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实际总结/诊断)

I:病原真菌的分类:

(1)酵母:一念珠菌: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等.b隐球菌属。

(2)霉菌:曲霉病:曲霉菌病、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

(3)双向真菌:组织细胞质菌、孢子菌、副肾小球孢子菌、皮炎菌、足部菌孢子等(双极真菌:酵母型和发霉型、常见组织细胞质菌和孢子等)

(4)真菌:肺孢子、线菌、葡萄球菌等。

第二:诊断依据:

(一) 发病率的危险因素:

(1)白细胞<0.5×10 x 9/L 连续>10d;

(2)体温>38摄氏度或<36摄氏度,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1)有慢性基础疾病,(2)有侵袭性真菌感染史,(3)有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0d);(4)30 d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5)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21d以上;(六)艾滋病患者;(7)存在移植物耐药宿主病;(8)创伤、大手术、长期住院ICU、延长机械通气、体内潴留导管、全胃肠道营养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二) 临床特征:

(1)轻微的临床特征:

(1)持续发热>96 h,抗生素治疗无效;

(2)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咳嗽、咳痰、出血、胸痛和呼吸困难,以及肺语音或胸膜摩擦音等体征;

(3)影像学检查除了主要临床特征外,还可见新的非特异性肺部浸入。

(2)主要临床特征:

(1)侵入性肺霉素:感染早期胸部X线检查和cT检查可见胸膜密度增加的结节阴影,病变可出现环状旋转;

(2)肺炎球菌性肺炎:胸部CT毛玻璃状肺间浸没,伴有低氧血症。

(三) 微生物检查:

真菌诊断方法:血菌抗原成分检测、直接涂片镜检查、培养。

真菌涂片: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以直接确定真菌感染,并且在细菌部位发现大量真菌细丝是有意义的。(一般能区分念珠菌、隐球菌、霉菌、深色真菌等,需要明确识别培养)。

(1)血清1、3B-D葡聚糖抗原试验2连检阳性(G试验:针对念珠菌等真菌细胞壁多糖成分,深层组织感染可释放到血液表面感染或植入时很少进入血液,该病检测呈阳性数天,适用于隐球菌和关节菌(发霉菌)以外的各种侵袭性真菌病害。

(2)血清半乳糖抗原试验(GM试验)连续2次阳性(曲安奈德细胞壁组成,三米解攻击组织释放到血液中时,最早发生率为5-8d阳性,只适用于侵袭性曲安奈德病,隐球菌感染可有交叉抗原也可以阳性)。

(3)血清乳胶凝集法检测出隐球菌膜多糖抗原阳性结果(但隐球菌膜抗原和副乙酰氨基半乳糖原有交叉抗原可引起GM检测阳性,如果乳胶凝试验和GM实验阳性可考虑隐球菌感染)。

(4)合格的痰液(或气管吸引)直接镜面检查发现菌丝体并连续培养≥2次,以分离出相同的真菌。

(5)支气管肺泡灌洗化妆水(BALF)通过菌丝体和真菌培养的直接镜面检查发现1阳性。

(6)合格的痰液或BALF直接镜面检查发现或培养物发现新的隐球菌(一般染料不易上色,难发现称为隐球菌,用墨阴性显影镜可以看到透明膜包裹在细菌细胞中,菌细胞常发芽,但不产生假性菌)。

三、侵袭性肺真菌病分类诊断:

诊断:同时符合:(1)宿主危险因素≥1;(b) 发现血液/胸腔/肺组织镜是隐球菌,(c)发现痰/BALF/肺组织支持囊中的肺孢子感染,滋养体或囊中的小体。

(已确认:药物过程至少持续到肺部病变被吸收和闭合)。

临床诊断:同时符合:(1)宿主危险因素≥1;

(临床诊断人:药物选择和治疗过程与确诊病例基本相同)。

待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1≥1例、继发性临床特征2例或1项主要临床特征,也符合---宿主的危险因素。

(对拟患者进行实验性的治疗,理论上应选择强、广谱、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以便尽快观察治疗反应,避免不良反应,但也应与其他因素联合考虑。实验性治疗一般应持续5~7天,必要时可延长至10天,若仍无效,应停止实验性治疗)。

铁营医院急诊(李雪峰)

十月 25, 2021

(声明:个人总结,供参考,欢迎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