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爷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明末被侵占的台湾,是将永久被历史铭记的功绩。
但在他的身上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这个巧合就会给人一种错觉:
他就是为了收复台湾的历史任务而存在的。
国姓爷在1624年,也就是明天启四年时,出生于日本,而这一年恰好是荷兰人入侵台湾的时间;国姓爷卒于1662年,而这一年他刚把荷兰人驱逐走,把台湾纳入统治版图。
国姓爷一共活了38年,而台湾也恰巧被荷兰殖民了38年,这种巧合不但耐人寻味,而且是匪夷所思。
当然,在他早年抗清及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国姓爷遭遇各种凶险莫测,乃至于危及到生命的战事,但是他总能意外的逢凶化吉。
但是却在收复台湾几个月后就仓促去世。
那么被称为“王者不死”的国姓爷,能够成功驱逐外敌收复台湾,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吗?

1、抗清时期的王者不死
在郑芝龙不听劝告降清之后,郑成功就宣布与他决裂,并且收拾残局起兵抗清。
根据长期混迹于郑成功帐下的,意大利籍传教士李科罗所载,郑成功早年抗清过程及其艰辛。
他最早起兵时仅有两艘兵船,启动资金也仅有一千多两金子,追随他的部下也仅有几十个人。
此后他陆续在厦门、南澳等地征兵,外加收编附近海盗和其父残部,终于积攒了跟清廷对抗的实力。
但在这个过程中郑成功数次濒临危机,但是数次都能巧合地避过危机,其幸运值不可谓不爆表。
如在永历三年(1649年)十一月初八日,郑成功率军击败海盗许隆后,登上许隆盘踞的海盗,结果遭到许隆伏兵的偷袭。
“藩驰岸上,有数贼伏在岸边,认是本藩,突冲犯驾,坐马惊跳跌下。”(《从征实录》)
郑成功在岸上巡查时,突然有几个许隆残党跳出来袭击,他们认出骑马者就是郑成功,于是拿着家伙向他发动攻击。
这导致郑成功的坐骑受惊将他掀翻,这个场景多少有点类似三国时候的孙策遇刺,以为意外来得太突然,郑成功压根来不及做应急反应。
眼看他就要被砍翻的时候。
身边护卫他的亲军蔡巧、李长等人,眼疾手快地冲上去舍身阻拦,随后大军将刺驾诸人擒杀,郑成功才侥幸躲过此劫。
“贼猛举刃将刺,幸护班蔡巧、李长等迎接刺杀之,得保无事,此一险也。”(《从征实录》)
永历四年正月的时候,郑成功带兵征讨潮阳当地不愿归顺的和平寨,差点被火铳一枪毙命。
当时郑成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身边还跟着一位潘参军一同视察,俩人在阵前观看商议一阵后,郑成功就转身准备离开了。
这个转身成功救了他一命。
“才转身一动,一铳弹打中潘参军右指,乃藩所立处,若未转则误中矣。”(《从征实录》)
郑成功转身准备离开,潘参军也随即跟着要离开,结果此时一发铳弹打来,刚转身离开的郑成功幸运躲避。
但是才走到郑成功位置的潘参军,就倒霉的被铳弹击中手指,替郑成功挨下了可能致命的一枪。
很难想象这可子弹打到郑成功身上的话,如果他真的英年早逝的话,历史会不会因为这颗铳弹而改变。
至于这颗铳弹是有意射击,还是战场上乱飞的流弹,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同年六月的时候,郑成功与清军在潮州进行激战,在将清军击退后双方开始扎营对峙。
某天,国姓爷正在与手下将领在城外山坡上饮酒时,被清军的侦察兵发现了踪迹,并随即呼叫炮火进行攻击。
“本藩巡视方回,同诸镇在城边高山松石下饮酒,虏侦知驻节次所,催发大炮。”(《从征实录》)
结果清军发炮轰击国姓爷驻地,有一发炮弹确实打到了国姓爷身边,但是郑成功却毫发无损地躲过了。
“忽响一声,其管家阿3傍藩身边提壶,被炮打碎身死,藩主与各镇无碍,即移避之。”(《从征实录》)
但是郑成功身边的管家阿3,就没有这样爆棚的运气了,正在给众将倒酒的他,直接被炸得粉身碎骨,替郑成功当下了这致命的一炮。
随后清军派兵侦查战果,得知郑成功并没有受伤后,忍不住感叹郑成功真是头顶天命圈的男人!
“虏侦知惊服,谓‘王者不死’。”(《从征实录》)
称郑成功为王者不死确实没毛病,因为他还有历史任务没有完成,他怎么可能被轻易干掉?
关键时刻自然会有人替他扛雷的。
2、收复台湾时的王者不死
1661年,由于郑成功在大陆抗清不利,尤其是收复南京失败后损失惨重,于是就决定开辟新的抗清基地。
他把目标瞄准了荷兰人侵占的台湾,而恰好荷兰人那边的翻译何斌过来投靠,并且给郑成功献上了台湾地图。
于是郑成功决意带兵收复台湾。
当然在与荷兰人近一年的战斗中,郑成功也是数度差点被击杀,但他的运气就是好到无解。
在郑成功登陆台湾围攻普罗民遮城的时候,国姓爷把自己的中军大帐安置在城堡的后山中,结果由于太过于被荷兰炮兵发现了。
“在南边的敌营中,有一个用蓝色修饰的突出的黑色帐篷,是所有帐篷中最大的。我们(荷军)猜测那是国姓的帐篷,因此就像该处射炮。”(《梅氏日记》)
荷兰人的火炮可比清军的炮猛烈,而且精准度要比清军的炮高,关键国姓爷所在的中军大帐,还就暴露在荷兰人的眼皮底下。
按说被荷兰人一顿炮火洗地后,郑成功存活的几率并不会太大,结果炮弹确实打中了中军大帐,但是国姓爷还是屁事没有。
“有一颗炮弹射中,他们(郑军)遂移去稍远一点的地方。事后听说,他们有一个人,被打断了一条腿。”(《梅氏日记》)
郑成功中军大帐遭遇炮击的事,不光在荷兰方面有相关记载,也同样被郑成功部下随军户官杨英,记录在自己的著作《从征实录》中。
可以两相印证此事不虚。
“是晚,赤崁城夷长猫难实叮,发炮击我营盘,并焚马厩。”(《从征实录》)
甚至就连当时跟郑成功敌对的清朝方面,也根据相关途径侦听到了这次炮击,也在其档案中留下相关记录。
“伪总兵林福手被炮打断,做先锋之兵、宣毅前镇吴豪之兵,亦中炮伤亡甚多。”(《梁清标等题为报郑成功进兵台湾情形事本》)
不过郑成功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这天命圈简直就是绝了,说他跟开挂一样不过分吧?送到荷兰人眼前都不带掉血的。
此后郑成功顺利迫降普罗民遮城,并且挥兵长期围困揆一所在的热兰遮城,这一围就是大半年之久。
荷兰人修筑的热兰遮城堡异常坚固,在外围还修筑有乌特利支堡充当桥头堡,对攻城的郑军造成重大伤亡。
郑军的火炮拿这些城堡没有任何办法。
恰巧后来有一个,叫做汉斯·哲根·拉迪斯的的德意志籍荷兰雇佣军,顶不住围城的压力找郑成功投降。
并且指点国姓爷找到乌特利支堡的弱点进行轰击。
在辅助郑军成功将乌特利支堡轰成渣后,郑成功兴奋地准确到废墟中视察,但是这位汉斯降兵劝告郑成功不要去。
“他警告说,视察一个新占领的地方,是很危险的,下面往往埋有地雷。”(《被遗忘的福摩萨》)
事实证明这位汉斯说得没有错,乌特利支堡的荷兰士兵在撤退之前,确实在里面埋藏的地雷,就是等着给进攻的郑军以报复,结果城上城堡的郑军遭到杀伤。
如果没有这位汉斯的劝告,如果郑成功执意要过去查看,或许他就看不到揆一投降的场面了。
没办法,天命圈的男人总是会被特殊照顾,直到他顺利收复台湾之后。
3、天象都为国姓爷开道
在国姓爷决定用兵台湾之后,他首先就需要带领水师前往澎湖,然后在修整后驶向台湾。
结果国姓爷大军在澎湖遇到滔天风浪,郑成功无奈只能让船队在澎湖暂避,要不然出去就相当于送死。
按说玩几天进攻台湾也不是不行,关键在于平台大军没有带多少粮草,耗一天就得多饿一天肚子。
“收回彭湖埘内屿。时官兵多不带行粮,因何廷斌称数日到台湾,粮米不竭,至是阻风乏粮。”(《从征实录》)
身为户部后勤官的杨英,只能紧急在澎湖岛上搜罗粮草,但压根不够郑军吃一天的。
而当时郑军已经在澎湖困守三天了,要么就等着在在岛上饿死,要么就是出海葬身海底。
活人肯定不能让尿给憋死,郑成功决定跟上天赌一把天象,赌自己出海后风浪就会停息。
“藩惊乏粮,又恐北风无期,随于三十晚传令开驾。时风报(暴)未息,风雨阴雾。”(《从征实录》)
随从征台的将领都跪求郑成功别冲动,但郑成功又不想饿死在这上面,就对众将出自己福星高照。
只要出海风浪一定会停歇。
“冰坚可渡,天意有在。天意若付我平定台湾,今晚开驾后,自然风恬浪静矣。不然,官兵岂堪坐困断岛受饿也!”(《从征实录》)
我总感觉郑成功是被历史剧透的男人。
他开导畏惧启航的众将说,如果上天把收复台湾的任务交给我,那咱们今晚上船离开澎湖后,自然会风平浪静没一点事!
事实果真如郑成功预料的那样,当晚大军在一更天离开澎湖出发后,至三更天就风平浪静出月亮了。
“迨至三更后,则云收雨散,天气明朗,顺风驾驶。”(《从征实录》)
除了在澎湖被天象垂青外,郑成功大军在登陆台湾的时候,同样也被天象给眷顾了。
郑成功大军在何斌的建议下,选择台湾外滩的鹿耳门作为登陆点,但是这里水浅滩深。
不出意外的话,郑成功的战船可能要搁浅,结果神奇的一幕又出现了。
鹿耳门在郑成功大军抵达后,居然就突然涨潮了,郑成功大军顺利渡过上岸。
“先时此港颇浅,大船俱无出入。是日水涨数尺,我舟极大者亦无搁陷,是天意默助也。是晚,我舟齐到,泊禾寮港,登岸。”(《从征实录》)
这样一直追随郑成功南征北战的杨英,都不得不感叹郑成功有如神助,怎么他每次都能顺利化险为夷。
说他“天意默助”一点不假,毕竟他是要收复台湾的男人,上天给他开挂也实属正常。
不过在他收复台湾之后,各种糟心事都一涌而来了,比如他儿子郑经、比如大陆抗清基地遭到重创、比如征服吕宋失败引发的屠戮、比如他的身体突然不好。
总之在收复台湾仅四五个月后,王者不死的郑成功就突然离世了,并且也成为历史谜案。
或许就是他的历史任务完成了而已。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