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人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位于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上世纪60年代,在陈家窝村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随后又在公王岭红土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了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经测定公王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属第四纪更新世早期。。

经对此头骨化石进行室内修复,复原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到一起,命名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 田猿人”或“蓝田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
蓝田县在西安市东南,境内人文古迹众多,山清水秀,自然风景秀丽。远古猿人115万年前,就居住在黄土岭区。这虽是一个让人无法直观的历史时段,但从林林总总迹象看:人类能在这里发展壮大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而且始终是与大自然相生相处,相盛相衰。
蓝田山川壮丽,景色绝佳,是一个诱人的聚宝盆。当人由猿猴剥离出来后,选择环境优越的灞河水系,这里三面环山,面临一水,气候温润,水草丰美,森林繁茂,陆地、林栖动物繁多,水产丰富。采猎、捕捞条件具备,有完整的食物链。
因此,在蓝田地层里却蕴藏着各时代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地球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从出土的古动物化石到一百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蓝田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经研究人员对公王岭动物群化石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它们具有强烈的“南方动物种”属特点。
在陈家窝也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十多种,它们多半见于公王岭,但也有晚更新世的动物,软体动物基本上现在仍生活于“华北动物种”类。动物群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这一事实也反映了蓝田两处古人类遗址所产生的时代不一致。这也是学者认为“陈家窝人”的时代晚于公王岭,大致和“北京人”的相当的重要依据。
陈家窝发现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属中更新世。距今50~65万年,相当于北京猿人文化早期。公王岭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壁极厚,眉脊粗壮,几乎形成一条直的横脊,并明显向外侧延伸,额骨非常低平,脑量估计为780毫升,显示了蓝田猿人有明显的原始性。
公王岭土层中还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石器工具。这些石制品属于蓝田猿人的文化遗物,主要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及石球。另外,在公王岭化石层里还发现几处灰烬和炭屑。
“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
考古学家研究表明,蓝田人其前额低平及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属中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对探索和考察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古人类化石、经脑容量测定比北京人更为原始。年代为75—115万年左右,是中国长江以北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不但证明了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的错误,同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蓝田猿人的发现,扩大了已知的中国猿人的分布范围,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点,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纪录,也提供了黄河流域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
蓝田人遗址因其年代古老和特殊的考古研究价值。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