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园是清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的春夏秋冬园之春园,现在是开放式的城市山林公园。

芳草园牌坊
源和堂文创园也是位于新门街这条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的文艺旅游街上。只有地理位置上的相邻,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思绪上却一直让我把他俩扯在一起。也许是时空上的错乱,我的思路是从宋元至清,而后50和60年代芳华岁月和现在的文创和网络时代。文化具有时代的传承作用,更是历史、思想、时代、风俗、人物、事件、建筑、文艺等等传承和体现的载体。更是桥梁,串起古代、现代和未来,也是纽带,穿起前辈、吾辈和后辈。
文化为媒
城市山林
三洲芳草
故事就从三洲芳草这讲起。三洲这个地方在哪里?沧海桑田,许多古迹和地名已经湮没在岁月的洗礼中。网络的作用是无穷的。记得上大学时老师警告不好好学英语的学生,英语能力差的情报检索都不会。读高中那会,进计算机房还得隆重地换鞋穿大褂像现在进新冠病房似的全副服装封的严严实实地进机房。看到黑白屏幕一个个英文字母串,我就一个头两个大,初始对计算机这个也就初中在农村打飞机游戏的破玩意儿提不起兴趣。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谁知未来的30年计算机成了香饽饽仍然未衰退。假如当时选择计算机,也许不会输给马云马化腾刘强东,我们是同一年代的985高校生。不,马云上师专还考了3次。不再啰嗦,感谢王永民发明了汉字输入法,李彦宏的百度,输入三洲,那就开始下面的啰嗦。泉州有个文史大伽陈泗东,对泉州历史了如指掌,关于文史的著作颇丰。有篇文章《“苍官影里三洲路”新谈》,终于找到了三洲,如获至宝。北宋徽宗年间,宰相李邴,山东人,卸任后,因泉州山川秀丽,气候温暖,人文风雅,在泉州清源山下的镜山隐居。明代史学家何乔远仰慕其名建立镜山书院。赐恩岩也因为其受皇帝恩赐得名。他看到泉州晋江边上帆樯林立、舟楫往来,而江面平野空阔、江水浩淼、波光潋滟、芳草丛生,诗兴大发,做了篇《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的诗句“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潮声中万国商”。一举两得,原来“涨潮声中万国商,梯航万国市井十洲人”上句出自这里。可见北宋时泉州海上贸易繁荣发达,大约泉州市舶司也是此时设立,官府从事对外航海贸易。而后就是南外宗正司迁移泉州以市舶司供养皇家宗室。本以为泉州边缘南蛮之地,与皇家和中原搭不上关系。看来观点得重新改变,皇室带来了能工巧匠、精湛技艺和先进文化,甚至建筑上僭越规制的皇宫起。李邴因靖康之乱家乡沦陷,面对晋江作出年迈无法返乡的哀叹,三洲路应该就是往来京城的路。当时晋江江面辽阔,没有桥梁,后来,蔡襄女婿谢仲规转运使主持修建浮桥、南宋知府邹应龙修建顺济桥。这三洲就是在顺济桥附近的三个洲渚,叫蔡公洲、外洲和桥尾。清朝举人曾遒写到“”袛今孤塔流空锁,但见三洲草自芳”。如今,晋江上架起了七八座雄伟的桥梁气势恢宏,天堑变通途。我想,如果建桥梁博物馆,泉州应是首选之城。
如今要回到1916文创园,是利用百年老字号源和堂蜜饯厂的5060年代条石结构旧厂房、以及面粉厂、电视机厂的闲置厂房,大约188亩,保留原来风貌,加上钢结构支护、绿植景观点缀,还有一些文化创意,打造的文化交流、创意空间、网络时代、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但保留旧的风貌,而且充分利用闲置旧厂房,实行三旧改造,盘活存量资源,活跃气氛,增添古城的文化气息和蕴藏传统文化氛围。
源和堂文创园大门
壕沟护城河
崭新的建筑
博物馆
别具一格的博物馆
彩色透水的停车场
贯彻海绵城市理念
假山叠石假山莲花池,有点阿凡达悬浮山感觉
六个面粉筒仓,3D投影震撼绚丽
古色古香的山门,像三顾茅庐
古凉亭
颇有年代感的古亭,楹联是否作旧。
茅草亭,有点杜甫草堂的韵味
遒劲的大红字
遒劲的大红字,抬头奎壁,与泉港的奎壁村是否有关系,是否从泉港流落府城?
荷缸秋色
荷缸,我猜两种功能。一是荷,荷和为贵,修心淡雅。二是消防用水防火。
雕刻精湛的石构件。
城市最不美观的是工业时代的闲置烟囱。上世纪20年代,我们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携日本妻子登上黄浦江码头,看到两侧高耸如云的烟囱,作出了“两岸的烟囱盛开着20世纪文明的黑玫瑰”优美赞叹诗句。如今时过境迁,生态环境理念深入民心,碳减排碳达峰已成为人民的绿色发展生活理念。但我们也不要落入西方势力籍瑞典环保女孩格雷塔•通贝里的环保陷阱。普京大帝怼回去,我们也想过西方的好福利生活,再来履行平等的减排计划。这烟囱倒也不用拆除,可以稍加装饰做个温度计、照明灯等地标,如上海和泉州觅鲤的做法。
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金字招牌,相信在活态保护的前提下,以促进旅游,提升品质,在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文化传承等进一步赋能,在交通、住宿、餐饮、沉浸式体验,以及影视拍摄、抖音等短视频上持续发力。
网络时代已来临,数字社会已成主流,连卖菜的耄耋阿姨都会用微信和二维码。没有跟上时代的班车,终将像高考平行志愿自定依次下降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