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作者:芷兰斋

谈迁为什么将该书命名为《国榷》,他在《义例》中解释说:“横木水上曰榷。汉武帝榷商税,今以榷史,义无所短长也。事辞道法,句榷而字衡之。大抵宁洁毋靡,宁塞毋猥,宁裁毋赘。若亥豕之讹,雌黄之口,尤其慎旃,不敢恣臆于百禩之下。”

榷的原意乃是渡水的横木,而后衍生为衡量事物的尺度,谈迁认为:“实录外,野史家状,汗牛充栋,不胜数矣。往往甲泾乙渭,左轩右轾。”所以他要去伪存真,以此来记录下一段真实的历史。但是,他撰写《国榷》一书所依据的《明实录》也有不少的问题在,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称:“本朝无国史,以列帝《实录》为史,已属纰漏,乃《太祖录》凡经三修,当时开国功臣,壮猷伟略,稍不为靖难归伏诸公所喜者,俱被划削。建文帝一朝四年,荡灭无遗,后人搜刮捃拾,百千之一二耳。”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书上刻着谈迁生平

仅《太祖实录》就修过三次,建文朝的事情被修得没有了痕迹,这当然是朱棣命人所为。朱棣为了说明自己篡权的合法性,他甚至改换生母,他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而谈迁根据《太常寺志》所载,从考证祭祀典礼入手,证明朱棣乃是䂵妃所生。

在继位问题上,永乐年间重修的《太祖实录》也是用曲笔,比如上面载太祖临终前称:“特持符召燕王,建文用事者,矫诏欲还之准安。疾剧,上问第四子来未?”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走入公园内

朱元璋去世前还在问第四子朱棣怎么没来,对于这种说法,谈迁指出:“此永乐时饰说也。先是敕燕王备虏,盖无一日忘者,宁溺爱启嫌于诸王哉/浅之乎,窥高皇也。”同时《国榷》上还记载朱允炆尽心尽力照应祖父之事:“皇太孙侍汤药甚谨,亲扶掖,虽秽亵必躬以进,深夜侍卫或寝,呼太孙即唯,目不变睫,形至骨立。”

另外《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元璋登上东角门时跟群臣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燕王类朕,朕欲立之,何如?”谈迁认为朱元璋不可能说过这样的话:“18国史虽然如此,然永乐所裁定,未遂确也。上言动曲中,安有越秦晋二王,私树燕邸?此孤竹君赵主父偃之覆辙,谓高皇帝出诸口乎?在文皇未免借其说以欺靖难诸人,又曲笔张大之,似非所以安高皇帝也。”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绿意盎然

谈迁对永乐年间重修《太祖实录》时取消建文年号而继续沿用洪武纪年的方式,也深表不满:“圣祖谥异类之顺帝,而今至废骨肉之建文;圣祖修既亡之《元史》,而今且革代传之年号。作述相悬,何啻霄壤哉!”他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靖难之事,彼弃屣而此止戈,名正言顺,夫何疑之有?今革建文而仍洪武,孙蒙祖号,是似以父子角,非所以妥高帝在天之灵也。”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谈迁努力地还历史本来面目,他主张在撰写历史时要根据当时的实况来书写,不应当以后世的名称称谓之,比如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谈迁根据史料称其为朱公子、大元帅、吴国公、吴王等,直至洪武元年,方称“上”。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留出的空地

私修之史以明代最多,但这些私史中也有伪造历史之事,比如永乐元年二月,武定侯郭英去世,朱元璋在滁州、泗州时,郭英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他因功封侯,去世后方追封为营国公。对于此人,谈迁在《论赞》中说:“郭武定以渡江之旧,至甲子始享茅土。则征南之功矣也。今稗史说谓:‘英射陈友谅,缚张士诚。’其绩似伟,高帝岂忍遗之耶?嘉靖中,裔孙翊国公勋购门客创饰之,倖跻太庙,不足信也!噫,胡蓝之党,靖难之累,诸徹侯往往不令终。英考全牗下,亦善保富贵者矣。”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游人休憩之地

按照野史上的说法,郭英曾箭射陈友谅、捆绑张士诚,而这两位乃是朱元璋的劲敌,如果郭英有这么大的功劳的话,朱元璋登基后一定会封其为公,而不可能只封侯。但直到太祖驾崩,郭英还只是侯爵,朱棣登基后方追封为营国公。谈迁认为野史上所记的郭英的业绩是编造的,他经过研究,认为乃是嘉靖年间,郭英的后人郭勋为了让郭英的牌位进入太庙请门客们编造的。但谈迁也说,郭英是位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能够避过太祖和成祖的清洗,保住了身家性命。

谈迁对于采集来的口述历史,也作分辨后使用,《国榷》中记录了谈迁的朋友明光禄寺丞高弘商所讲的一件事,崇祯十七年四月,吴三桂大败大顺军,高弘商听到了大顺军将领李肖宇讲述的当时情形:“自成出吴襄军前以招三桂,三桂不动,求见东宫,亦出之,三桂叩马上而哭。自成嘱东宫招之,三桂称万岁。东宫还营,自成轻骑欲过三桂营劳军,三桂诺,留宴,同东宫焉。酒数行,笳吹大作,三桂遽起抱东宫入,自成亟腾马去,不及执矣。天骤晦,贼休营不备,胡骑突杀,锐甚,自相踏藉,僵尸数十里。”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运动器械

按照李肖宇的所言,李自成曾亲自去见吴三桂,吴三桂猛然间抱起太子就跑,李自成看事情不好,也立即骑马飞奔而去。当晚大顺军受到了满州军的突袭,死伤甚众。

对于这样的故事,谈迁却说:“第三桂绐降。自成劳军,东宫留夺,诸家所未闻,似属子虚。予亦未敢竞以为然,姑录存其说以备后之考订可也。”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指路人

谈迁说这个故事从未听闻过,说不定是编的,但他还是应当记录入《国榷》中以便考证。而对于李自成率军打入北京之后的所为,谈迁认为他有些做法不明智,但谈迁却说:“盗贼借窃,何代不有?”也就是说,他认为李自成造反这件事并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但谈迁又说:“入京之后,假少思远略,分五万之众,南出淮汴;又简甲三万,东扼榆关,秣马京甸,渐收版籍,亦顺守之一策。乃先事淫拷,不失贼盗之故智。炮烙之威,滥于桀纣;搜刮之令,等于硚礁。纵暴如此,虽无关东之师,而刘宗敏、李牟、李友等同类相推,疑忌互起,少需时月,燃脐郿坞以快万目矣。彼得逃其罚,亦一时之暂幸也。”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搞不清是什么器械

谈迁在这里替李自成谋划,他认为李自成入京后不要急着拷掠明朝旧臣来搜刮财产,而应当派兵布局,巩固自己的政权,说不定就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正统朝代。

与谈迁有关的遗迹,多年来我始终查不到,只知道他是海宁人,余外无论故居、墓、祠堂、纪念馆等均查不到任何消息。然我却执拗地每年上网上搜一搜,期待有人发出新文能提及到谈迁的遗迹。果然天不负我,某日搜到海宁修建起了谈迁公园,其位置在海宁市马桥街道国榷路出胜利路交口东南角。竟然路名就是以谈迁的《国榷》命名,可见当地人很重视他的史学成就,但我不清楚这个公园是否是建在谈迁遗迹之上,并且我也搜不到与该公园相关的任何照片,这越发勾起我前往实地一探究竟的想法。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据说是正在修建的谈迁纪念馆

2020年8月8日,我借上海书展之机,开朋友之车,跟着导航来到了海宁,然导航上没有谈迁公园这个目的地,于是我以胜利路为目标,迎着炽热的阳光开行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胜利路。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公园另一侧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小亭上没有挂上亭名

然而这条路看上去像是刚刚修建完毕,从两侧的情况看,似乎还未交付使用,导航的目的地乃是一个公交站牌,我把车停在公交港湾,而后走到站牌前端详一番。这里有7路和97路两个站牌,站名叫胜利路镇西路口,我不清楚逗号应当点在路的后面还是镇的后面,但这一站均为这两个车的倒数第二站,可见这是偏僻之地,然站牌上没有谈迁公园字样。再看手中的寻访单,想起公园处在国榷路的交口,于是走到大十字路口上,果然看到了马路对面有国榷路路牌。见到此牌大感亲切,而该牌的旁边还立着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不清楚这个告示牌的用意,但我觉得应是提醒路人不要把榷字读错了音。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移植来的树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正在养护

然而跑这么远的路,仅看到那个路牌当然不会令我死心,毕竟此次的寻访目标是谈迁公园,但这一带显然是新区,在公交站下躲避太阳的炽热,同时希望有人在此上下车以便问问公园在哪里,然站立了十几分钟除了一身大汗一无所得,看来这里的公交还未开通,而路上也遇不到行人。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影壁上未刻图案和字样

站在公交站下四处张望,无意间看到身后的绿地里立着一个雕塑,远远地望去,像是印第安人的图腾,于是踏着草地向前走进,终于看清雕塑上写着“谈迁文化公园”字样。见此大为兴奋,竟然这么容易地就找到了目标。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这里应该是谈迁文化公园的正门

图腾的下方用铜制作了一本打开的线装书,书页右侧刻着一些涂金的字迹,题目是国榷,然内容则是谈迁的生平简介,上刻之字乃是印刷体,没有标点符号,但每句间均以空格格开,此种做法颇为少见。书页的另一侧为空白,虽然这种设计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当地哪些重视这位史学家,还是让我有些高兴。我放下在此推敲线装书是否制式正确的纠结,走入公园内去寻找与谈迁有关的更多的遗迹。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养护方式

谈迁文化公园为开放式,四围没有围墙,公园的道路与绿化已经完成。从总体布局看,这里更像是休闲植物园,园中除了绿植物外,还有一些供游人休憩的小廊。有几处空地还安放了健身器械,但一直走到公园的顶头位置,也再未找到任何与谈迁有关的雕塑或介绍文字。在探看过程中,听到前方有浇水声,顺着声音走到了公园的另一侧,有两人在那里给植物浇水,我向他们请教这里有没有谈迁雕塑,其中一位告诉我,到现在还没有,因为公园还未完工,今后怎么布置他也不了解。然另一位却告诉我说,前方不远处正在建造谈迁纪念馆,但那里也未完工。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公园对面的花园洋房

顺其所指看过去,果然在公园的另一侧正在建一座现代化的场馆,走近细看,施工人员还在那里忙碌,场馆还未建完,里面也不可能有任何的布置。看来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访此馆了。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宽阔的胜利路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正在施工的纪念馆

沿着公园内的步道继续向前走,希望能有所发现,在胜利路一侧看到了施工工棚,工棚的对面有一堵石墙,想来这里是谈迁文化公园的主入口,石墙上贴着几块大理石,上面没有任何痕迹,不知道此后会不会刻上一些与谈迁有关的壁画。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下)韦力撰

马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商业住房,从外观看过去,应属花园洋房,住在这里整天望着谈迁公园,想来会受到不少的熏陶,兴许多年后这些住户中会出现一位史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