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银器上的十八般武艺”
甄宝 · 第四话
说到金银器,
甄宝最先想到的是大唐盛世的画卷。
1970年何家村出土的那些窖藏器物,
像一位位“亲历者”,
向我们展示了那段触不可及的璀璨历史。
唐 赤金小走龙,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 鎏金走龙,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陕西博物馆藏
唐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 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陕西博物馆藏
当然,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有
这些器物表面上精美的装饰纹理,
它们有多久的历史了?
它们是怎么制成的呢?
这里就涉及到匠人们的手工艺了。
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冲击,
传承者的日渐减少,
有些手艺已经失落了……
今日甄宝整理了金银器手工艺合辑
希望你可以借此重新认识它们
鎏金镀金包金错金鋄金……
我们不一样!
01 鎏金
鎏金又名镏金,也称为火镀金或汞镀金。它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经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中国的鎏金技术自战国以来大放异彩,中国也是最早掌握这一门技术的国家。通常我们会在古董中的鎏金造像、摆件等上见到,虽然这一门技术并不复杂,但是耗材非常奢侈。时至今日,鎏金工艺已十分少见,大部分都用电镀金来替代了。
02 镀金
镀金,是指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金子附着到器物表面上,形成一层薄金。
鎏金镀金,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它们共同处在于都是使金附着在器具上。
但前面说到的鎏金也称为火镀金,而现今的镀金通常是指电镀金工艺。可以这样来说,当今的镀金工艺是鎏金的替代,它暗示了一段时光已成为过去时。
03 包金
包金,是指在器物表面包裹一层极薄的金箔。中国的包金技术最晚在西周时期已得到应用。
古代文献中有关包金技术的记载并不多,只有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做了具体介绍。不过,将黄金锤打成箔,再让金箔粘合在器物表面上,应是各个时期包金工艺必不可少的工序。
04 金银错
西汉错金银青铜锯齿形器,河北博物院藏
金银错,也叫“错金银”,是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的工艺。
《说文解字》曰:“错,金涂也,从金昔声”。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到了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可谓是一抹绚丽的晚霞。
05 鋄金银
明永乐铁鋄金兰札体龙纹胄,观复博物馆藏
鋄(jiǎn)金银,是一种将金银丝嵌入铸造成型后的铁之上的工艺,唐代时期已经出现。
鋄金银的复杂之处在于,金不附着于铁。因此古人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先将纹饰手工雕刻成型,再用锉刀在器物表面锉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纹路,后以极薄的金箔(丝)铺在成型的器物上。经过多次地、高频率地敲打,让金箔(丝)嵌在网格中。过程极为耗时耗工。
06 锤揲
唐鎏金双狮纹银碗,陕西历史博物馆
锤揲(yè)是传统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之一,这种工艺时利用金银质地较柔软的特点,将金银捶打出各种形状。
捶揲工艺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亚、中东地区,并大量用于金银器的成型制作。捶揲成型,最能体现出金银制品的特质和美感。再加上用锤揲法制造的器物要比铸造耗用材料少,也不像铸造器物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所以在金银制作中极为盛行。
考古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绝大部分都是捶揲成型,足见其影响之大。
此外,
还有花丝掐丝累丝……
这么多“花样”
07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金瓯永固杯复刻
花丝镶嵌,又名细金工艺,是将金银等抽成细丝,弯曲勾勒成各种造型,以镶嵌玛瑙、翠羽和各色红蓝宝石。
2000多年来,花丝镶嵌一直为宫廷御用。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往往是多种工艺的结合,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首先要制成胎型,施以花丝、锼、錾等工艺,再经烧焊,制成半成品,然后经过酸洗、烧蓝、镀金或镀银、压亮、镶嵌宝石等而成。
而将其做到登峰造极的,当属天子帝后的朝冠顶饰了。
明朝万历帝翼善冠
明孝端皇后嵌珠宝凤冠
08 掐丝
掐丝,古代金工传统粘贴工艺之一。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
掐丝技术起源很早,可能与贵金属金工艺的包镶技术有联系。掐丝珐琅起源于古波斯,成熟于五、六世纪。后由波斯传到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地 ,至少在辽代已传入中国。在中国所发现的最早掐丝工艺器物,是一对巴林左旗契丹博物馆藏的掐丝花冠金簪。
掐丝花冠金簪
09 累丝
清 累丝指甲套,清宫旧藏
累丝,又名“花作”或“花纹”,属金属工艺中最精巧的。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
累丝工艺,看起来金碧辉煌,奢华绝伦,其中最贵重的是金质累丝,即以纯金丝制造,其次是银质鎏金累丝,银累丝、铜鎏金累丝等。金属本是片状材质,将它们处理成花丝,再进行各项精巧的编织造型,且细节处理到极致,可见难度之大。
累丝饰品如今的成交价从数万元人民币至数十万不等,品种以发饰居多,其次是耳环、手镯等。
10 炸珠
北朝金步摇冠
炸珠,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谓之炸珠。
炸珠是唐代黄金制品重要的镶嵌装饰手法,唐人很形象地名其为“金粟”。虽名金粟,但这些金珠比粟米要小得多,通常直径仅为1毫米左右。
金属珠粒工艺,在四大文明古国都曾广为流传,是金属焊接技术普遍使用之前最常见的首饰装饰手法。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珠宝制作中。它通常和掐丝、编织、镶嵌一同使用,汉代这种工艺就已经出现,唐代仍很流行。
11 錾花
清金錾花扁壶,清宫旧藏
錾(zàn)花,是使用一整套具有各种基本图形的錾子,通过锤击錾子,使金属表面呈现凹凸花纹图案的工艺。
錾花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仍然在沿用。与镌刻和雕刻不同的是,在錾花过程中金属不会被消减掉。
以錾、抢等方法雕刻图案花纹,通过阳錾、阴錾、平錾等具体手法,在金属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錾花图案的艺术感染力,由此而来……
北宋 錾花金盘
关于金银器的手工艺,
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在认识它们的同时
我们不妨从最感兴趣的一样出发
了解它千百年的历史痕迹
将这份美的记忆一直传承下去~
<END>
-以上图片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