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叙述北平的沦陷与胡同生活方式之中,展现了许多北平的深厚并精致的文化传统。像什么春节兔爷儿、五月节五毒饼、花样繁多的北京小吃等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细致的流传多年的讲究,包括行为方式,这叫北京人的“礼”。头可断血可流,哪怕在沦陷之后也不能丢这些文化传统。这可能与北平作为元明清三代乃至近现代中国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做过古代中国某些政权的首都的城市有许多,比如商丘、安阳、临淄、即墨、洛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成都、沈阳等等,其中大多数也可以称得上文化名城。但和北京比起来,似乎都没有那么多保存完好有序的精致复杂的文化生活传统。
试想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北京作为首都的朝代相对较长且较近。像安阳商丘等作为古代夏商时期的古国奠基地,洛阳是周朝天子六驾的出土地,临淄即墨是战国齐鲁大地的文化圣地,这些都相对历史久远,主要靠考古和博物馆来储存历史,而较难在现实日常和百姓生活中有多少实际传承呈现。像南宋的杭州、满洲国的沈阳,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首都城市,因为时间较短,也就难以映射许多生活方式和文化遗迹到当今。
而像西安、南京、成都等城市,作为首都的时间也不短、遗迹也不少,可以说是仅次于北京的文化都城。这也得益于这些城市的现代经济较为发达,有实力做开发、保护和宣传。即便是较为远古的大唐文化,亦可以在西安得以充分展现,成为一种文化流行元素,但也很难像北京那样完全渗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再往后像宋代汴梁开封城,时代不远不近,是中国由古变今的里程碑时期,那种类似清明上河图画上的市井生活景象,只能通过汴京城景区里的仿造和演员们的表演来呈现了。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城市在古代历史上兴盛的时期、时长、实力、文化影响力等,来挖掘其文化传统中的宝藏,然后将其与现代文化结合,形成文创产品和活动乃至节日,更进一步融入真实的生活。各个地方城市的城市人口都有所增加,高学历有知识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城市和市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在提高,象征着越来越有能力和条件复兴各地的文化底蕴。
只有像北京那样让百姓真切地感觉自己是生活在很有历史很讲究的文化城市里,我们各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挖掘和传承就算是做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