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下谁人不识君丨同为不得志的董大与高适之间的惺惺相惜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总结

作者:呆小啾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古诗作为中小学必读诗文之一,而被人们广泛熟知。正所谓,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在那个天真的年纪,我们还不懂什么叫作知己难求、离别之苦。直到长大后的我们,脱离了稚嫩的青春才真正明白了其中喷涌而出的知己情谊,明白了当时诗人高适和友人董大的依依惜别。

因为时代的鸿沟,我们只能从这首诗的基调中去了解诗人们所寄托的情感,因为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难免会忽视一些留存在诗句间的深厚情谊。实际上,当时的高适和董大正处于同样的人生境遇,同样的困顿不顺,所以才会产生这种惺惺相惜的知己情谊。

天下谁人不识君丨同为不得志的董大与高适之间的惺惺相惜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总结

下面,小呆带大家通过历史的缝隙,回顾这段令人动容的友情背后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h1>

一首《别董大》让我们见识到了诗人高适的才学和胸襟。但是,我们却对这份知己情谊的另一位主人公所知甚少,就连人家的真实姓名也没有多大印象。

那么这董大究竟是何许人也?

“别董大”,这里的董大只是一个化名,他本名董庭兰,原是盛唐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善抚琴。可能会有人发出疑问,一个是与岑参齐名的诗人,一个又是唐朝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又怎么有着如此坎坷的知己情谊呢?

其实二人的人生十分相似,都没有一路亨通、顺风顺水,反而都经历过谷底,经历了人生诸多坎坷,所以才会觉得与对方相遇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在成名之前,董庭兰可谓是命途艰难,少时他没有认真在仕途上用功,反而四处游荡,过着清贫的日子。直到五十多岁突然顿悟,开始学习诗文、琴技,可能是天赋异禀,短时间内就成为闻名一方的琴师。因为高超的琴技被时人广为传颂,董庭兰受到了当时宰相房管的邀请,做了他的门下客。

高适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与董庭兰相识,并被董庭兰的琴艺所深深吸引。

天下谁人不识君丨同为不得志的董大与高适之间的惺惺相惜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总结

一朝宰相身居高位,能做其门客,伴随左右,是多少人艳羡的事情。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房管因为某些朝中事务被牵连贬谪,而身为门客的董庭兰也不得不离开长安,离开朋友。当时高适为了纪念友人并劝慰他,就有了这首被我们熟知的《别董大》。

就像诗中所说的,“天下谁人不识君”,表面是说给董大的,潜意识里也是高适对自己说的话,因为此时的高适也是空有一身才华,却无从施展,他所面临的境遇与董大是一致。

在本就深厚的情谊上,又因为同样的人生境遇,两人的知己情怀也就喷涌而出了。

但是这段友谊也随着董大的离别而显得异常悲怆。

天下谁人不识君丨同为不得志的董大与高适之间的惺惺相惜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总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h1>

高适和董大因为同样坎坷的人生经历而惺惺相惜,后人也被他们这种情谊所打动,但是鲜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有志之士,空怀一腔热血却无从报国的现象在唐朝时期竟然十分普遍。

而高适和董大这种被辜负的才华和肆意隔断的知己情谊正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牺牲品,那我们就来探求一下当时看似繁华的开元盛世其表象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世人皆知,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经济也是繁荣向上,不断发展,创造了一个浮华无比的开元盛世。

天下谁人不识君丨同为不得志的董大与高适之间的惺惺相惜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总结

但是在此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反而逐渐沉迷于自己所创造的盛世景象了,他放弃了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转而追求精神娱乐,沉溺于奢华享受。这就直接导致了唐朝发展的凝滞,一些细微的祸患也逐渐壮大,成为当时那个时代的灾祸,间接导致了一批有志之士的郁郁不得志。

首当其冲的就是朝廷上下沉醉于一股奢靡气息当中无法自拔,朝中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获得利益,排挤有志之士。

当中最出名的就是宰相李林甫了,相传他本来身无长物却惯会拍马屁,糊弄玄宗,在他当职的十九年间,因为玄宗不问朝政,所以朝堂简直成了他自己的一言堂,凡是一些有才能且有抱负的官员都被他排挤掉了。没有官员可以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表达不满。朝堂上的忠贞、有志之士也是越来越少。

天下谁人不识君丨同为不得志的董大与高适之间的惺惺相惜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总结

有一次唐玄宗对一位诗人赞不绝口,打算授予诗人官职,但是却被李林甫拦下,他还让诗人写诗请辞,可见此人的奸诈。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像高适这种有志之士没有被重用也就说得通了。

除此之外,这开元盛世之下也满是对底层百姓的压迫,朝廷官员在奢华享受,普通百姓却要忍受着诸多苛捐杂税。比如诗文《观刈麦》中,白居易就详细地描述了当时唐朝沉重的赋税压力。

百姓们为了赋税不得不砸锅卖铁,这就是盛世之下最现实的场景。

虽然诗人能够游离于百姓普通生活和高官奢华风尚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当中,但他们空有满腹才学,却无法施展拳脚,只能郁郁寡欢。

而这就是被时代所耽误的文人才子,他们生于盛世却没有发展的机会。

天下谁人不识君丨同为不得志的董大与高适之间的惺惺相惜莫愁前路无知己---让人唏嘘的知己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被时代轮盘操纵的人生境遇总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总结</h1>

唐朝开元盛世,其繁华景象被无数世人所向往,但是浮华之后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早在盛景之初就埋藏了诸多祸根,只是没被人们发现。诞生于开元盛世时期的《别董大》固然是一首离别诗,但“天下谁人不识君”背后却暗含着诗人无数的心酸与展望。

诗中高适劝慰的不仅仅是董大,更是在劝慰自己,又或是在劝慰着像自己这样寂寂无名却对前途充满希冀的文人们。所以,高适并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迫改变,反而越挫越战。

回看整首诗,知己情谊自然十分重要,更重要的却是诗人这种积极向上,不被现实所累的豁达情怀。整首诗,我们没有看出诗人的半点沮丧和无奈,反倒是在依依惜别下隐藏的对未来的展望。

难道,这种情怀和胸襟不值得后世的我们学习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