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很多次,都有朋友在飯局上問我,大概意思就是說老瓦你們機關當然算是文化機關了,那你說說你們機關哪位文化人最有名氣呢?
但凡在還沒喝暈的情況下,我都會撇着熟練的鄭普,作勢飽含深情地向各位略微小蒙的朋友們,大聲朗誦上一小段的詩歌:
在無數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雙寶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無數白色的皮膚和黑色的皮膚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黃色的皮膚,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知道的朋友就會恍然大悟,啊!王懷讓原來是你們機關的啊。另外那些個對詩歌不感興趣的也會說,哦哦哦,這首詩我聽過我聽過。
老瓦所在的機關,曾經有着一批在國内文壇詩壇畫壇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但是倘若抛開省内的地域限制,将影響力放大至更遼闊更廣袤的祖國大地中,詩人王懷讓一定會是我們機關最閃耀的那一顆星星。他創作的詩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光榮的名字:河南人》《中國人,不跪的人》,曾經在國内引起較大的反響,他也憑借這些代表作跻身國内當代著名詩人的行列。
屈指一算,老瓦剛剛上班的時候,懷讓老還不足50歲。但在我這一個小年輕的眼中,他們這個年齡已經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老前輩了。出生于1942年的王懷讓,曾經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内是我們機關的編委,同時還是文藝處的處長。總共十來個人的文藝處,在那些年裡人才濟濟,名人輩出。
除了王懷讓之外,文藝處還有詩人馮團彬、董林、高金光、張鮮明,有文藝評論家牛青坡、楊長春,有女作家王鋼。
那個年代,處長們都是自己騎自行車上下班。騎到門口會到值班室找個打氣筒給自己略癟的輪胎打打氣。有次老瓦在機關澡堂洗完澡,拎着毛巾去值班室找小甯三毛倆同僚玩。見懷讓老指揮着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在給她自己的自行車打氣。他撇着濟源味濃郁的國語,笑着對那位記者說:“大膽一點,大膽一點,再來一點,再來一點。好了好了,再來就砰的一聲爆炸了。”
小甯接過來懷讓老的自行車,一邊幫着給他的自行車打氣,一邊笑着對懷讓老說,王老,給自行車打氣這事你可以寫首詩啊,名字就叫大膽一點。哈哈哈。
懷讓老習慣性地用右手撫一下自己的大背頭,接過自行車跨腿騎上邊滑行邊笑着說,我看可以嘛,不過詩的名字可以取成,小甯是個孬蛋。然後在機關門口一衆閑人開懷的笑聲中,潇灑離去。
2008年元旦過後,我們部門準備籌備個既節儉又熱鬧的新春客戶聯誼會,來喜迎春節。思來想去這總結過往展望未來的詩歌,還是想請懷讓老寫親自上一首。部門上司層面已經和懷讓老充分溝通過,我就是那個負責具體落地的人。
在曾經的文藝青年老瓦的眼中,懷讓老有一些詩歌,頗有點馬雅可夫斯基的特點韻味。大段大段的排列詩句适合在大的場合下大聲朗誦,熱情似火,氣勢磅礴。
那次的朗誦,懷讓老原本還推薦了我省著名的朗誦家于同雲擔綱。
他對我說,你提前一周把詩稿給于同雲,他一定會熟練背誦且情緒飽滿的,這就是小于的本事。但後來因為經費有限的問題,我們和于老師的合作并未實作。而是請了機關别的部門一位嗓音渾厚的同僚,拿着詩稿讀誦了一遍。現場效果也挺好。
彼時,懷讓老已經退休五六年了。
那次活動之後,我們部門在機關附近的一景酒樓請懷讓老吃飯,以表示感謝。退休後的他少了工作的羁絆,過得更加的充實和潇灑,頻繁被各地市請去授課采風,精神狀态甚佳。
懷讓老告訴我們,退休後限制就少了,那些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們如果喜歡我這種詩歌風格的,我可以去采風,我可以去創作,我可以去讴歌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偉大祖國的巨大進步和飛速發展。
一桌的同僚連連點頭,都說懷讓老的這段話,就透着詩人的熱忱與激情。
喝的臉龐紅撲撲的懷讓老聽得高興,端起酒杯大聲地說:“和年輕的朋友在一起吃飯,感覺自己瞬間也年輕也有活力了,讓我們為了幸福的生活而幹杯!”
一年多後的2009年的4月7日,著名詩人王懷讓因病在鄭州逝世,享年67歲。
紀念懷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