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梁晓声《人世间》被搬上舞台,还原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作者:南方都市报

“在当代文学史上,梁晓声《人世间》是继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后,又一部素朴、真诚而饱蘸悲怜之心的作品。”

梁晓声《人世间》被搬上舞台,还原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人世间》(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一十五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改编自梁晓声同名作品的话剧《人世间》将于9月11日至12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话剧《人世间》汇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国歌剧舞剧院等行业顶级设计团队及演员阵容,向饱含社会形态的底层民众与中国精神致敬。

梁晓声《人世间》被搬上舞台,还原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还原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话剧《人世间》形象而直观地展示了近50年来中国的百姓生活和时代发展,从城市到乡村,从东北冰雪之乡到西南广袤大地,从平民百姓到官员、民工、职员等社会百态分工,弥足珍贵地还原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将真正属于人世间的烟火气息贯穿舞台,如同铺展出一幅横亘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长卷。

梁晓声《人世间》被搬上舞台,还原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梁晓声《人世间》被搬上舞台,还原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话剧《人世间》剧照

《人世间》演绎之难,是要求在短短180分钟内,每一个演员都要经历从青春到年迈,从稚嫩到成熟的人物变化,故事不仅要在服装、道具、环境以及细节上还原时代的特色,更要求演员表演契合年代符号,呼应时代变迁,还原人物心理,真正将时代中每一个平凡的角色立体而真实地演绎出来。

为了涵盖话剧《人世间》的意境和复杂多变的空间场景,章抗美在舞美设计中采用了象征性和整体性,将落点与导演节奏和表演动作台词相结合,力图用舞台艺术特有的时空表达方式,呈现当代人物精神世界和丰富生动的视觉体验,综合灯光、视频、音乐、音响等诸艺术因素,把现实生活的片段和虚拟视觉艺术融为一体。

舞台设计还原中国百姓生活真实样貌,尤其在细节之处更显匠心,小到一个水壶,一张桌子,一面墙,大到着装服饰、人物成长、社会议题,自始至终契合环境变化,打上时代烙印,力求塑造穿越时光的空间氛围,带你感受原汁原味过去中国的样子。

梁晓声《人世间》被搬上舞台,还原近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故事从上世纪70年代,延续到改革开放至今,嵌入中国社会近50年来发生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变动与发展事件,通过北方省会城市周家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主角周秉昆在那个上山下乡的岁月里,爱上了身份更为低微的郑娟,为了爱情,周秉昆留在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光字片。哥哥周秉义和姐姐周蓉作为知青,也为爱情进行着源自初心的选择,在长达50年的时光里,周家人命运沉浮,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他们对光字片既爱又恨,也正如他们苦涩又幸福的爱情,无论社会脉络和人心轨迹如何变化,周家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善良作为中国最普通的一名百姓而奋斗。

“我们要通过《人世间》,向四十年以来的中国现实致敬,向四十年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中为改革加砖添瓦的各类人物致敬,尤其是向最底层那些坚韧的、普通的、而又坚持做好人的人们致敬。” 原著作者、著名作家梁晓声表示。

编剧苑彬说:“平民生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人世之间。《人世间》为普通人发声,以爱情与命运为旋律,为理想和奋斗谱曲。”

导演杨佳音表示:“改编作品的难度在于既要忠于原著精神,又要在舞台呈现上有新的解读。创作者的态度决定作品的温度。人,立于世,如何为人、如何为事?面对生活的磨难,依然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灵魂,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广州艺术季2021

梁晓声茅盾文学奖同名作品改编 话剧《人世间》

——三小时浓缩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地点: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时长: 3小时(含15分钟中场休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