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作者:L娱音袅袅

导语:貌似完美的宝钗,其实是个有着“顽疾”的人。这些顽疾最初宝玉还曾赞不绝口,可后来却因为忍无可忍,出家为僧了。

也别说本就有些离经叛道的宝玉,宝钗嫁给任何男人,都会令老公脑瓜子嗡嗡的。时间久了,必然会令夫妻反目、离心离德。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h1>

但凡有宝玉在场,宝钗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恰如孔雀开屏一般。

就比如听戏那段,宝玉说《醉打山门》是出热闹戏,自己不爱看。宝钗便说宝玉肤浅,不能体会那辞藻的深意,于是乎,把宝玉叫到身边来,亲自启蒙教导了一番。宝玉茅塞顿开,拍手叫绝:“宝姐姐果然无书不通,无书不晓!”

在梨香院吃冷酒那一回,亦如此。不过一杯冷酒而已,宝钗却偏要小题大做,故弄玄虚,说什么酒性最热,若冷吃下去,用五脏六腑去暖它,岂不要受害?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自古没听说过因吃冷酒,就死了人的,气的黛玉借题发挥,狠狠挖苦了宝玉和宝钗一番。

元春省亲那一回,命各姐妹们作诗,宝钗又凑到宝玉身边指点教诲了:“她因不喜欢绿玉二字,你这样写岂不是有意与她争执了?快换个别的改了吧。你只需把绿玉中的‘绿’字,改成‘绿蜡’即可。”

宝钗不但教导宝玉,还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免得移了心性胡思乱想。话说,倘若宝钗没看过那些《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书,又怎会知道黛玉那两句诗的出处?很显然,她不仅看了,还把里面的内容“背熟”了。若说那书“有毒“,只能说明她“中毒更深”。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宝钗就是游走在大观园里的“人生导师”,只要抓到机会,必然要施教。某一日,偶然看见邢岫烟戴着探春赠送给她的玉佩,便教导邢岫烟:不该戴这些华丽的饰品,要简朴素雅才可。你不该跟人家这些千金大小姐比,咱家比不得人家……

闹得邢岫烟尴尬万分,待要摘下来也不是,继续戴着也不是。毕竟是探春的好意,若不戴,岂非辜负了人家的善意?若继续戴着,被宝钗这么一说,又有“装B”之嫌了。

还有惜春画大观园那一回,光是宝钗“卖弄知识点”,就滔滔不绝地说了将近一页纸,大概一千来字吧。人家惜春是专门作画的,难道不如你?还用得着你站在导师的立场上来“号令天下、指点江山?”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宝钗最大的“顽疾”就是标榜自我、喧宾夺主。走到哪里都能把人家的主场变成她的主场。最初,大家可能会被她精彩的演讲所吸引,可时间久了,总是这一套,大家就会不耐烦。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h1>

当然了,宝钗如果能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行为举止合乎她的言论教导,倒也无可厚非。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宝钗口口声声“珍重芳姿昼掩门”,晚上却偷偷跑出去找男人搭讪,有事没事跑到怡红院坐着,害的人家晴雯“半夜三更不得睡觉”。

每次宝黛在一起亲密互动的时候,她都会冷不丁地闯进来。就像一只成了精的毒蘑菇,只要宝黛单独相处,十有八九她会及时冒出来当灯泡。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在贾敬去世的那一回里,宝玉趁守灵闲暇之际,跑回家来看望黛玉。也是人家聊得正嗨呢,宝钗又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谁也不知她事先藏在哪里的,就是冷不丁地搭了腔。咱们先来看一段原文,回味一下那场景:

宝玉见黛玉的砚台底下微露一纸角,不禁伸手拿起。黛玉忙要起身来夺,已被宝玉揣在怀内,笑央道:“好妹妹!赏我看看罢。”黛玉道:“不管什么,来了就混翻。”

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笑道:“宝兄弟要看什么?”

黛玉笑说道:“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喜、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我嫌他是不是地写了给人看去。”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宝玉在宁国府那边守灵、接待亲戚,只是忙里偷闲回来看看黛玉,原本就时间有限,二人还未来得及说说体己话呢,结果又被宝钗给搅了。

宝钗似乎见不得宝黛二人单独叙话,只要俩人一独处,她就冒出来搭腔,仿佛在宝玉身上安装了“定位跟踪器”。原文继续:

宝玉忙道:“我多早晚给人看来呢?昨日那把扇子,原是我爱那几首白海棠的诗,所以我自己用小楷写了,不过为的是拿在手中看着便易。我岂不知闺阁中诗词字迹是轻易往外传诵不得的?自从你说了,我总没拿出园子去。”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宝钗道:“林妹妹这虑得也是。你既写在扇子上,偶然忘记了,拿在书房里去,被相公们看见了,岂有不问是谁做的呢。倘或传扬开了,反为不美。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之类,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因又笑向黛玉道:“拿出来给我看看无妨,只不叫宝兄弟拿出去就是了。”黛玉笑道:“既如此说,连你也可以不必看了。”

看了吧,此时宝钗那爱教导人的瘾又上来了,又开始给黛玉上课洗脑。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她的才华,结果,却被宝钗给全盘否定了。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然后,宝钗又居高临下地要拿黛玉的诗稿来评判一番。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即便黛玉“写得好”又有什么用?不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若写得不好,她可能又趁机给黛玉“指点不足”了。

​横竖都是她赢,左右都是她占上风,这样一来,黛玉还有什么必要让她看?无论结果怎样,黛玉都是输,都是自讨无趣。于是黛玉才会说:“既然如此说,你也不必看了。

宝钗的虚伪狡诈就在这里,她打击一个人,最擅于两边堵。让人家进退维谷,左右两难。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看透了她的真面目,怎能不反感?她自己都不会做人,还处处教别人“怎么做人”,如何服众?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宝钗甚至对元春都不放在眼里,竟直称为“她”。“她”因不喜欢绿玉二字——她是谁?谁是“她”?连贾母和贾政都一口一个“娘娘”的尊着,你宝钗却与元春平起平坐、称起“她”来?那是一个可以随便称呼“你我他”的时代吗?这已经不是品德问题了,而是教养问题。

况且,她薛家明明自己有好几套房子,都租出去了,却长年累月赖在亲戚家“死住着”,这是君子的行为么?像她这么一个“知书明理”的人,怎就不懂得分寸和进退,又有什么脸四处教导别人?

红楼梦:宝钗身上的“恶疾”,任何男人都避之不及,更别说宝玉了1、宝钗好为人师,处处卖弄2:宝钗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宝钗的这些“顽疾”属于性格硬伤,与生俱来的,就像她的“热毒”。最初相处可能被她迷惑,时间一久,没有哪个人会受得了,宝玉就更难忍受了。

宝钗的博学广闻和多才多艺,只会越发显得宝玉无知无能,形同废物。没有哪个男人会长期在一种不被认可、不被欣赏的婚姻里待太久的。所以,还不如出家当和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