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山臊子面
文/宿育海
岐山为文武胜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物产丰茂,人杰地灵,是周朝的发源地,历经800年,是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省烹饪协会认定的第一个陕菜之乡,笔者作为当年的认定专家组成员之一,和李有堂,冯保荣,何金铭,王明德,吴国栋等老师一起参加了岐山陕菜之乡的认定工作,十多年过去了,但这次认定活动仍记忆犹新。
岐山多美食,最出名的有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岐山锅盔,又叫文王锅盔。相传岐山锅盔是姜太公敬献周文王的礼品,后又称文王锅盔。
岐山臊子面为岐山第一美食,上月余鹏等陕菜厨师在外交部举办的陕菜美食月的第一天上的就是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当地人用九个字概括其特点,簿筋光,煎稀汪,酸辣香。陕菜烹饪大师余鹏在外交部时对这九个字的解釋为,簿筋光说的是面,煎稀汪说的是臊子,酸辣香说的是味道。我以为余鹏解釋的十分到位。
岐山臊子面源于周,其由来有多种说法,如嫂子说,哨子说,蛟龙说等等,我在我的《陕人陕菜》中有祥细介绍。岐山臊子面目前知名度很高,可以称为中国第一面。全国各地都有卖,但最正宗,最好吃的还在岐山。
岐山人把岐山臊子面做成了一条大产业链,成立了岐山臊子面协会,还出了一本很厚的书。专门介绍岐山臊子面,我以为岐山的醋,岐山的辣子为岐山臊子面增色不少,我曾和岐山臊子面协会的会长,河南长垣餐饮商会会长一块参加过由省烹饪协会会长杜西峰主持的一次蓝田餐饮大会,河南长垣的那位会长对岐山能把一碗面做成一个大产业,一个产业链也表示了高度认可和赞许。
老宿说陕菜
20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