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时隔21年,那部中国观众极为熟悉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今年确定要在院线与中国内地观众们见面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电影开始走出了黑泽明的“武士时代”,开始转向了治愈系的方向。这样的风格烙印在河濑直美、是枝裕和身上是贴切且自然的,但治愈风却在1999年被日本社会当中的离经叛道者推向极致,这个人便是北野武。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当《菊次郎的夏天》中的经典旋律响起,每个人对童年,对美好的想象都会被重新唤起,而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它是由一个“劣迹斑斑”的艺人缔造出来的。

自年轻的时候他便不是个安分守己之人,他曾将母亲辛辛苦苦给大女儿攒下的60万日元嫁妆偷走,拿去挥霍一空,因此和母亲结下了很深的怨念。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在与妻子结婚之后,他结识了一位女大学生,并在其受了“狗仔队”欺负之后带着一票弟兄抄了那家叫做《firday》的报社,最终被判入狱6个月,缓期两年执行。没过多久他又移情别恋,和细川典江、大家由佑子等人爆出了绯闻。在2019年,72岁的北野武和妻子离婚,与小自己18岁的情人远走高飞。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然而日本人对于北野武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日本福岛遭遇核泄漏、海啸、地震、泥石流一系列之后,民众中间开始出现了一种信任危机,有媒体对日本民众做了一项以“把日本交给谁你最放心”为题的调查,结果北野武“击败”众多政界人物成为第一。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不解,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隐忍,规矩,有序的社会和民族性格当中会有对北野武这种作风的人存有崇拜心理。

在旅日作家蒋丰眼中,北野武是在母亲的鸡毛掸子下长大的,并且他整个人的成长过程都贯穿在日本这个墨守成规的,甚至有些压抑的社会当中。而这种社会氛围之下,会酝酿出一种极端的情绪,适时的时候会迎来最大程度的爆发。就像一个不停膨胀的气球,当它的承受力达到零界点,最终就会四分五裂。从二战时期日本对整个亚洲发起全面战争,甚至用实际行动对美国发起挑战的行为来看,这一点并不难印证。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在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当中,有着极为精彩而准确的描述:“日本人的性格分走两个极端,他们就像菊花与战刀,既彬彬有礼又傲慢骄横,既文明又野蛮,既好斗又温和,既善变又顽固,既保守又激进,既服从又不驯,既忠诚又叛逆,既勇猛又怯懦,既自大又谦逊”。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说到这,又得说起蒋丰讲过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年蒋丰在机场,坐在他斜对面有一个日本人在打电话,他一直旁若无人的用很大音量讲话,这时候蒋丰走了过去,用日语对他说:“你在日本说话也这么大声吗?”。这位日本人赶紧鞠了一躬,拿着电话跑到了外面。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其实不管你去没去过日本,大概所有人都知道日本是个非常遵守公德民族,在任何场所他们都不会打扰到别人,这种素质是与生俱来的吗?显然不是,我们对日本那些所有固有的印象,包括遵守秩序,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垃圾等等,他们所有优秀品德的建立其实都不会超过一百年。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是因为整个日本社会建立起了一套非常非常强大的秩序体系,所有人都只是在这个规则下进行生活和生产,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离开了日本,来到一个不太注重这些细节的国家当中,他们立刻就会释放本能的原因。日本人之所以会喜欢北野武,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冲破这种社会制度枷锁的束缚,但他们把自己想要自我释放的愿望投射在了一个敢于冲破枷锁的强大之人身上。

为何说缔造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北野武是日本人自我释放的对象?

这就和我们看到东京街头的深夜中,居酒屋外那些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公司职员们会在酒后唱着歌,扶着大树呕吐一样,这便是属于那些严格要求自己的人,那最忘情的一种释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