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粽和米花是百色各族群众春节期间做的稻米类美食。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它像一座七彩的桥梁,架在辞旧迎新的年尾与年头之间,是旧岁的终结,新年的起始,旧岁的回顾与盘点,新年的展望和希冀。当此之际,人们总要在合家团圆的喜庆气氛中,认认真真地弄些好吃的,从从容容地品尝享受。大粽和米花就是在这种气氛中做出来的。
首先是大粽。每到春节,百色不论城乡,不论什么民族,大粽必定是家家包,户户做,不可缺少。民间有俗语云:“有鸡方为宴,无粽不成年。”按照这句俗语的意思,过年的时候要是没有粽子,这年就等于白过了。

春节大粽
春节大粽用料丰富,制作工艺也很复杂。所需原料主要有糯米、猪肉(以肥肉为主)、板栗、绿豆、草果等,还要有粽粑叶和糯谷草。粽粑叶是一种专门为包大粽而种植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叶柄细长,叶片阔大,并呈椭圆形,碧绿光滑,很有韧性。糯谷草是脱粒后的糯谷穗秸,是用来扎粽子的。
大粽包前,要先把板栗和绿豆两种原料碾成碎粒,提前一天放进清水里浸泡,直至泡透泡软;猪肉要求切成长约四寸、宽约一寸、厚半寸的长形肉块,切好以后放进烧热的铁锅里,加上细盐和草果粉炒拌,使盐和草果粉一同粘附在肉块上;糯米也要掺入少量的细盐,搅拌均匀。一切准备停当,大粽方可包上。
春节大粽的包法,要包成枕头形状、肥肥胖胖的样子,既显富态,又显福相,有的人称之为“枕头粽”。猪肉、板栗、绿豆等原料包在粽心,成为整个粽子的精华所在。包好以后,用糯谷草一道一道扎紧,一般扎五到七道,一定要扎得牢牢实实的,才能保证煮时不致开裂和破散。
包粽子
大粽包大包小,没有一定成规,一般包半斤左右的重量,既不显小,又容易煮熟。也有的人包到一半、两斤,比如西北五县汉族包的粽子,显得大气。更有一些人,为了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品尝,增加节日喜庆气氛,把粽子包到七八斤重,比如靖西、平果一带的一些壮族。整个粽子就像一只圆滚滚胖嘟嘟的小猪仔。这样的粽子不仅是“粽中之重”,顶级的美食,还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百色各族群众做大粽的时间普遍为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春节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门槛。粽子先在白天包好,晚上才煮。之所以晚上才煮,一来白天锅灶没有闲空,这是实际上的原因;二来粽子作为春节供奉祖宗的重要供品之一,要求在大年三十一大早给祖宗上头道香时的同时热气腾腾地供上,粽子要是在头一天出锅,可能等不到这个时候,不听话的儿孙们就迫不及待地先于冥冥中的列祖列宗,把它尝了。据说这样列祖列宗会很不高兴的。
包粽、煮粽这些工作,通常都由女人们来完成。包粽容易煮粽难,煮一锅大粽大约需要五到六个小时的时间。夜深了,家里的人都睡着了,女人们还要守候在火塘或火灶旁边,不时地添柴加火,不时把锅里的粽子翻一翻。粽子煮到大约九成熟时,女人们才能退火上床歇息。次日是大年三十,天亮前女人们又爬起来,重新生火,把粽子最后煮成。大粽的这种煮法,民间叫“休息”煮法。煮粽子讲究里外一致熟透烂透,这种煮法跟炆火煨猪肉一样,“休息”时让锅里的热汤慢慢渗透到粽心,再煮时能使粽子从里到外同时烂熟,从而更香更甜。
天亮了,春节的两只脚全都迈进门槛里来了。作为迎接春节的第一道美食,大粽出锅了。自然要先供奉列祖列宗,然后才能品尝享用。把要享用的粽子放在盘子里,解开糯谷草,剥开粽粑叶,再利用糯谷草的韧性将粽子横割成一块一块的。随着热气飘起,顿时粽香四溢。这种香气是一种由肉香、糯香、板栗香和草果香味融汇在一起形成的浑厚的香气。包在粽心的肥猪肉早已煮得软烂如同扣肉一般,食之入口即化;裹在肉块旁边的板栗、绿豆等,在猪油的润浸下,除了自身的甘甜,还有猪肉的甜味;糯米更是煮得软巴巴的,分不开米粒,食之嫩滑鲜甜,粘而不腻,还带有一股粽粑叶特有的清香。
春节大粽中,有一种粽子,叫黑粽子,流行于西北五县和右江区等壮族民间。黑粽子的制作方法跟普通大粽一样,只是制作过程中多了一道工序:把糯米染黑。染黑糯米要有糯谷草或芝麻秆,把糯谷草或芝麻秆烧成黑烬,将黑烬和糯米和在一起,放进木碓里小心舂染一会。舂后白糯米就变黑糯米了。染黑的糯米做成的粽子,呈灰黑色,所以叫黑粽子。
黑粽子含有一定的碱性,不易酸馊变质,可以保留较长时间。冷硬以后想吃时,重新放进锅里,加水热一热即可。也可以横切成一指厚的粽片,用茶油煎黄,叫“油煎粽子”,食之酥脆香甜,独具风味。
黑粽子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成为当地一道风味名吃,一年四季长期有人制作供应,各个酒家、饭店都把它当作地方特色美食加以经营,很受顾客的青睐。2000年11月,隆林黑粽风靡广西旅游美食节,并在该美食节上夺得了金奖。
隆林黑粽子
米花,也是百色各民族过春节爱做的美食。
米花有糯米米花、苞米米花、高粱米花等几种,其中以糯米花为主。
百色各民族过春节爱做的美食--米花
糯米花的制作,工艺也很复杂。首先,选好颗粒饱满完整的糯米,放进清水里浸泡;第二,把泡好的糯米按2∶1的比例跟拌过少量茶油的谷糠拌和在一起,放进蒸桶里蒸熟;第三,将蒸熟的糯米晾至八成干左右,用舂碓舂扁,簸净谷皮,再晾干,保存下来,叫“扁米”。
在春节到来的前一个月,人们早早地先做好扁米。到了春节,要做米花了,才把它拿出来,加入茶油拌匀,再用湿毛巾捂盖一会儿,叫“发”。发好以后,每次舀一小勺,放进烧热的铁锅里炒爆。发过的扁米一进烧热的铁锅,很快噼噼啪啪地炸开,像爆豆子似的。不到一分钟,一勺子的扁米就全部炸成白花花的爆米花了。
炒爆米花,各地方法不同,有的地方用黑砂子爆。将黑砂放进铁锅里炒热,再把扁米放进去一起炒,借助黑砂的烫热,使扁米爆得更大更快更均匀,全部爆开以后,再用筛子筛出来。
最后一道工序是裹米花。先用米筒一筒一筒地量好炒爆的米花,按每筒配三两红糖的比例,将糖片放进锅里加水熬成糖浆,然后卸下锅头,趁热把爆米花倒进糖浆里拌匀,再扒进一个摸子里,摊平压实,凝结冷却以后切成豆腐块大小的块状,叫“米花块”。也有的人直接从锅里将拌好的糖浆米花团成一个一个橙子大小的圆团,叫“米花团”。糯米米花就这样做成了。
品尝糯米米花,可以直接享用,咬一口,嚼一嚼,嘎嘣嘎嘣,脆,酥,香,甜。也可以用开水冲成米花茶喝下去。春节期间,米花茶是待客的佳品,也是解酒的良药。亲戚朋友前来串门,一碗热气腾腾的米花茶端到面前,那是百色各民族民间最基本的礼节。喝醉了酒的人,一碗米花茶冲下去,酒即解了一半。春节期间糯米米花也是一种送礼的佳品。
苞谷米花和高粱米花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把苞谷米花和高粱米花炒爆,拌以糖浆,利用糖浆的粘性团成团状即可。品尝这两种米花,一般是直接品,不能作米花茶饮用。跟糯米米花相比,这两种米花虽然显得粗糙一些,但也一样香,脆。
#2020金稻橞计划#
#百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