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进墨江县新抚镇新塘村刺竹林组酸木瓜基地,成片的酸木瓜树上果实累累,一个个金灿灿的酸木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果农们正背着竹篓采摘酸木瓜,欢快的笑声传遍整个基地。
近年来,当地很多村民依托酸木瓜产业走上致富路,过上了“甜”日子。
村民叶应成家自1986年开始种植酸木瓜,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种植面积达100余亩,每年仅酸木瓜的收入就达30万余元。
据叶应成介绍,刚开始种植酸木瓜时,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的影响,新塘村的酸木瓜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很多人家甚至产生了放弃种植酸木瓜的念头。针对这一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研讨后,提出了“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2012年新塘村酸木瓜协会党支部正式成立。
“我们及时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发挥群策群力作用,挨家挨户进行思想引导;其次加强协会会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为村民服务的能力;再次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双带’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酸木瓜产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新抚镇新塘村党总支书记杨雪梅告诉记者。
在村党支部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村民打消了顾虑,加入到酸木瓜种植行列中。山间满树的酸木瓜让村干部和农户喜上眉梢,但由于酸木瓜出果量大,供大于求,出现大批酸木瓜滞销,不少鲜果烂在果农家里。
这时,作为酸木瓜协会会长的叶应成和妻子李万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了解到经过泡制后的酸木瓜售卖时间长,口味佳,深受市场青睐。夫妻俩及时到城里学习酸木瓜泡制技术,并把这项技术无私传授给周边的村民。
“我是一名妇女小组长,更是一名党员,一人富不算真的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所以我把学到的浸泡木瓜技术传授给周边的老百姓,一起发展、一起增收。”李万珍由衷地说。
现如今,新抚镇家家户户都掌握了酸木瓜泡制技术,协会成员也不断拓宽酸木瓜深加工领域,先后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果脯果干、酸木瓜酒等产品。农户没有了销售后顾之忧,实现了整村规模种植、优质优产,果农先后与墨江县、普洱市、景洪市、大理州等多地企业结成长期收购合作关系,酸木瓜价格也逐年看涨,很多村民依托酸木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今天收购的这车酸木瓜要拉到宁洱,有8吨多,价格是3.5元一公斤,能卖2万8左右。往年收购最多的时候达到200多吨,一年就有10多万的纯收入。”新抚镇那宪村高卷槽组村民楼伟既种植酸木瓜也是当地的收购商。
为了做大做强酸木瓜产业,新塘村酸木瓜协会党支部持续对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和帮扶,积极培养想干事、能干事的会员加入党组织。
“几年间,我们党支部把16名优秀的党员发展成了致富能手,又在致富能手中发展了2名优秀的党员。秉着 ‘领着群众干 干给群众看’的口号,在不断发展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党员的‘双带’能力,先后带动了村内80余户农户种植酸木瓜。”新抚镇新塘村酸木瓜支部书记陈庆说。
2020年新塘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仅酸木瓜产业就带动了村内5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非常感谢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很多村民加入了酸木瓜协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新抚镇新塘村刺竹林组酸木瓜协会会长叶应成说。
酸木瓜既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抱团、规模化的发展也为当地汇聚了更多的人气,更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2019年,新抚镇首届酸木瓜节召开,大批省内外的商家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产业、旅游业共同发展。
“到目前为止,新抚镇的酸木瓜产业共覆盖5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2510亩,产量约为3000吨 ,产值约为900余万元,酸木瓜产业为全镇村民结出了‘幸福甜果’。”据新抚镇副镇长杨丰豪介绍。
墨江县种植酸木瓜已有100余年历史,主要集中种植在新抚镇,除了新抚镇外,龙潭乡也种植了124亩酸木瓜,今年产量为37200公斤,按每公斤3元计算,产值可达111600元。如今,酸木瓜已成为新抚镇及龙潭乡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瓜”。
作者:赖秀红 戴时俊 王 瑞 金秋月/文图
编辑:李 东 周钰华
责编:李昔峻
监制:张建春
接种新冠疫苗 保护自己 保护家人
“云南健康码”更新,赶快完善你的信息!
【来源:墨江发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