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国中将秦基伟,在红军时期就给大家留下了敢打敢拼、为人豪气的模样,这一点始终没有变。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就因为陈毅元帅的一句话,便到处嚷嚷着要请陈毅元帅的客。

图丨“百战将军”秦基伟
碰巧,陈毅元帅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一听秦基伟要请客吃大餐,直接找到了他本人。
没成想,这顿饭却换来了一份检查,一个处分
秦基伟——秦大刀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秦基伟被任命为太行山司令员,没过多久,解放战争就开始了。
为了加快解放事业的步伐,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正式成立,秦基伟担任纵队司令员。
让人奇怪的是,秦基伟自从带着九纵,就一直把自己当成“小弟”看待,事事都要听听陈赓老大哥的意见,打起仗来更是要听陈赓率领的四纵指挥。
图丨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陈赓
但这完全不是秦基伟的行事风格啊,作为一名老红军、老战士,秦基伟在战场上从来不知道退缩二字,就是凭借着一股狠劲,打得蒋匪和日寇节节败退。
所以事情真的像秦基伟说的那样,甘愿受四纵首长指挥吗?
答案:当然不是!
我们从秦基伟在红军时期的绰号中就能看出——“秦大刀”,那时的他为了上战场,连红军总部都可以不管不顾!
图丨秦基伟年轻时潇洒的样子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绰号,它代表着我们在一段时光中的性格、往事、想法等等。
这好像是一种莫名的传承一般,围绕在每一个的周边,就连我们的英勇红军都不能免俗,而且他们的每个绰号背后都有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让人回味无穷。
这其中就包括秦基伟,他的绰号十分直白,就叫“大刀”,“秦大刀”。
刀,一种存在了几千年的兵器,对于秦基伟来说并不陌生。
图丨当年红军战士们使用的大刀
1925年,在湖北黄安县有一位大约十岁左右的小孩子,正满头大汗挥舞着柴刀劈柴,只见他手起刀落,一根根小腿粗细的木头,就被完整地劈开。
这位少年就是十一岁的秦基伟,他的父母在这一年双双去世,成为孤儿的他为了活下去,必须学会自力更生。
传说,秦基伟的刀法就是在农村时学会的,有的说是村里一位刀客传授而成,有的说是他自己悟出一套刀法……
但秦基伟真正知道用刀来打仗消灭敌人,那是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之后的事情了,而被大家称呼为“秦大刀”时,他都成为红军队伍的一位连长了。
图丨秦基伟将军
那是1931年的1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开始攻打黄安县城,所有的攻击部队都打得热火朝天,准备利用最短的时间把黄安打下来。
再看另一边,刚刚成为红四方面军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的秦基伟,正满脸委屈的在总部门口站岗执勤。
说是在站岗,可在秦基伟身上是一点都没看出来,他在总部门口走来走去,一会摸摸枪、一会看看刀、一会再抬起头看看大门紧闭的房间,好像有什么急事让他心烦意乱一般。
可秦基伟为什么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好好站岗,还在总部门口到处乱窜。
图丨装备手枪的红军战士
原因很简单,整个红四方面军都有仗打,唯独他秦基伟所在的部队负责“看大门”,这让他心里就跟猫挠了一般痒痒难忍。
此时的秦基伟已经下岗,但他没有回房间休息,而是大步向营长房间的方向走去,一边走嘴里一边嘟囔:“我的连队可是人人都有手枪,背上还有大刀,却整天守在总部里……”
营长的房间到了,秦基伟二话不说一脚就踹开了营长的房门,在营长略显惊讶的表情中,秦基伟大声说道:“营长,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谁爱站谁站,我要带着部队去前线打仗!”
图丨英勇顽强的红军队伍
这位营长也是一位性情中人,看到来人是秦基伟,原本有些惊讶的表情立马消失不见,拿起自己破损的军装开始缝补起来,原本被踹门声惊起的抬起头,又缓缓地低了下去。
见营长没有“听见”自己的声音,秦基伟来劲儿了,他开始气沉丹田准备再喊一嗓子:“营长……”
营长二字刚刚出口,就被一个手势打断,硬生生地让秦基伟把剩下的话重新咽回了肚子里。
“想打仗啊……”营长终于开口说话,可头依旧没有抬起来,秦基伟却急不可耐地点起了头。
营长没有理他,继续说道:“想打仗可以,你秦基伟是英雄嘛,把你的连队留下,你想去哪就去哪,不用再和我汇报了。”
图丨秦基伟(后排右一)与太行军区、军分区部分领导合影
这可把秦基伟吓坏了,把连队留下,那自己就不是连长了,还让自己爱去哪去哪,这是要让自己离开红军呀!
此时的秦基伟已经吓懵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营长。
这时的营长并没有起身,依旧在低着头缝补自己的军装,见秦基伟不说话,他继续说道:“对了,把枪也留下,就拿着你这把大刀上战场,等打完这仗,我封你为秦大刀!”
完了,不仅要把连队留下,连枪也不让自己拿,真的去耍大刀吗?
秦基伟准备脚底抹油开溜时,营长又发话了:“秦基伟你给老子记住,我们是红军,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还敢踹我的门,谁给你的胆子,立马给我滚蛋!”
这时候不跑什么时候跑,回到营房的秦基伟回想起整件事,也慢慢知道自己做的做得不对。
他想上战场的那颗火热躁动的心,早就被营长的几句话说得泄气了,但从此以后,秦基伟就多了一个绰号——“秦大刀”。
秦大刀上战场心切,忽略总部安危
黄安战役的胜利,让红军的士气和名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参加红军的人一时间数不胜数,红四方面军也趁机补充了一批兵员。
就连秦基伟的二连也分配到了十名新战士,他们清一色都来自黄安城。
有新战士加入,作为一连之长的秦基伟,就要保证这些新同志尽快融入这个大集体。
图丨红军战士们面前摆放着缴获的武器装备
在举行入连仪式上,秦基伟严肃地说道:
“黄安是一座出英雄的城市,刚刚参加红军时,我的指导员就是黄安人,他曾经告诉我,自从有了董必武,黄安人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就算死了也是黄安人的荣耀,如果贪生怕死的,或者也是黄安人的耻辱。”
说到这里,秦基伟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我们都是黄安人,我这个当连长的,对你们只有一个特殊的照顾,那就是在战场给你们向前冲锋的机会!”
这就是秦基伟的带兵之道,冲锋,哪怕是倒在冲锋的路上,也要勇往直前的冲锋。
图丨人民军队在攀爬城墙
在黄安城养精蓄锐之后,红军又开始四面出击,在一次战斗中,国民党军发现势头不对,扔下武器撒腿就跑。
红军见状立马开始乘胜追击,手枪营也簇拥着总部,开始向前推进。
刚追了没一会儿,秦基伟就感觉有人在叫自己,回头一看,没错,就是营长在喊。
看到秦基伟回头,营长大喝道:“秦大刀,你给我站住,你在干什么,还要不要总部啦!”
听到营长的话,气喘吁吁秦基伟立马回答道:“营长,总部我……我一直跟着呢,丢不了!”
听到秦基伟的话,营长直接就发飙了:“跟着?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看看你们连都冲到什么位置了!”
图丨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
自己理亏的秦基伟刚要狡辩,营长又怒吼道:“你们连是不是有人跑了!”
这句话可着实把秦基伟惊着了:“不可能,我的连队还有开小差的?”
营长的火气是越来越来:“你给我看看,这是开小差么,这是开大差!”
顺着营长的指的方向看去,原本一脸怒火的秦基伟瞬间开心地笑了起来。
原来是之前刚刚补充进来的十名新战士,秦基伟的黄安老乡,正挥舞着大刀嗷嗷叫喊着往前冲,已经跑到了其他部队的队伍里去了。
图丨影视剧中红军进攻黄安县城
看到秦基伟还在傻笑,营长冲着脑袋就是一巴掌:“你还有脸笑,这就是你带的兵,打完仗给我好好反省!”
一直到战斗结束,秦基伟咧着大嘴还在笑个不停。
等到那几个小老乡来到自己身边,秦基伟用十分奇怪的语气训斥了他们的行为:“打仗要靠脑子,该冲锋的时候就要不顾一切的往前冲,不该冲的时候必须给我稳住,你说追击,你们几个连总部都不顾啦,都给我好好反省!”
说完,再也憋不住的秦基伟,又开始放声大笑起来,一旁的营长看的是牙根直痒痒。
图丨秦基伟在指挥所分析战场形势
整个红军包括抗战时期,秦基伟的打仗风格都是如此,正因为这股敢打敢冲的劲儿,带领战士们取得了多次胜利。
秦基伟请客陈毅,却换来一份检查、一个处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成为新成立的第九纵队司令员。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自从九纵成立之后,秦基伟再也没有主动要求打主攻,而是多以偏师策应为主。
就连秦基伟最在乎的部队指挥权,都心甘情愿地让陈赓来代替。
难道说,秦基伟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没有了当年的冲劲儿和血性?
图丨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右)政治部主任谷景生
当然不是,这可是他为自己和九纵,好不容易找来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机会。
用秦基伟的话来说:“九纵成立得晚,是在三纵和六纵之后,从太行山诞生的太行人民的三儿子,虽然打了不少仗,但多为偏师,主攻的少,配合的多,所以在指挥关系上也必须接受四纵首长的指挥。”
秦基伟的意思很明确,九纵就是刚刚出生的“小弟弟”,而陈赓率领的第四纵队,那是早已成年的老大哥,既然各方面都不如人家,那就要放下身段认真学习,等待机会一跃成龙。
说到机会,机会就来到了秦基伟眼前。
图丨淮海战役总前委
1948年九月,随着辽沈战役相继展开,我人民解放军的攻势势如破竹,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人。
到了九月末,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野战军准备发动淮海战役的建议,为了确保淮海战役取得完整的胜利,中央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配合华野作战。
十月初,在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下,中野集结了第一、第三、第四、第九,四个纵队的兵力,开始向河南的郑州、南阳等城市发动进攻,策应即将到来的淮海战役。
就是在攻打郑州战役中,秦基伟指挥的九纵,终于迎来了他化龙的时刻。
图丨刘伯承和邓小平
当然,在郑州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九纵依旧是“配角”,秦基伟也想得开,不论是攻坚也好,配合也罢,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消灭敌人。
但在分析了战场局势后,秦基伟大胆地做出判断,郑州的国民党守军一定会弃城而逃。
于是,秦基伟这一次没有再听“老大哥”的指挥,反而主动命令九纵做好部署,并且上报自己的想法。
不出所料,在第一、第三、第四纵队向郑州逼近时,郑州的国民党守军两个师的部队,一枪未放,直接向北逃窜了。
图丨中原野战军九纵在解放郑州战役中投入战斗
郑州守军的北上,直接打乱了邓小平和陈毅的作战部署,此时的邓小平连忙拿起电话给秦基伟打去,命令只有一条:“不能放跑一个敌人!”
守在电话前的秦基伟,好像拥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待到电话一响,他立马接了起来。
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秦基伟呈立正姿势回答道:“请政委放心,他们绝对跑不了!”
图丨说话幽默的陈毅元帅
邓小平身旁的陈毅还有些不放心,毕竟九纵还没有执行过如此重要的任务,陈毅结果电话说道:“秦基伟,这一回就看你的了,打的好,我给你唱《借东风》,打不好,是要打屁股的!”
听到陈毅的话,秦基伟笑了:“请陈司令放心,等打完郑州,我们还是进城听梆子吧!”
陈毅也笑着说道:“好,一言为定,到时候你请客。”
秦基伟也没有食言,他率领早已做好一切准备的第九纵队,在郑州以北的老鸦陈地区,包围了逃跑的国民党军队,歼敌一万余人。
图丨毛主席为新华社起草,歼灭郑州之敌万人的电报
在秦基伟消灭了逃窜的国民党军后,十月二十二日郑州宣告解放。
郑州解放的三天之后,陈毅抵达九纵司令部,当着全九纵的面说了一句让秦基伟激动万分的话:“九纵成熟了,可以打大仗了!”
这句话一说出口,九纵的全体将士瞬间欢腾了起来,作为九纵司令员的秦基伟更是得意万分,当即表示要请客,请大客。
陈毅也笑着说道:“我们俩说话都是算话的嘛!”
哈哈大笑的秦基伟挽着陈毅的胳膊,大气地说道:“走,咱们去看戏,就看《借东风》。”
图丨戏曲《借东风》
听到秦基伟说去看戏,陈毅把胳膊伸了出来:“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进城了,我大老远地过来,你不能让我饿着肚子听戏吧,得给我找个大饭店!”
听到陈毅肚子饿了,还要找大饭店,秦基伟亲自开着吉普车,带着陈毅满大街找大饭店。
但问题出现了,郑州刚刚解放,好多富人都跑了,就连开的饭店都没几家,大饭店就更没有了。
无奈之下,陈毅只好降低标准,找了一家小饭馆,点了半斤牛肉,打了三两老白干,就这样吃开了。
正当秦基伟带着陈毅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时候,郑州警备司令部的电话响了,值班人员接起来才知道是邓小平政委打来的。
图丨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
邓小平打来电话就说了一句:“我是邓小平,找你们秦司令员!”听到值班人员说秦基伟不在后,邓小平直接挂断电话,往郑州警备司令部赶去。
再看秦基伟这边,他和陈毅酒足饭饱之后送走了陈毅,之后又拐到了大戏院去看戏。
邓小平赶到了郑州警备司令部后才发现,除了秦基伟还有一部分干部不在位,这事就大了,郑州刚刚解放,警备司令就去喝酒听戏。
此时的邓小平是火冒三丈,他一直坐在值班室里,等待秦基伟的归来。
秦基伟一回到值班室,就看到邓小平坐在那里,连忙立正站好,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喊道:“政委好!”
图丨秦基伟和邓小平
邓小平看到秦基伟的模样,气顿时消了一大半,但他还是严肃地说道:“今天晚上,我们俩个都有事了,你给我一份检查,我给你一个处分!”
看着秦基伟一脸迷茫,邓小平又说道:“就在这儿写,我陪着你。”
打了胜仗的秦基伟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就是下了个馆子、听了个戏,结果就挨了一个处分。
当然,秦基伟心中也明白,这是邓小平在给自己和九纵敲响警钟,防止骄傲部队滋生自满情绪。
从这次“事件”以后,秦基伟终于真正安下心来,一心开始研究战役战术。
图丨秦基伟将军率领的十五军赢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在接下来的抗美援朝战役中,他所指挥的志愿军第十五军,在上甘岭这个地方,打出了我志愿军的军威,把美军打得更是肝胆俱裂。
1955年,在我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上,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光荣的共和国开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