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各种野生鱼、水族,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常常有许多读者联系长江君,将其发现的“奇怪”鱼虾询问长江君,是否是保护动物,能不能吃....
比如有位广西网友,在当地深山的一条小溪里,发现大量奇怪的“泥鳅”,数量极多,他一次就“轻松钓了几十条”!

全身光秃秃没有鳞片,钝圆的脑袋细长的身体,这到底是鱼还是泥鳅?
长江君第一眼,也没认出这是个啥来,仔细观察,确认这应该是一种“腹鳅”,又称副鳅,是泥鳅里最少见的一个科属。
啥是腹鳅?
泥鳅跟种类繁多的野生鱼不一样(我国有400多种淡水鱼),全世界的泥鳅种类加起来,都只有10来个大类。
而腹鳅,是其中体型最小,但也可能是最珍奇的一类,其肉质接近透明,胶质含量极高,因此常被人叫做“水中人参”...
为何许多人都没见过这种“泥鳅”?甚至一般的鱼市里都没有卖的?
其实,腹鳅原本是一种极为多见的鳅类,在金沙江、嘉陵江、闽江、南盘江和红水河等西南、东南的江河里,都有大量分布,甚至北方黄河流域,都有腹鳅的身影。
事实上,腹鳅虽然看起来“柔柔弱弱”,但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却很强,像是金沙江、黄河这种汹涌、浑浊的“泥水里”,它们都能来去自如,且非常的活跃,可见其生命力旺盛之一斑...
金沙江,腹鳅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既然如此,这种腹鳅为何如今这么少见?
长江君觉得,还是人类的活动、过度索取所致。
腹鳅的是一种“洄游性”鱼种,每年的6-8月季节,会从栖息的江河里,溯源而上,前往上游的山涧、溪流中产卵。
然而,江道变迁、水位下降、水电站林立等因素,导致其难以洄游产卵,自然其种群就无法繁衍生息,日渐衰落...
并且,腹鳅个体不大,但却是一种杂食性、肉食性的鱼种,喜欢吃江河底部的小鱼小虾、昆虫,在当前江河生态下,它们已经很难觅食生存了。
江道改换、水电站蓄水导致下游水浅,腹鳅无法洄游,就断绝了繁殖路线
因此,在近十几年前,腹鳅在西南的江河中迅速数量锐减,一些地方甚至将近绝迹了....
其实,往前倒推一二十年,腹鳅还是西南江边人家桌上的日常美食,是金沙江、嘉陵江的特产,也是许多网友的童年记忆
@山不转我转 :我觉得钓起来的第一条鱼就是腹鳅,红尾巴的那种,那时候江里(金沙江)发大水,好浑浊,鲫鱼、鲤鱼都没了,就是这个鱼很多,好怀念
@东东对我说滚:我以前还养了好几条,放在家里后面山洞的水塘里,后来上大学回家,还看到它们,都过去五六年了,后来就忘记看了,估计还活着....
@周师傅123:这个鱼好吃的很,我们叫玄鱼子,现在卖一百多一斤,不过根本很难买到了,听说没法养殖。
....
钓腹鳅、吃腹鳅,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事实上,腹鳅不仅“生命力旺盛”,并且繁殖能力也是很强的,只要给它们合适的栖息环境,就能迅速“泛滥”起来...
如今的腹鳅,确实大多分布在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溪流里。
这位广西网友,就是发现了这样一处腹鳅栖息地,才能“轻松钓了几十条”——由此也可见只要给它们一点点的生存空间,它们的种群就可以如此繁盛,可惜如今的大江大河里,已经很难给它们留下这样的栖息地了,值得反思。
网友钓获的腹鳅
这种腹鳅鱼能吃吗?属不属于保护动物?
长江君一直强调,越是“模样奇怪”的野生鱼、水族,越可能是保护动物,千万不要随便乱吃,一方面乱吃可能导致违法,一方面也等于破坏生态。
不过,腹鳅目前并不属于保护鱼种,是可以食用,当然也不应该谨记适度,切莫过度索取...
网友们,你们家乡有这种神奇的“泥鳅”吗?
(关注我们,随时了解长江水生物种趣闻,也可联系我们爆料投稿,助力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