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籍守护人#司马迁是一个耿直boy,为什么这样说?司马迁游历时收集的史料太足太全了,连汉高祖刘邦向儒生帽子撒尿这样糗事;韩信端量淮阴屠户嚣张跋扈干不过,不得已钻胯的神情都调查的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

司马迁著述《史记》,2000年来,始终让人津津乐道,这得益于他幼时蒙学开智的刻苦,少年时游历诸地的求真。
<h1 class="pgc-h-center-line">司马迁十岁读《春秋》研《尚书》</h1>
司马迁十岁时,跟着当代的大儒董仲舒学《春秋公羊传》,跟着孔圣人的后裔孔安国学《尚书》。老师们对自己的学生司马迁很严格,司马迁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了一个学识渊博,气宇轩昂的大才子。每次上街,都很受欢迎,小伙伴们都争着和他说话打招呼。小姑娘见了器宇不凡的司马迁,就像今天小女生见到颜值非常高的小哥哥一样,回头率百分百,都喜欢八卦这位茂陵大才子:
“这就是咱们茂陵的大才子啊,太帅了吧!”
“大才子能给我们签个名吗?”
“快帮我看看我今天装扮好看吗,求约!”
<h1 class="pgc-h-center-line">司马迁二十岁外出游历</h1>
公元前126年,学有所成的司马迁,离开了长安,开始外出游历。
在外出游历的时候,司马迁的爸爸出资赞助,并嘱咐司马迁外出游历要“求真”。
司马迁在游历中真的践行了“求真”的真髓。走了很多地方,从西安南下,游历过淮河,长江,走过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苏,也来到我们的大山东。
探访古迹高人,收集史料民谣,考察人情世故,这是司马迁最喜欢干得事。
<h1 class="pgc-h-center-line">刘邦不喜儒生,解冠溲溺其中</h1>
游历到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与汉高祖刘邦的乡亲父老拉家常,当地乡亲说:刘邦早年像个小混混,没好处的事儿,他才不干,不喜欢下地干活,也不爱读书,特别讨厌儒生。还光明正大的拿儒生的帽子往里撒尿,喝多了骂骂咧咧的。
司马迁感慨:原来高祖皇帝是凡人,后来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如实说:“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在史记中,司马迁并没有傻乎乎的直说刘邦糗事,他为郦食其作传,写郦食其毛遂自荐刘邦之事,借刘邦部下一位骑士之口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一招玩的漂亮。
<h1 class="pgc-h-center-line">韩信家家蹭饭与钻胯之辱</h1>
当司马迁游历到过长江北岸的淮阴,韩信大将军的故乡时,有位当地人给司马迁讲了韩信的故事:
韩信在老家吃闲饭,一到饭点就跑去别人家蹭饭吃,一次两次尊为客,天天去人家家里蹭饭,招人烦。
韩信听说南昌亭亭长家媳妇做饭好吃,就接连在人家家中蹭饭好几个月,亭长媳妇实在受不了了,也没好意思出言赶他。
有一天,亭长媳妇忍不住了,灵机一动,早早做好餐食吃完了。到饭点,韩信来了没饭了,亭长媳妇也不搭理他也不给韩信盛饭,韩信明了后,愤尔扬长而去。
亭长媳妇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韩信不得已,跑到城下河里钓鱼吃,有几位老大娘漂洗布料,其中一位大娘心善,明明知道韩信是个偷懒的大青年,见他饿了,就忍不住带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以后一定重重地报答大娘。”
大娘生气地说:“大好的青年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时,就这样如实抖落韩信: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有个年轻的屠户衣食无忧混得不错,嘲笑到处蹭吃的韩信:“哈,你看起来长得高大威猛,喜欢佩带刀剑装样子,其实内心胆小又怯懦。”
又当大家伙儿的面唾弃挑衅他说:“有本事,不怕死,拿你的剑刺我呀;没本事,怕死,来,从我胯下爬过去,认怂!”
于是,韩信微妙的盯着屠户打量,俯下身,趴在地,匍匐地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满大街的人对韩信指指点点,嘲弄他,嗤笑他,认为他又怂又胆小。
司马迁如实写: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观一人如何,不能知一事晓一面而下定论,如果韩信以上所做所为被置于现在,通过如今视频平台传播出去,大家会认为韩信是什么人呢?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也,韩信的孰视而附身钻胯,令人寻味。盖心中帷幄筹谋如韩信者,不屑一时之气,不逞一时之勇。非促膝长谈不能识君,而后有萧何追韩信,刘邦重用之。
司马迁写的《淮阴侯列传》就讲到这,想了解后续,大家可持续关注@鲈鱼一家,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