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人李瑛逝世:我比一滴水更年轻

作者:Beiqing.com

著名诗人李瑛于3月28日凌晨3点36分去世,享年93岁。

诗人李瑛逝世:我比一滴水更年轻

李瑛,1926年12月8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1945年,李瑛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边读书边从事进步学生运动,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著有58部诗集、14卷诗文总集,以及抒情诗选《拾落红集》、《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李瑛》和诗歌自选集《七十年诗选》等,有多部长诗和组诗获过多种奖项。他的作品《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曾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全国优秀图书奖,长诗《一月的哀思》更是传诵至今。

作家、原《人民日报》社记者李辉在朋友圈中发布了这一消息,称“九十三岁高龄的李瑛诗人因肺部感染今天凌晨逝世!一直是我喜爱的诗人,中学总是读他的诗!斯人已去,送先生远行!” 随后,这一消息得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确认。据来自其家人的消息,李瑛不久前因肺部感染入院,骤然离世。

诗人、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也在朋友圈中发布了这一消息,表示深切哀悼。在其中一条消息中,王久辛追忆了自己十三年前与李瑛的一次交往:

“在一次诗歌活动中,我遇到了诗人李瑛,他听我说我女儿爱画画,便记在了心里。几个月后我见到他女儿李小雨,一见面她就一边伸手向包包里掏,一边对我说:‘你女儿是不是爱画画?我父亲给她写了一段话,出门前让我带给你。’一张洁白的A4打印纸上写着‘注意观察 悉心倾听 看这个世界多么神奇而美丽 李瑛 二00五手夏’。回到家,我专门找了一个镜框将这珍贵的文字镶了进去,并一句句给女儿念了两遍,我相信女儿一定会记住并按李老的话去努力。转眼13年过去了……刚才惊闻噩耗,又想起了这件事……”

1942年,年仅16岁还在读中学的李瑛开始写诗,他创作的第一首诗《播谷鸟的故事》被发表在朋友办的一本小诗刊上。自此,李瑛的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1944年,他就与同学合出诗集《石城底青苗》。1945年,李瑛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他曾经在采访中这样形容自己的大学时光“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一边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一边进行创作”。1948年,李瑛便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诗集《枪》,一生共计出版诗集五十八部。

诗人李瑛逝世:我比一滴水更年轻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著。

“当手杖/成为我世界的一部分/我却比一滴水更年轻/因为这个时代/因为我的祖国……(李瑛《比一滴水更年轻》)。

因为军旅生涯,李瑛往往被归入军旅诗人,但他创作的诗歌却绝不仅仅是军旅诗歌。有一种说法是,李瑛集军旅诗歌之大成于一身,但其诗歌创作的高度和成就都远超当代军旅诗歌的范畴,他将自己的笔和生活、和时代相联结,用属于诗人的激情去探求人们的喜怒哀乐,探寻深刻的现实,正如他在自己的一部诗集中写下的序言:“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处历史阶段和社会生活之中,被称为民族触觉和神经的诗人,更应意识到自己的担当,以诗人所应具有的激情,关注那些每月每天、每时每刻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深刻的现实。诗人应该是生活的积极创造者,见证者,讲述者和传承者,诗人应该是不懈地追梦的人,歌唱的人。”

诗人李瑛逝世:我比一滴水更年轻

李瑛诗歌《祖国》手稿。

还有人说,诗歌属于年轻人,李瑛却用自己一生的创作来证明,只要拥有激情、保持真诚,诗歌永远无惧年龄。李瑛曾说:“我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和思考,思考了一辈子诗,时刻警惕思维的惰性。”他写了一辈子的诗歌,更思考了一辈子的诗歌,他永远比一滴水更年轻。

李瑛创作的诗集(部分)

《石城底青苗 》(1944)

《野战诗集》(1951)

《战场上的节日》(1952)

《天安门上的红灯 》(1954)

《友谊的花束》(1955)

《早晨》(1957)

《时代纪事 》、《寄自海防前哨的诗》(1959)

《静静的哨所》、《红柳集》、《花的原野》(1963)

《献给火的年代》(1964)

《枣林村集》(1972)

《红花满山》(1973)

《北疆红似火》(1975)

《站起来的人民》、《进军集》(1976)

《难忘的一九七六》(1977)

《早春》 (1979)

《在燃烧的战场上》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980)

《南海》(1982)

《春的笑容》 (1983)

《望星 》(1984)

《战士们万岁》 、《美国之旅》(1985)

《江和大地》(1986)

《青春祝福》(1987)

《红豆》(1988)等。

诗人李瑛逝世:我比一滴水更年轻

《李瑛七十年诗选》,李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编辑:宫照华

校对:翟永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