的判断,和他本来真实模样,产生了冲突!

进而我们可以延伸推断,连我们老曼峨的专家级别的茶友,都会对真正的老曼峨产生质疑,甚至把我们以为的优点,还能有理有据地说成类似于缺点的特点。

那么作为我们普通的茶友,作为我们对于茶的认知尚处于浅薄的茶友来说,把一款茶的缺点理解为优点,优点理解为缺点,便不是小概率事件。

茶友们,细思极恐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说明茶,还受到我们主观意识的影响。于是感叹所谓茶的标准,便没有的标准。

普洱茶还真的是学无止境?

最后,郑重声明,没有对这位茶友的丝毫不敬,反而感谢发自肺腑。给了我全新的视觉和思维模式,同时对于茶的理解,真正上升了一个境界。矛盾,矛盾转化等哲学的意识形态,在茶里依然存在,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另外,我认为正是这位茶友的质疑和看法,站在我的位置能排除所有假设,因此更加证明了我们的老曼娥古树挑采,就是如此这般的真实,也可以说是真实的优秀!

海涛做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收到茶友们的反馈,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我真的都是欣喜若狂!这是我动力,激情的来源!感谢每一个用心给予反馈的茶友,谢谢你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