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我理解,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此言要义是:才能凭借德行树立,而品德是才能的统帅。他的用人排序为:第一、德才兼备者;第二、有德无才者;第三、无德无才者;第四、不用有才无德者。若才德不能两全,“宁舍才而取德”。
千年司马光颇有远见。最近南京禄口机场引发,殃及全国的德尔塔疫情,根源就出在江苏东部机场集团董事长冯军、总经理徐勇这两个既无德又无才的腐败官员身上。8月10日,双双被查,教训惨痛,值得反思。
2、得志动天,美意延年
——《荀子.致士》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尊称"荀卿"。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
此名言说,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尊敬,就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因而心情舒畅,延年益寿。“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7岁的黄旭华,身体健朗,至今仍然每天工作,令人仰慕不已。
3、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晋)傅玄《傅子.仁论篇》
傅玄,魏晋时期名臣、文学家、思想家。此话说,做人,在道德上应该和更高尚的人相比,向他学习。而在名利生活等欲望方面,则要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这样,德优心静,人生更好。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深藏功名六十年而不露,年近百岁的特等战斗英雄——张富清,堪称楷模。
4、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清)沈德潜《古诗源.古诗二首》
沈德潜,清代大臣、诗人、著名学者。乾隆帝喜其诗才,称之为“江南老名士”。这位太子太傅(即皇太子的老师)认为,甜瓜育于苦蒂,好枣生于棘丛。比喻甘美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
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因为存在优点就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存在缺点就看得一无是处也是片面的。
我们老百姓,要学会对生活的甘苦与得失,保持平和心态,既见其甜,也不怕其苦。反之,如因陈芝麻乱谷子小事而生气而烦恼,划不来。
5、多士之林,不扶自直
——(唐)杨炯
杨炯是唐朝大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这位才俊认为,身处如林的正派人中间,不需要帮扶,也会正直的。韩愈也持同样观念,和品行高尚的人相处,“耳濡目染,不学以能”,受到好的影响,就能学到好的才能。
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意思。
6、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明朝 钱琦
明朝廉官钱琦认为,不同别人争蝇头小利,不为产生小矛盾而发脾气,就能团结大家,人缘很好。
为人处世,奉此哲学,皆大喜欢,何乐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