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滩黎庶昌故居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沙滩文化是贵州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深入了解沙滩文化,记者走进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黎庶昌故居。
沙滩位于遵义县新舟禹门,从遵义沿326国道向东38.5公里。这里气候温润,适于农耕。乐安江流灌全村,江中有长约半里的沙洲,名为“琴洲”,沙滩由此得名。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却孕育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晚清文化名人,他们崇尚“渔樵耕读”,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
黎庶昌出使欧洲及日本的经历
从明末至清末,在沙滩方圆几里的范围内文化沿袭300余年,出了数十名举人进士。其中黎氏家学深厚,人才辈出,成为沙滩文化主体。幼年黎庶昌深受家学熏陶,并秉承家风,与同受黎氏家学哺育的郑珍、莫友芝将沙滩文化发扬光大,成为沙滩文化代表人物。
莫友芝生平介绍
郑珍生平介绍
沙滩文化,是指清朝乾隆以后的100多年中,在遵义沙滩(今新舟镇沙滩村)以黎氏为主的黎、郑、莫三家,重视教育,著述宏富,成为清代中期全国知名文化区的一种文化现象。晚清以后的100多年间,这里走出了几十位文人学者、两位外交官和大批有作为的官吏。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包括经学、文字学、声韵学、金石学、版本目录学、时学、地理学、农学、医学,以及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等等,可谓洋洋大观,浩如烟海,不仅是贵州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史中所罕见;其中不少著述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逐渐流传全国,进而流向东西洋,至今已引起国际学者的关注。
黎庶昌故居又称“钦使第”,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居所外围是青砖白墙,经过百年风雨的侵蚀,墙体早已一片斑驳。故居建于清代,由门楼、过厅、中厅、正堂、厢房、书房等建筑组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914平方米,建筑面积1335平方米,为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风格,木质结构高架瓦房,一楼一底,三重天井,三进院落。堂屋的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位大家的塑像看上去有些粗糙却不失神圣庄重。
黎庶昌生前住过的房间
书房
在黎庶昌故居,还有一个知名的景点就是拙尊园。1885年黎庶昌回乡守孝,着手营建“拙尊园”,当时藏书多达十几万卷,是读书治学和游憩的场所。郑、莫、黎三家的住屋、祖坟、活动的文化遗址也散布在这周围,晚清兴盛百年的沙滩文化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书画展示
展厅内展示品
黎庶昌故居像是沙滩文化的缩影,走过每一间屋子,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在静静地述说着当年的故事。这些遗迹、文章、轶闻等片段的连接、展示,散发着无穷的人文精神魅力。
图文/本刊记者 康瑜 杨蕾(实习)
编辑/方媛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
发布/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