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华文
李青松最近出版的生态文学著作《相信自然》(2021年6月由黄山读书俱乐部出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关于自然和文学的新思想,如叙事、抒情、理论。

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学作家,李青松长期围绕生态和自然的主题撰写文学作品。《相信自然》收录了近年来出版的29部非虚构作品、散文和自然主题散文,作者是与山、河、草、动物和传说有关的物体以及与自然有关的典故等。
"我们认为我们负责一切,但主导一切的是自然。在李青松的眼中,天性孕育着坚韧与传奇,更是爱与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属于它。我们的生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自然,总是与成千上万的自然关系联系在一起。自然的痕迹无处不在,包括发明与创造、文学与艺术、我们的思想与灵魂。相信自然就是相信美丽和崇高。
文学是人类的科学,自然文学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关系。在自然文学中,人不一定是主角,但自然一定是主角。这个主角体现在大自然的坚韧与野性、大自然的爱与美、大自然的神秘与传奇中。也正是基于这种对自然文学的理解,李青松在自然文学的征程中,时而浑身荆棘,时而缓慢,他的系列自然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界的精彩亮相。
作为一名生态文学作家,敏锐的观察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如果自然事物失去耐心,完全被想象缝合成一章,那笔的本质是苍白和空洞的。书以《哈拉哈河》开篇,李青松与北方河息息相关,以生动、温暖的笔触,以逼真的方式描绘了河川两岸的森林、鸟兽、鱼、渔民,四季变幻莫测,细微之美。对动物的描述生动活泼,表现出较强的写作能力。如写花尾雉,"花尾雉像一个圆锥体,小而黑眼睛,红眉、爪子、短腿。体长为一英尺,羽毛颜色为灰色,可能有黑褐色横截面。远方,像白桦树的树皮,不容易找到。"写松鼠,"松鼠是森林里的精灵。它美丽的尾巴飘动,轻盈而灵活,闪亮而迷人。李青松为动物进行文学肖像画,逼真准确,画面感强,其对所有自然事物的详细描述,也体现在《鲱鱼圈》《鱿鱼》《带鱼》《乌鸦》等章节中。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稀有物种,引起了李青松的注意。水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红杉早已消失,只能在化石中找到。位于湖北和重庆的交界处,利川市的苗岛镇是一个600年历史的水杉的家园,该冷杉已被发现,改写了植物进化的历史。在《水杉之王》一文中,李青松通过现场采访、观察、对比,全方位为水杉"站立通行证"。水杉经历了各种气候灾难,从未掉落过。其实,树的命运,往往和人的命运都有某种黑暗,有的退出,有的临终,在一棵顽强的树面前,人其实没什么可傲慢的,因为树有时更顽强、坚韧。树也是如此,它的视角可以切换。金山木是一种珍稀珍贵的树种,有至高无上的美气质,不吵闹,安静沉稳,被誉为"皇家木头"。在湖北省竹溪县的山区,树一直在生长,而富有的南木,在明朝时期被运往北京修复紫禁城。在《金南木》一文中,李青松不仅对金山木是什么进行了通俗的叙述,还围绕它所产生的历史典故展开了。这种从科学和人文双重视角写树,立刻丰富和丰富了树的文学形象。
对于自然文学来说,经验、经验、意识和认可尤为重要。在《相信自然》的《后记》中,李青松认为,让"身体"置身于大自然的中间,才能感受到太阳的爱、土地的温暖、清澈的水流、空气的甜度;自然文学应该看到形状,颜色,视觉,视觉,近,远;一定要警惕的是,目前有一些自然文学作品,空洞的口号,玩弄概念很多,浅薄描述很多,却不怎么触动人心。大自然有灵性和美性,写自然之美尤其重要。
虽然《相信自然》讲述了人与自然的故事,但它的启蒙是多方面的。面对自然,我们必须明白,天地有规律,四季都有规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必须学会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尊重自然、亵渎自然或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自然报复。无论是从文学创作还是生态管理的角度来看,自然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优秀的作品可以从精神层面帮助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自然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正在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陈华文)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