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作者:斗室听澜

进口高端耳机品牌大多逃不过一个铁律,那就是高端产品想卖座不难,但真正能撑起出货量的入门价位产品却鲜有能得到广泛认可的型号,毕竟这块市场早就被国产品牌们拿捏得死死的。但成功突围的产品偶尔也是有的,比如Campfire Audio当年的Comet。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比较可惜的是这样一款外观“可爱”调音也很讨人喜欢的产品去年停产以后始终没有继任者,长此以往Campfire Audio在这个价位段市场的份额必然彻底失守。

好在它来了。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对于Satsuma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跟我一样,是“萨摩”。事实上除了日本某处地名外,这个英文名词还特指萨摩蜜橘——其实就是从我国引种过去的温州蜜柑,当年美国人撬开日本国门的同时也从萨摩把这种水果带了回去,故得名Satsuma,是不是有点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那意思了?不过也无需纠结,官方给出的产品中文名就是“蜜柑”而已。

至于为什么叫“蜜柑”我想也不需要详细解释一番,看外观各位就能明白:这玩意儿的外壳就是橘子色嘛。光溜溜的橘色树脂外壳一眼看去就像新剥开的水分饱满的橘子肉一样,盛夏时节尤其令人感到清甜可口。Campfire Audio这一次没有再用天体为产品命名,不过要我说入门价位产品就应该俏皮可爱一点,总是这个星那个星座的也容易记串。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在拿到实物之前我一度以为蜜柑的外壳就是仙女座设计塑料化的产物,然而到手以后我才发现它的体积可是比仙女座等型号小了一大圈,内侧也没有任何棱角,不锈钢导管更是细得多。极小巧圆润的设计搭配轻盈的树脂材质,令蜜柑具有整个入耳式耳机品类中顶级的佩戴舒适度,耳朵较小的女性用户也基本不会感到压力。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蜜柑的原配线乍看似乎就是现版本仙女座等型号所配备的那条Smoky Litz,然而仔细观察后我又隐约觉得它比Smoky Litz纤细柔软一点,找了下官方资料果然并不是同一根,官方叫它“Smoky Lite”,也就是Smoky Litz的精简版。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配件还是Campfire Audio耳机熟悉的那老几样,唯一的变化是这只葡萄牙制半月包尺寸缩小了一些并更换到帆布材质,浅绿色也很讨人喜欢,毕竟买橘子都喜欢带叶子的嘛。这套设计的Campfire Audio耳机收纳包经历了2019系列的真皮、2020系列的水松木与回收塑料再到本次推出的蜜柑与蜜露的帆布材质,终于算是在环保的道路上拨乱反正了一些,在我看来质感仅次于最早的真皮。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所以,这东西真的是Comet的后继款么?至少模样上没有任何关系嘛。

它们的共性或者说足以证明蜜柑是Comet替代款的特性在于,都搭载且仅搭载了一颗开孔动铁单元。不过蜜柑在声学方面并非对Comet的全盘继承,Campfire Audio 2020春季系列产品标配的Solid-Body技术即3D打印声腔也被下放到了蜜柑上。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除了新技术的加入,蜜柑身上还有一个颇具迷惑性的变化,即参数看起来似乎极难驱动。Campfire Audio官方给出的蜜柑阻抗达到了46.4欧,灵敏度更是低至94dB SPL@1kHz:67mVrms。Campfire Audio从去年开始启用的这个灵敏度标注方式可以理解为选定94dB目标声压看此时耳机需要的输入电平有多高,越高意味着灵敏度越低。蜜柑的灵敏度低到了多么骇人的程度呢,我列举同样标注方式的其它几款Campfire Audio耳机的灵敏度:

Solaris 2020-94dB SPL@1kHz:6.54mVrms;

Andromeda 2020-94dB SPL@1kHz:7.01mVrms;

Ara-94dB SPL@1kHz:7.094mVrms;

Dorado 2020-94dB SPL@1kHz:18.52mVrms;

Vega 2020-94dB SPL@1kHz:19.86mVrms。

更别说蜜柑的阻抗也比它们都要高。

可既然我说这个参数具有迷惑性,也就意味着蜜柑实际上并没有看起来那样难以驱动,至少相同声压下它需要的音量比RS10还是要低一点。当然要是跟Solaris 2020这种典型的底噪探测器比起来区别就很大,蜜柑在钛菊上45音量的声压对应Solaris 2020的30音量,后者加到一样的音量哪怕不播放底噪也够你喝一壶了。但说到底蜜柑它基本上也就是吃音量而已,入门价位播放器或者小尾巴都能够驱动出不错的动态来(不过可能会比较费电一点),玩家们并不需要像当年伺候ER4那样对待它。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即便澄清了蜜柑对驱动力的需求并不过分,必然也会有人对它的“性价比”有所顾虑,毕竟单动铁嘛,动铁单元的频响范围普遍较窄所以才需要多单元设计,蜜柑会不会在某些频段上有明显短板呢?

最开始我对此也是有一点担心的,毕竟印象里的Comet就是一副取向偏重中低频而高频较为一般的耳机。基于这样的经验,蜜柑的表现倒是高过我的预期,在我担心的高频部分它的亮度线条感可堪接受;而在Comet擅长的低频上,蜜柑依然具有饱满的形体和丰裕的能量,并保持着合适的紧凑感与速度感,不会给人以松垮感;人声密度良好,男声质感优于女声。更具体的我们引用@Woodenears吾等益耳 的实测数据继续分析: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从频响可以看出蜜柑的低频相比Woodenears Target的确稍多但完全不夸张,中低频部分的能量充裕饱满,而3kHz和6.5kHz的峰为它保留了还算清晰的线条感。比较明显的问题在于它的3kHz峰很陡峭以至于前后频段的能量明显不足,这一缺点对映到听感上的结果就是蜜柑对中高频及高频乐器的表现仍欠缺鲜活感,结象的清晰度差着些意思,同时也妨碍到了女声的“甜度”。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另一个问题就是纯动铁耳机难以避免的非线性失真偏高,从数据可以看出蜜柑在3.5kHz以下的THD都在1%上下徘徊(一般认为人耳可以感知的非线性失真在1%以上)。不过话说回来,这里的THD测试是在输入100mVrms电平的情况下测得的,即便蜜柑是一副阻抗较高灵敏度较低的耳机,此时它在500Hz处的声压也达到了98dB,明显超过正常使用的听音量,更低音量下THD必然也会降低,但对于大动态曲目来说这仍意味着蜜柑对一些强音的演绎失真会相对较高——然而就这个价位的产品,动态能顶起来就算不错,实在不敢奢望太多。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回到主观听感上来,蜜柑的声场比起Comet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去年首批用上了Solid-Body的那三款Campfire Audio耳机(Andromeda 2020、Ara与Solaris 2020)虽然声场大小规模感有所区别,但层次感立体感对比同系列的旧型号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同样搭载了Solid-Body的蜜柑对空间感的表达也要比Comet自然分明很多,虽说它所拥有的信息量和瞬态表现对于编制复杂的交响曲目还差着些意思,但对流行现场的演绎还是比较喜人的。

总结下蜜柑给我的印象,它的声音与配色跟当前的盛夏时节非常合拍,热情而富于活力,硬素质不算多拔尖但的确比Comet有所进步且听感仍然足够讨好,对于大多数流行乐尤其流行男声有较好的表现;受益于不错的动态,蜜柑也是可以胜任摇滚乐与金属乐的;但就像我刚刚说过的,编制复杂的交响曲目不是它能应付得来的,可要说这个价位上有什么产品能搞定,我也给不出一个很好的答案。

至于前端选择,我的建议是音色较为中性或偏冷厉一点的播放器或小尾巴,如山灵M3X、THX Onyx及TANCHJIM Stargate。Apple Music加入高品质音乐资源掀起了又一波流媒体音乐热度,如果你想趁势入手一套随时随地聆听高品质音乐的设备,千元档耳机+小尾巴是最合适的入门段位,既能发挥出高清资源的优势又不会牺牲太多的便利性,并且蜜柑的调音风格对于初入门者最多喜好的流行乐也有较好的表现。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相比当年广受好评的Comet,蜜柑是一款提升显著的产品,即便在千元价位强者如林的今天,相信它仍能够以讨喜的音色风格获得诸多玩家的认可,保住Campfire Audio在入门价位上的地位。

话说蜜柑登场的时节也很合适,盛夏当前,开一听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橘子味儿北冰洋,戴上蜜柑,享受一个日暖风和的下午,岂不美哉?

戴上Campfire Audio这瓣“橘子”,享受甘之如饴的盛夏节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