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h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繁荣的20年代。一连三个共和党总统推行的完全不干涉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为美国经济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此时,各种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出现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让美国经济如虎添翼,1929年,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拥有汽车。
生产效率激增、财富过度集中、大部分人购买力低下,导致产品积压、经济运转失灵,最终经济必将崩溃。

而压垮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美国股市。
1922年-1926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股票稳步走高,如此好的投资环境使大量黄金涌入美国。
1927年-1928年,股票市场几乎翻番,大量股票通过杠杆买入,大量散户进入股票市场,市场投机氛围越来越浓。
1928年,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流动性下行,大量资金撤出,泡沫开始被刺破。
1929年,被虚假繁荣蒙蔽了双眼的胡佛在宣誓就职总统时说:
“要让美国彻底消除贫困,让美国人天天吃鸡,家家拥有两辆汽车。”
胡佛宣誓就职总统
1929年10月,泡沫彻底破灭,美国股市在经历了持续暴跌后,出现了流动性危机,24日更是上演了“黑色星期四”的抛售风潮。在短短一个月间,股指就从最高点下跌了近40%。
“黑色星期四”纽交所外的人们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中,道琼斯指数下跌了87.4%,美国经济陷入了毁灭性灾难中: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这四年正是胡佛任总统的四年。
<h1 class="pgc-h-arrow-right">胡佛:美国放任自由主义的最后一位总统</h1>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美国第31任总统。他出身于铁匠家庭,后成为工程师和商人,曾在东西方许多国家管理过企业,丰富的阅历使他愈发欣赏美国的体制。
胡佛
他认为美国体制的本质是自治,这就必须避免权力集中,政府只能在经济关系中充当裁判,不能直接参与,因为任何一个部门的国有化都会导致丧失经济自由,并最终导致丧失一切自由。
然而,自治的负面效果是办事拖沓,这在政治上可以接受,在经济上却是致命的,因为经济管理需要把握时机、当机立断。
他对自由主义倔强的坚持,一步步把美国拖入了大萧条深渊。他也被人们称为美国放任主义的最后一位总统。
<h1 class="pgc-h-arrow-right">坚持无为而治,就算将美国带入深渊也在所不惜</h1>
胡佛的放任自由主义观念即我们常说的“无为而治”。
面对大萧条,他拼命想找出解决的办法,但他始终无法跨出让联邦政府直接从事救济的那一步。在千百万美国人面对饥饿的情况下,他却在考虑政府插手经济将对美国体制造成什么后果。
在他任总统的四年里,失业人数达到了830万;约30万学生中途辍学;约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只为找到一份工作;没有任何收入的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1/3;在城市里,人们排着长队领取救济食物;在农村里,人们吃着野生杂草根和蒲公英。
1932年,胡佛任总统的最后一年,也是大萧条最惨的一年。流浪者们已经将能冠名的东西都冠上了胡佛:用纸板搭建的棚户区叫“胡佛村”;用来捡废品的麻袋叫“胡佛袋”;露宿街头的流浪者盖的旧报纸叫“胡佛毯”;被农民抓住用来充饥的野兔叫“胡佛猪”。
胡佛村
即便如此,胡佛仍然固执地认为经济会自动好转,任满四年后,他依旧争取竞选连任。在一片骂声中,他以当时最大的选票差距,输给了提出以改革的方式帮助国家走出困境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历史留给他的只有一个“饥饿总统”的称号。
胡佛和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