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戴笠,这个人想必看过国产神剧的同学们都不陌生吧,而各位对他的印象我相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对吧?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比如他杀人如麻,尽管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人做出过某些贡献,但是他杀害的我党人员,革命志士,爱国将领等更是数不胜数!而且这些事实连洗都没得洗,板上钉钉的。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间接地死在戴笠手上,西安事变的主导者之一,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最后几乎全家被杀害也和戴笠有直接关系!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还有《申报》的主导人之一,著名的教育家,爱国志士史量才因为在报纸上客观地批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无脑政策,而被戴笠杀害。

王亚樵,电影《功夫》斧头帮帮主的反面原型,著名的革命义士,组建了“铁血锄奸团”吓得蒋介石睡不着觉的狠人,戴笠的结拜兄弟之一,也因为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而被戴笠偷袭杀害!

毛主席曾经也对王亚樵做出过评价,主席说王亚樵“杀敌无罪,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王亚樵

要知道这种江湖帮派性质的人物能够得到毛主席如此之高的评价,是非常少见的。

诸如上述的恶劣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戴笠之恶,可谓罄竹难书,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能写上等等等等了。

而除了戴笠做的恶之外,我想大家最喜欢八卦的应该是戴笠的花边新闻了吧!

比如他的另一个结拜兄弟胡宗南的妻子曾经跟戴笠是某某关系,比如戴笠和著名的电影明星胡蝶的关系,等等等等对吧!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如果说写出“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郁达夫是真正的生性豁达潇洒不羁的话,那么戴笠其人就真正的是一个专业玩弄女性的下流坯子了。

不好意思,竟然拿革命烈士来和老流氓作比较,真是不应该。

只是不管戴笠恶也好,坏也好,流氓也罢,这所有的名声都随着1946年3月17日的一声巨响,成为了戴笠的身后名!

1946年3月17日下午,连日奔波的戴笠先是从北平坐飞机到青岛,到青岛屁股还没坐热就又接着飞上海,结果飞机由于遇到雷暴天气只得转道南京,途中在岱山(又名马鞍山)由于不可知原因撞上了岱山爆炸,戴笠以及随行15名机组人员全部当场死亡。

由于当地暴雨,飞机失事三天后,军统特务们才找到飞机失事的地方,此时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戴笠已经在山沟的泥水里面泡了三天,早已面目全非了,最后还是他的侍从通过戴笠的六颗金牙齿才辨认出来的。

蒋介石在确认戴笠的死讯后一度悲痛呜咽,戴笠作为他的左膀右臂,跟随他已经14年有余了,可以说对他蒋某人真的是忠心不二,十四年哪怕养条狗也会培养出感情的,何况是一个人呢?

而且老蒋作为一名玩阴谋诡计的绝顶高手,这么多年来无数见不得人的脏活儿累活儿都是戴笠代劳的,用着这么顺手的一个人说没了就没了,自然是要悲痛一番的。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当天晚上,有着多年写日记习惯的蒋介石这样写道:“戴笠不幸以气候恶劣竟在南京附近遇险身亡,殊为悲痛,此生虽多缺点,但其忠诚与热心实不愧革命信徒也。今焉则无矣。”

只是,蒋委员长的深表痛心维持的时间太短了,参加完戴笠的追悼会和葬礼后,蒋介石命人整理戴笠的遗物,特务们除了过手截留下来的,汇报给蒋介石的关于戴笠的财务情况,让之前还痛心的蒋委员长破口大骂,说戴笠阳奉阴违,贪赃枉法,狼心狗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蒋介石对戴笠的前后态度产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呢?真的是贪污太多吗?出身草莽的戴笠又是如何走入蒋介石的视野然后一步一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h1>

戴笠1897年5月出生于浙江江山县,如果各位硬要算的话,那么他和蒋介石算半个老乡吧,因为就算在交通便利的现在,从老蒋故里开车到江山县也得4个小时,这个距离搁在清末民初得走多久?

所以,算个屁的老乡啊。

戴笠出身地主家庭,原名戴春风(又说化名)父亲当过巡警,母亲是前清的落魄门第出身,所以家里算得上颇有资产。

家庭条件这一点,戴笠倒是和蒋介石很相似,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两人都是幼年丧父,所以性子比较野。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由于戴笠在后来干了特工这一行,他自己也怕暴露太多,所以他的个人信息很多都只有一个大概,哪怕沈醉的女儿写的戴笠传也是沈醉本人通过回忆编辑的,里面有多少可信度,也有待商榷。

所以,我们也大概一下吧。

1915年与妻子毛秀丛结婚后,由于无心学业,为了谋一个出身,戴笠在浙江本地的军阀干过,而之所以18岁就结婚,并不是什么媒妁之言啊之类的,而是戴笠把人家女孩子的肚子搞大了,并于当年生下长子戴藏宜。

在军阀里面混的不如意的戴笠辗转于1922年来到上海,这一年,戴笠25岁,除了跟着他无怨无悔的糟糠之妻,他一事无成。

初到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一下子就让戴笠迷上了,买办和列强媾和而诞生的畸形旧上海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资本在这里享受着它的饕餮盛宴,他们尽情地汲取着旧中国本就不怎么旺盛的生命力,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狼行千里吃肉,从小就野路子出身的戴笠觉得他应该吃肉,而不是像普通的劳苦大众一样为了一日三餐庸庸碌碌,匆匆忙忙。

有着极高分析能力的戴笠很快就找到了能够吃肉的工作,他到一家证券交易所干起了跑腿伙计,通俗点讲的话,就相当于咱们今天证券交易所搞销售的那波人。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由于八面玲珑,待人接物非常到位,客户自然也拉得多,这让戴笠在交易所很快就混出了名堂,交易所明面上的老板戴季陶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本家”小兄弟。

头脑灵活,又会来事儿,关键是还很听话,戴笠的表现让戴季陶很满意,随即戴笠就通过这位“本家”大哥认识了交易所背后的另外两位老板,蒋介石和张静江。

这个时候的老蒋在上海滩可是浪得飞起的,交易所来钱快,所以他经常瓢(用同音字为了和谐)到失联,与戴笠的聊天交往也无非是出自利益上的,这么好的员工不用不白用嘛,对不对。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就这样戴笠找到了大腿,在上海有了立足之地,时间兜兜转转来到了1925年,这年夏天的大上海电影院里上映了一部名为《战功》的爱情电影,尽管制造粗糙,但是它始一上映便轰动了全上海,善男信女们成群结队的去观看。

人和人的悲欢确实不同,1925年的中国,绝大部分国民都在生存线上下挣扎着,但总有一波人是不用为生存而烦恼的,甚至他们还可以找点乐子,比如泡酒吧、听演唱会、喝下午茶、看电影等等。

比如戴笠,他这个时候就已经属于这一波人了,而也是在这一年,他知道了电影里那位美得不可方物的女演员,原来叫胡蝶。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从此,胡蝶这个名字便在戴笠的心底扎下了根。

因为之前顺风顺水的行情蒋介石一伙儿通过交易所赚了不少钱,所以这一次他们想玩把大的,于是一合计他们梭哈了所有资金,只是在金融上都没什么天赋的蒋介石等人这一次成为了韭菜,他们开的交易所赔了个底儿掉。

公司破产了,王八蛋老板戴季陶带着小姨子跑了,特务头子戴笠也失业了。

而此时蒋介石已经通过“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手段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在国民党内已经是军政一把抓的领袖级人物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h1>

知道交易所幕后老板是蒋介石的戴笠,在失业后很自然地选择了报考黄埔军校,在戴笠看来,仅仅只是“老乡”关系并不能让老蒋重视自己,他必须为这个筹码再加点料。

所以,本就读过浙江第一师范,文化程度并不低的戴笠选择了在而立之年再豪赌一把,那就是考黄埔军校,当前老板蒋介石的学生!

1926年,戴笠顺利考入黄埔六期,成为了蒋介石真正名义上的学生。

为了积极地向蒋介石靠拢,戴笠通过蒋介石对黄埔的运作模式,开始有意识的精读细读曾国藩曾剃头的著作,湘军的那一套人身依附关系戴笠摸得门清,通过对比,戴笠发现他们的蒋校长对待黄埔军校的态度和曾国藩对待湘军几乎是雷同的。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这个发现让戴笠欣喜若狂,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戴某人之前就是老蒋的员工,现在又是他的学生,而老蒋又在模仿曾剃头的治军方式,请问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惊喜的了吗?

很快,戴笠的机会就来了。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杀害我党人员,并且于当年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的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为了让自己的反动统治得以维持下去,蒋介石采用血腥手段镇压一切反对声音,而清理黄埔军校这种私人禁地自然成为了重中之重。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党同伐异需要一定的情报支持才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国民党的情报组织雏形便应运而生了。胡靖安,黄埔二期毕业,出生于1903年,1927年的时候他已经是蒋介石最重视的狗腿子之一了,所以情报工作自然落到了他头上。

善于钻营的戴笠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一点,尽管胡靖安比戴笠还小了6岁,但是并不妨碍戴笠对其鞍前马后啊!

都是人精,这事儿办起来自然就漂亮了,胡靖安把戴笠这个蒋校长的“老乡”给安排进了自己的情报组织,不过只给了个编外人员名额,既不给经费,也不给任务,随戴笠自由发挥。

记忆力极好,并且平时和同学关系处得不错的戴笠很快就从“熟人”那里买来了好几手情报,胡靖安凭借这些情报找到了好几名我党人员,戴笠靠着这些烈士的鲜血成功的得到了学长胡靖安的重视,随即戴笠从编外人员变成了正式人员,干起了情报工作。

随后两年,戴笠开始在情报工作上崭露头角,有好几次重要情报来源都得到了蒋介石的肯定和夸奖,这位费尽心机的“老乡”兼学生终于在蒋介石心中挂上了号。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1930年,国民党的第一个特务组织成立了,在这个叫调查通讯小组的特务组织里,戴笠领导的十人团由于见不得人的勾当干得最出色,脏活累活干得最好从而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和重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内的爱国志士们力主抗日,这与蒋介石的无脑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是相悖的,所以蒋某人第一时间选择的就是,血腥镇压这些爱国人士。

全国各地都有爱国志士出来提倡抗日,镇压不过来的蒋介石随即大肆扩张了他的特务系统,除了CC系中央情报处之外,1932年3月14日,戴笠在蒋介石的吩咐下成立了另一个特务组织复兴社,戴笠任处长,领中校军衔。

自此,大特务头子戴笠开始登上民国的大舞台,走入民国群众的视野,不同的是,他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去的形象是负面的,因为他戴某人确实没干过几件人事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h1>

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同理,缺德事儿干多了的戴笠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逻辑,他往往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

忠于蒋介石个人,忠于党国这句口号戴笠每次培训都会一遍又一遍的灌输给特务们,至于他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便不得而知了。

不过有一件事的发生,让蒋介石彻底地接纳了戴笠,那便是著名的“双十二事变”了。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将军和花花公子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逼他抗日!

这种以武将带头发起的“兵谏”一时间震惊了整个民国,本就一盘散沙的国民政府瞬间诞生了各种奇葩事情。

除了和蒋介石有着人身依附关系的黄埔系想要营救蒋介石之外,更多的派系选择的是作壁上观和推波助澜。

比如何应钦主张直接派大部队进攻西安,至于蒋介石的安危什么的就没有提,毕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嘛,对不对?

纷纷攘攘,好不热闹。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何应钦

而戴笠选择的就是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他亲自以身犯险去了西安促成谈判。

戴笠一到西安就被扣押起来了,下达扣押命令的是张学良,之所以选择关押戴笠,并不是张学良有多么果断,而是他的部下们绝大部分都想弄死戴笠,为了保住戴笠的命,张学良这才下令关押的。

事实证明大特务戴笠也是人,他干了那么多坏事,杀害了那么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本应该早有觉悟不得善终的。

但是事情真到他头上了,他竟然害怕了,在被关押的二十多个小时里,戴笠的表现并不怎么好,除了写了份遗书看得还像那么回事儿。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间接被戴笠杀害的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他面对死亡的时候不但选择站着赴死,还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最后我想说哪怕我党最小的党员,年仅十四岁的刘胡兰同志,在被白狗杀害的时候都没有眨过一下眼,他戴笠,也不过尔尔。

国民党能够拿得出手的人物,真的是太少了!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啊!

不过好在西安事变最后在我党的积极斡旋下得到了圆满解决,而戴笠也因祸得福一下子走进了蒋介石的心里,成为了蒋介石最信任的那一部分人。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放权戴笠,戴笠凭借蒋介石的支持迅速扩张,一度把特务的人员扩充到了近18万人的规模。可以说整个民国,戴笠惹不起的人一只手数的过来了,说他权倾朝野也毫不为过。

18万人的特务队伍,这可不是开玩笑,他蒋介石就算再相信戴笠,心里也会起疙瘩的,更何况戴笠也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哦,这里有个传闻不得不提,为什么说是传闻呢,因为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那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戴笠的特务组织先拿到的情报,告诉美国人,但美国人不信。

并且传闻这件事使得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戴笠非常好奇,后来罗斯福在和蒋介石一起开会的时候曾经提过想见见戴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7">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h1>

接着我们来简短地聊一聊戴笠的绯闻吧。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到两个比较有名而且可考的女性了,他们分别是叶霞翟和胡蝶。

这两位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去世的,很多事情能够查得到。

首先是叶霞翟,叶女士,他是戴笠手下的特工,传闻也是戴笠的情妇。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叶霞翟和胡宗南

戴笠有两个结拜兄弟,一个叫王亚樵,一个叫胡宗南。

王亚樵上文提到过,被戴笠暗杀了。

而胡宗南,是一位军事素养比较高的国民党将领了,他曾经立志要娶一个像宋美龄那样的女性为妻子,戴笠于是就把他的属下叶霞翟派出去留学了,并且1947年把她嫁给了胡宗南。这中间有多少狗血的事情大家自行脑补。

第二位,胡蝶女士,戴笠在上海滩厮混的时候就已经是胡蝶的拥趸了,只不过那个时候无权无势,而却还没有胡蝶有钱,所以有念头却啥也干不了。

1946年,戴笠死讯传来,蒋介石为何先是痛哭,后来又对其破口大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投奔蒋介石,开始发迹西安事变“救驾”有功,戴笠权倾朝野渣男戴笠,强抢民女不过是基本操作特务头子之死

1942年,胡蝶和丈夫潘有声携带所有家当从香港回内地,中途在上海被盗走了30箱珠宝首饰,为了找到这些东西他们两口子托关系最后找到了戴笠,此时的戴笠有权有势,刚好女神又自动找上门,结果可想而知。

戴笠强硬地支走了胡蝶的丈夫,然后同胡蝶同居了三年。

顺带提一句,戴笠的原配妻子毛秀丛,就是因为戴笠在上海鬼混,而和他分居的,那已经是1930年左右的事情了。

啊呸!人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0">特务头子之死</h1>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C47型222号专机一头撞在了岱山,戴笠也带着他的所有好的坏的名声一起被埋进了地下。

戴笠死后,蒋介石很伤心,不但追授了他中奖军衔,还亲自参加了戴笠的追悼会,为戴笠选择了墓地等等。

不过在特务们清查戴笠的遗物并交给蒋介石后,蒋介石一改死者为大的理念,对已经死了的戴笠破口大骂!

因为,一直在蒋介石面前都是艰苦朴素,军人形象代表的戴笠,穿帮了。

经查,戴笠在全国的主要城市全部都有最少一套别墅式的公馆,在上海为了哄胡蝶更是特意修建了好几处,在重庆也专门为胡蝶修建了公馆。

这还只是固定资产,特务们搜集到的戴笠藏在各处的财务,仅黄金就有600多公斤,美元什么的不算!

蒋介石感觉自己被戴笠欺骗了十几年,于是拿到资料后,对戴笠破口大骂,就差刨坟鞭尸了。

解放后,戴笠的大儿子在1951年被我人民政府依法枪毙了,他的后人有两个孙子在1954年随同家人经香港去了台湾省。

不过,蒋介石没有波及戴笠的家人,给戴笠后人的生活费和补助一直到蒋介石死,都没有少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