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与辛德勒谈《暴风雨》
作为传记片如何呈现贝多芬和贝多芬的音乐,才是电影真正要做的事。
我查了资料,贝多芬没有妻子,没有儿女。只有一个侄子,而这个侄子并不成材,不仅耗费了贝多芬的大量心血,还反过来把贝多芬气个半死。当然,正如传记作家的理解:贝多芬有自己的爱情追求,只是没有结果而已。从他身为著名音乐家,出入名流,自然很容易与那些贵族千金有交错,也有蹉跎。但始终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电影,用了一个比较蹩脚,但有效的悬念:贝多芬死了,好友兼秘书辛德勒要维护他的遗嘱,找到贝多芬的心上人,把财产都留给她。一开始找了他的贵族情人,但是因为贵族情人家族的干扰,毕竟门不当户不对,所以父亲告诉女儿,贝多芬已经没有了才华,不再创作出什么东西来,于是他们就设局让他独自演奏,看他还能创作不,贝多芬陷入了创作,而且即兴就创作了一曲动人的作品。可是,受到感染的贵族千金半途跑了出来,惊扰了贝多芬的创作,加上贝多芬彻底失聪,靠盖板来“听”自己的演奏,这让他对于自己“秘密被发现”感到愤怒,因为听不到她的道歉和爱意,匆忙离开。她最终转而嫁给了一位伯爵。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事实依据的,她对应的人物是朱丽埃塔•圭恰迪尼。而那首即兴创作的就是《夜光曲》。
贝多芬为朱丽埃塔•圭恰迪尼创作《月光曲》
第二个怀疑的对象,是一个带着一对儿女的贵族寡妇。因为她在众人嘲笑贝多芬的时候(因为他失聪,根本无法指挥,演奏乱成一锅粥),勇敢地站起来,上台去挽着他的手,把他带到了自己家中。战争中,她遭遇丧子之痛,而他为她创作乐章。因为她与贝多芬个性相投,而且也懂贝多芬的音乐,所以两人还曾经合作,表演反战主题的音乐会。但是,她却始终只是他在人间的慰藉,而非真爱。当贝多芬把侄子接到身边时,开始对她淡漠,她就发现了问题。而后,贝多芬一方面自己因为耳聋而无心创作,另一方面他把重心摆在了侄子的培养上。但可惜,侄子并没有天赋,而且性格浪荡,对于参军比音乐更感兴趣。
贝多芬与知己一起为反战演奏乐章
贝多芬弟弟死去,但还有另外一个弟弟活着(片头,他说他一直照顾哥哥,所以该获得遗产)。假如侄子是他唯一的亲人,而他自己又没有孩子,把一切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很合理。不过,电影给出了另外一种揣测,他是通过贿赂法官,当然也利用了侄子对自己的感情,从弟媳身上把孩子“抢”到自己手中的。就因为其实孩子是自己的!
贝多芬爱的居然是自己的弟媳,而其中爱恨却是世人所未知的。正如一开始的悬念,影片还埋下了更大的一个悬念,那就是辛德勒最初接触到贝多芬时,贝多芬就给他上了一节课:
贝多芬:音乐是件可怕的事,它是什么?
辛德勒:我不了解。
贝多芬:它要来干什么?
辛德勒:它升华人的灵魂。
贝多芬:胡说八道,如果你听进行曲,你的灵魂会升华吗?不会,你前进;如果你听到华尔兹,你会跳舞;如果你听到一个大杂烩,你会交流;它直接引领人们到作曲家的那种精神状态。这就是音乐家的力量。聆听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像是催眠术。那,我写这个的时候,我脑子里是什么?一个男人正努力地去和他的爱人会合,但他的马车坏在了雨中,轮子陷在了泥中。她只是默默地等待着。这是他着急的心声。这就是事情的经过……音乐诉说着,不是你所做的……
那个女人是谁,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我也没有问过他。他使我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辛德勒在感受《暴风雨》
在这段对话中,他们讨论的音乐作品是《暴风雨》,而有趣的是,这里的解释,不仅简单而且清晰。贝多芬直白地告诉了辛德勒,他要表达的是:他曾经在约会的路上,遇到暴风雨的阻遏,他万分着急。这样也就暗示着,贝多芬是为了真爱写的《暴风雨》。而后面就引到了他的弟媳——乔安娜。
有趣的是,我们看电影时,电影所截取的音乐片段,伴着贝多芬的讲解,似乎契合无假。
但是,查阅资料,我发现贝多芬的《暴风雨》源自莎士比亚的遗嘱——最后的一部戏剧,戏剧的主题是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夺去爵位,被迫带着女儿米兰达和魔术书流亡荒岛。普洛斯彼罗调派精灵,呼风唤雨,将对手安东尼奥、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乘的船刮上荒岛,让恶人倍受折磨,而且在安东尼奥痛改前非后,饶恕了他,并且成就了女儿和那不勒斯王子的婚姻。很明显,这与《哈姆雷特》有相似情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展现人文主义精神。而对应的贝多芬,他被剥夺了听力,和普洛斯彼罗被夺走了权力一样,如果解释为他对命运的接受与和解,也是说得通的。毕竟命运对待我们如何,也只能接受,只有接受才能活得自在,获得幸福。贝多芬命运坎坷,但也因为他接受了命运的不公,才能够继续创作世界闻名的音乐。
贝多芬的音乐,说到底要说什么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是在讲对命运的接纳与和解,还是在讲自己的一段爱情经历。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是难以分辨的。不过,电影这样解释,既具有合理性,也使得电影整体更加一致。
正如最后揭露的,贝多芬和乔安娜相爱,甚至有了孩子,两人约好准备私奔。可是因为路上遇到暴风雨,贝多芬的马车陷入泥淖。本来他还先寄出一张情书给乔安娜,可惜因为怀孕,对食物的味道厌恶,所以乔安娜没有注意到食物下面压着的信,就匆忙离开了。而赶来贝多芬也刚好与急促离开的乔安娜擦肩而过。而后,两人因此也都认为对方背叛了自己,所以分道扬镳。贝多芬的弟弟又爱上了乔安娜,与之结婚。但是贝多芬清楚那个孩子是自己的。所以,这样也就解释了他对侄子异常的爱护和牺牲(估计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支撑这样的结论,电影才这样处理)。
而乔安娜,也与现实中贝多芬的另一位情人特雷泽•德•布伦瑞克。他们曾秘密订婚,但最终没有成婚。而影片辛德勒手中遗嘱的开头,也来自贝多芬曾经写给特雷泽的信:“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心里装满了和你说不完的话。当我想到你在星期日之前不能收到我的信件时,我难过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我爱你,像你爱我一样,但还要强烈得多。我不敢想象,没有了你,我将面对怎样的生活。”
不过电影,让贝多芬和乔安娜在最后获得谅解。乔安娜虽然恨贝多芬,但是因为《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而原谅了他。而这次表演,不仅是贝多芬耳聋之后,侄子离开之后的成功之作,也是历史上维也纳音乐厅获得五次掌声的作品(国王也只能获得三次掌声)。电影这样处理,明显既是要给贝多芬的爱情一个结局,虽然悲剧但是临终前获得谅解。也展现了贝多芬音乐背后的感情世界:命运虐我千百遍,我待人生如初恋。
贝多芬演绎《欢乐颂》
电影采用艺术的手段,尽量地串起、还原贝多芬的爱情经历,也运用三个乐章展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历程,尽量地让我们感受他的作品背后的世界。应该说,付出了诚意。但是,仍然无法实现我的期待。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