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很多次,都有朋友在饭局上问我,大概意思就是说老瓦你们单位当然算是文化单位了,那你说说你们单位哪位文化人最有名气呢?
但凡在还没喝晕的情况下,我都会撇着熟练的郑普,作势饱含深情地向各位略微小蒙的朋友们,大声朗诵上一小段的诗歌: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知道的朋友就会恍然大悟,啊!王怀让原来是你们单位的啊。另外那些个对诗歌不感兴趣的也会说,哦哦哦,这首诗我听过我听过。
老瓦所在的单位,曾经有着一批在国内文坛诗坛画坛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但是倘若抛开省内的地域限制,将影响力放大至更辽阔更广袤的祖国大地中,诗人王怀让一定会是我们单位最闪耀的那一颗星星。他创作的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光荣的名字:河南人》《中国人,不跪的人》,曾经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反响,他也凭借这些代表作跻身国内当代著名诗人的行列。
屈指一算,老瓦刚刚上班的时候,怀让老还不足50岁。但在我这一个小年轻的眼中,他们这个年龄已经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老前辈了。出生于1942年的王怀让,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是我们单位的编委,同时还是文艺处的处长。总共十来个人的文艺处,在那些年里人才济济,名人辈出。
除了王怀让之外,文艺处还有诗人冯团彬、董林、高金光、张鲜明,有文艺评论家牛青坡、杨长春,有女作家王钢。
那个年代,处长们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骑到门口会到值班室找个打气筒给自己略瘪的轮胎打打气。有次老瓦在单位澡堂洗完澡,拎着毛巾去值班室找小宁三毛俩同事玩。见怀让老指挥着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在给她自己的自行车打气。他撇着济源味浓郁的普通话,笑着对那位记者说:“大胆一点,大胆一点,再来一点,再来一点。好了好了,再来就砰的一声爆炸了。”
小宁接过来怀让老的自行车,一边帮着给他的自行车打气,一边笑着对怀让老说,王老,给自行车打气这事你可以写首诗啊,名字就叫大胆一点。哈哈哈。
怀让老习惯性地用右手抚一下自己的大背头,接过自行车跨腿骑上边滑行边笑着说,我看可以嘛,不过诗的名字可以取成,小宁是个孬蛋。然后在单位门口一众闲人开怀的笑声中,潇洒离去。
2008年元旦过后,我们部门准备筹备个既节俭又热闹的新春客户联谊会,来喜迎春节。思来想去这总结过往展望未来的诗歌,还是想请怀让老写亲自上一首。部门领导层面已经和怀让老充分沟通过,我就是那个负责具体落地的人。
在曾经的文艺青年老瓦的眼中,怀让老有一些诗歌,颇有点马雅可夫斯基的特点韵味。大段大段的排列诗句适合在大的场合下大声朗诵,热情似火,气势磅礴。
那次的朗诵,怀让老原本还推荐了我省著名的朗诵家于同云担纲。
他对我说,你提前一周把诗稿给于同云,他一定会熟练背诵且情绪饱满的,这就是小于的本事。但后来因为经费有限的问题,我们和于老师的合作并未实现。而是请了单位别的部门一位嗓音浑厚的同事,拿着诗稿读诵了一遍。现场效果也挺好。
彼时,怀让老已经退休五六年了。
那次活动之后,我们部门在单位附近的一景酒楼请怀让老吃饭,以表示感谢。退休后的他少了工作的羁绊,过得更加的充实和潇洒,频繁被各地市请去授课采风,精神状态甚佳。
怀让老告诉我们,退休后约束就少了,那些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们如果喜欢我这种诗歌风格的,我可以去采风,我可以去创作,我可以去讴歌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
一桌的同事连连点头,都说怀让老的这段话,就透着诗人的热忱与激情。
喝的脸庞红扑扑的怀让老听得高兴,端起酒杯大声地说:“和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吃饭,感觉自己瞬间也年轻也有活力了,让我们为了幸福的生活而干杯!”
一年多后的2009年的4月7日,著名诗人王怀让因病在郑州逝世,享年67岁。
纪念怀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