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清,山东长清县人(现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共党员,1949年11月-1951年年8月任绥阳县县长。是绥阳解放后首任县长。
彭镇贤(原名彭镇烈,号名彭宝庆),绥阳县郑场镇人,中共党员。1919年出生于绥阳县郑场镇的上街。1938年12月在华北牺牲。牺牲时所在部队为华北敌后根据地八路军军部。职务是营级指挥员。
学生时代的彭镇贤名叫彭镇烈,在郑场的旧学堂修业6年后,随绥阳县和遵义县新舟(现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的青年佘万能、余正帮、夏禄敏、熊朴生、王裔林、彭镇壁、冉隆坤等,前前后后就读于“遵义老三中”(现遵义师范学院)是学校的高オ生之一。“遵义老三中”毕业后,通过在天津谋事的郑场进步人上胡俊模的引荐,同几位同乡一起出外谋业。后来,彭镇烈毅然投身革命,几经周折奔向延安,并改名为彭镇贤,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大”毕业后,跟随冠生(周恩来的曾用名)等中央领导人,进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对日作战,英勇杀敌,表现良好,很快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晋升至营级指挥员。后在1938年12月的一场战斗中不幸牺牲。
因为彭镇烈离开家乡投革命后的这一段经历,家属只是从随同他一起出去的人们,或其亲朋好友口信中,约知一些支离破碎的消息,意感到绝大可能是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去了。当时,在那种特殊历史环境下,对于家庭和彭镇贤本人来讲,都是于绝对保密的。家人不便,也不敢随意打听,彭镇贤更无法与家里主动联系。在当时那种动乱之际,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为了保证彭镇贤及其家人的人安全,根本没有与其家人有任何联系,也不可能有完整的档案记载和档案保存,也没有去进行详尽的调查走访,有关彭镇贤的文字记载材料几乎是空白,使他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彭镇贤烈士光荣的革命事迹被掩埋,无人知晓。幸运的是,1949年11月绥阳解放后,事情迎来了转机。彭镇贤烈士的母亲猜测自己儿子在共产党这边做事,当得知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在绥阳也建立了人民政权后,便大着胆子从郑场到县城向成立不久的县人民政府打听自己的儿子的消息。 巧合的是,时任绥阳县县长的张子清,在华北战场上与彭镇贤属同一支部队,他认识彭镇贤,但不知道彭镇贤是何地人氏,只知道彭镇贤已经不幸牺牲,时任营职指挥员,并且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子清将此不幸消息如实转告彭镇贤的家人。并为其出具证明,按正规程序呈报上级批准,办理相关待遇。
原本张子清是在华北一带工作,是不可能到绥阳来的。但是党中央为了接手新解放地区的政权,从华北等老解放区抽调干部随解放西南的解放军一起南下,接管新解放的西南地区各级政权。在这样的机缘下,张子清才从华北随解放西南的解放军一起来到西南,又非常巧合的是,他正好被分配到遵义地区的绥阳县,彭镇贤烈士的家乡任县长。正是有了这些巧合,才让原本已被掩埋的彭镇贤烈士的革命事迹被证实,被世人知晓。
参考文献;1《绥阳县志》1993版
2《共产党人抗日无名英雄彭镇贤》作者:王周德
3《革命老区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