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叶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来源产地</h1>
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根。
秋后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于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粗叶树、粗叶木、木鸡屎藤、树鸡屎藤、鸡屎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原形态】</h1>
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6-10mm;托叶小,三角形,顶端芒尖,长约3m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8(-2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下面被短绒毛。
花3-5朵成束生于叶腋;花无柄;萼简钟形,长3-4mm,被绒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下弯,边缘内卷;花冠白色或稍带蓝色,长约8mm,花冠简长约4mm,外被毛,先端5-6裂,裂片披针形,先端内折而厚;雄蕊及子房室数与花冠裂片同敷。核果球形,被柔毛,直径5-6mm,熟时蓝色。花期春、夏之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性味功效</h1>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涩,平。
补肾活血,行气,驱风,止痛。主治风湿腰痛,骨痛。
《中华本草》
甘涩;平
归肝经
祛风胜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用法用量】</h1>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粗叶木叶</h1>
为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叶。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苦;寒
清热除湿。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