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
多年生活在泉州,身边基本被厦大人包围了。喝茶、读书、聊天,很难不受厦大朋友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我家族中最会读书的表弟博士毕业于厦大,加上泉州现代地方人文、历史、宗教、考古、民俗等方面的研究,离不开从1920年代的顾颉刚、张良烺、陈万里到后来的庄为玑、吴文良、傅宗文、王铭铭等诸位厦大人的杰出奉献,我对厦大自然亲近。前阵翻福建和闽南晚清民国教育资料,读到校主嘉庚先生的《南侨回忆录》,内有对厦大创办初衷、选址等方面的介绍,创校维艰,筚路蓝缕,还介绍了他三次募捐失败的经过,令人唏嘘,同时亦更觉其伟大与艰韧不拔之意志。祝南方之强厦门大学生日快乐,青春不老!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倡办厦门大学</h1>
民国八年夏余回梓,念邻省如广东江苏公私大学林立,医学校亦不少,闽省千余万人,公私立大学未有一所,不但专门人才短少,而中等教师亦无处可造就。乃决意倡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做两年开销,复认捐经常费三百万元,做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并拟于开办两年后,略具规模时,即向南洋富侨募捐巨款。窃度闽侨在南洋资财千万元,及数百万元者有许多人,至于数十万元者更屈指难数,欲募数百万元基金,或年募三几十万元经费,料无难事。而校址问题乃创办首要;校址当以厦门为最宜,而厦门地方尤以演武场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唯除演武场外,公私坟墓密如鱼鳞。厦门虽居闽省南方,然与南洋关系密切,而南洋侨胞子弟多住厦门附近,以此而言,则厦门乃居适中地位,将来学生众多,大学地址必须广大,备以后之扩充。然政府未必肯给全场地址,故拟向政府请求拨演武场四分之一为校址,乃在厦门开会发表此事。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演武场校址之经营</h1>
政府既许拨演武场四分一为大学校址,乃托上海美国技师绘校舍图。其图式每三座做品字形,谓必须如此方不失美观,极力如是主张。然余则不赞成品字形校舍,以其多占演武场地位,妨碍将来运动会或纪念日大会之用,故将图中品字形改为一字形,中座背倚五老山,南向南太武高峰。民十年五月九日国耻纪念日奠基。左右近处及后方坞墓石块不少,大者高十余尺,围数十尺,余乃命石工开取做校舍基址及筑墙之需,不但坚固且亦美观。而墓主多人来交涉,谓该石风水天成,各有名称云云,迷信之深难以言喻。余则婉言解释,至不得已则暂停工以顺其意,迨彼去后立再动工,因石众多,两三天大半都已破坏,虽再来交涉亦莫可如何,撘然回去。数月后拟再建其他校舍,不得不迁移坞墓,为屋址,乃将演武场后诸公私冢墓,立碑标明,限日迁移,并在厦门登各日报,如不自动迁移,本大学则为代迁,并规定津贴迁移费。且在数里外之山腰买一段空地,备作移葬地位。从此顺序进行,依限自迁或代迁,绝不致再发生交涉,或其他事故矣。演武场地界面积约二百亩,下系沙质,雨季不湿,平坦坚实,细草如毡。北负高山,南向洋海,西近厦港许家村,东系山坡及平地。昔为阅兵场,自厦门与洋人通商,兼作跑马场,后来阅兵与跑马均废,被洋人辟为“哥耳夫”球场,厦大建筑时概已收回。教育事业原无止境,以吾闽及南洋华侨人民之众,将来发展无量,百年树人基本伟大,更不待言,故校界之划定须费远虑。西既迫近乡村,南又临海,此两方面已无扩展可能。北虽高山若开辟车路,建师生住宅,可作许多层级由下而上,清爽美观,至于东向方面,虽多阜陵起伏,然地势不高,全面可以建筑,颇为适宜。计西自许家村东至湖里山炮台,北自五老山,南至海边,统计面积约二千亩,大都为不毛之公共山地,概当归入厦大校界。唯南普陀佛寺或仍留存,或兼作校园,至寺前田地,厦大需用时,则估值收买之。厦门港阔水深,数万吨巨船出入便利,为我国沿海各省之冠。将来闽省铁路通达,矿产农工各业兴盛,厦门必发展为更繁之商埠,为闽赣两省唯一出口。又如造船厂修船厂及大小船坞,亦当林立不亚于沿海他省。凡川走南洋欧美及本国东北洋轮船,出入厦门者概当由厦大门前经过,至于山海风景之秀美,更毋庸多赘。日后如或私人向任何方面购买上节所言校界范围山地,建私人住宅,则当禁止或没收之,以免互相效尤,因私误公也。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厦大假集美开幕</h1>
汪精卫在新加坡原与余相识,民国九年来漳州访陈炯明,余邀到集美参观。回去后来函告予愿任厦门大学校长,余复函应承,其夫人亦来住鼓浪屿。然不久因粤军回粤成功,彼便来函辞职,谓将回粤办政治无暇兼顾。由是厦大乃组筹备委员会,举蔡元培、郭秉文、余日章、胡敦复、汪精卫、黄炎培、叶采真、邓萃英、黄孟圭等为筹备员,在上海开会,举邓翠英为厦大校长。邓君即派郑贞文、何公敢两人来集美筹备一切。时厦门厦大校舍未建,拟假集美校舍开幕。民国十年四月六日,厦大在集美正式开幕。适美国杜威博士游历上海,故请来校参加,邓校长亦于近甫日到。学生一百二十名,闽生约占半数。闻邓校长开幕后即将北返,彼原为北京教育部参事,当筹备委员会公聘时,关约声明须辞去教育部职务,然彼未有辞印,故欲急回,而厦大校长居然由他挂名,校务交郑何二君。此种挂名校长虽他处常有,若厦大当然不可。郑何二君知余意志,力劝彼暂留勿回,迨至月杪邓君接学生无名函,骂他无才学且欲作挂名校长,若不自动辞退,不日诸生联名攻击,列首名者即是我,邓君于是来函辞职,余亦不留也。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厦大校长更动</h1>
邓君既去,余即电新加坡请林君文庆担任校长,林君于秋间开课前来到。开课后召诸生口试英语,问你从何方来,不能答,复问何姓名亦不能答,而尤以闽省诸生为多。当时中学为四年制,故大学新生须先读两年预科,厦大新生当然在预科两年,然后升入正科。依部章中学生四年毕业,英文已有基础,兹乃粗浅英语尚且不晓,其程度可知,虽读二年预科何能及格升入正科。细考缘由,闽省诸公私中学,对英文教授,多不认真,虽厦门省立十三中学亦然。其原因多为经济关系,盖英文教师每月薪俸八十元,月终便要支清,不似中文教师薪少且可拖欠也。厦大为即此函告闽省各公私中学,从速改善免致贻误青年,此为厦大甫办,影响闽省教育之初步也。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5">集美厦大之支持</h1>
余之营业自民十五年起,至二十二年终,此八年间如江河日下,不但无毫利可长,且逐年亏蚀及支出百余万元。计有四项损失,货物屋地降价,厦大及集美校费,银行利息,每项每年三四十万元,合计八年一千余万元。马来亚事业之荣枯,关系胶锡两物产,而尤以树胶为重要。民十四年树胶每担价二百元,逐年递降至民国十九年,每担价十余元,后再降至七八元。当市景繁盛时,马来亚政府发出流通纸币一万万七千万元,迨民二十年后降至五千余万元。居民比前加多而枯竭凄惨不可言喻。外国银行因余侵欠巨款告予停止校费,余不可,故民国二十年秋改作有限公司,银行亦参加,并举多人为董事,规定校费逐月坡币五千元。(申国币七千余元)然厦大逐月尚须二万五千元,集美一万余元,共三万余元。除国府补助五千元,其他收入二千元,有限公司七千元,共一万四千元,尚不敷二万二千元。至民国二十二年终,有限公司收盘,计二年余用去六十余万元,此系由马六甲曾江水亲家捐十五万元。叶玉堆先生捐五万元。(两条申国币三十万元)厦门厦大校业变卖十余万元,集通号(在厦专理两校财政)向人息借二十余万元,此乃余极力维持两校之实在情形也。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6">厦大献与政府</h1>
自有限公司收盘后,余即函请厦大校长林文庆来洋募捐,数月后结果,新加坡募国币十万元,马来亚十五万元,然催收经年,马来亚仅十余万元,余作罢论,共实收国币二十余万元。而厦大经费已缩至每月二万元,集美六千元,除国府补助及其他收入,逐月尚不敷二万元。集通债款又须陆续清还,幸灰余红利(前生胶厂租人订抽红利)上半年颇好,故聊可支持得过。民国廿五年买树胶园四百英亩,成本十六万余元,拟作厦大基金,每月入息约二千元,该款系向李光前陈六使各捐五万元,陈廷谦一万元,李俊承五千元,不敷由余凑足之。民国廿六年春,余念厦集二校虽可维持现状,然无进展希望,而诸项添置亦付缺如,未免误及青年。若政府肯接受厦大,余得专力维持集美,岂不两俱有益,此乃出于万不得已之下策,乃修书闽省主席及南京教育部长告以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过后未有消息,适孔祥熙院长将往欧洲贺英皇加冕,轮泊新加坡,余下船送行,彼对余云厦大事,行政院已通过。再后接教育部长来函,并委派萨本栋君为校长订暑假时接收,余即函知林校长预备交卸,交卸后而七七战事已发生矣。厦大自民十年开办,迄余公司收盘,适十二年足,及至交卸共十六年有奇,余支出款项,适与当时认捐四百万元数目相符,其凑巧如是。每念竭力兴学,期尽国民天职,不图经济竭蹶,为善不终,贻累政府,抱歉无似。回忆古语云,“善始者不必善终”,亦聊以自解耳。
节选自《南侨回忆录》2014.8,上海三联书店
#厦门大学百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