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出身贫寒,三十三岁才从军,七十五岁还亲上战场,终成一代名将

作者:铁马长刀
他出身贫寒,三十三岁才从军,七十五岁还亲上战场,终成一代名将

宋庆

宋庆是山东蓬莱人,1820年生人,在清末的历史上,也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他所创建的“毅军”,早期和“北洋军”是齐名的存在,也出了很多清末民初的军界名人。

宋庆一生颇为传奇,他自幼家贫,无可立足,在二十多岁时到京城一个同乡为官的宫国勋家中帮工,宫见宋庆相貌堂堂,身形高大,臂力惊人,就劝他习武,以后有机会以军功起家。

宋庆的身高,虽无明确记载,但无疑较之常人是高的,据说宋庆晚年,一次随班觐见慈禧太后,群臣跪拜时,慈禧远远却看见一个人站着,就问身边的太监何人这么大胆?太监看了一眼说,“那是宋庆,给您跪着呢!”,也就是说宋庆跪着和常人站着差不多。

慈禧吃了一惊,把宋庆叫到眼前,虎彪彪一条大汉,虽然年老,但精神矍铄,不由赞赏有加,毅军在清末能脱颖而出,和慈禧对宋庆的青睐也有一定关系。

宋庆三十三岁时,宫国勋得到外放亳州知府的机会,宋庆于是随他来到安徽。安徽当时是清军太平军战争的前线,大小战斗不断,后来又有捻军,所以各地都办有团练。宫知府于是就让宋庆负责本地的团练,抵御太平军、捻军以及清剿大大小小的土匪、溃兵。

他出身贫寒,三十三岁才从军,七十五岁还亲上战场,终成一代名将

捻军

宋庆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团练任上干的很出色,特别是剿灭淮北悍匪苗沛霖之战中,他配合僧格林沁,立有大功。先后获得清廷封赏的“毅勇巴图鲁”等名号,后来“毅军”名称的来源就在于此。1862年,安徽巡抚唐训方裁撤当地的临淮军,因宋庆战功突出,就给他划拔了三个营,加上宋庆原有的军队,足有八个营,“毅军”之号,由此而起,因毅军的饷粮当时主要来自于河南,所以也称为“豫军”,实际上毅军的老根上还是淮军的一支,和河南没有太大的关系。

宋庆这个人,由于起自贫寒,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对待部下也很宽厚公正,深得士兵爱戴,打起仗来也很能给宋庆出死力,所以毅军战绩,一向很好。

在平定东捻之后,毅军奉调随左宗棠进军西北,也立有大功,战后驻扎在西北,但毅军的基本班底是安徽、河南人多,很不适应西北的气候,宋庆在平捻时与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关系很好,在1880年,由袁甲三出面,将毅军调往东北,驻扎在大连旅顺一带,此后的十几年间,毅军的驻地都在此处,所以,后来的奉系军阀首脑张作霖老底就出于毅军,就不足为奇了。

也正是宋庆与袁家的这种关系,在资历战功上与北洋军平齐的毅军在清末民初也并没有受到袁世凯的歧视与苛待,因为宋庆是袁甲三的门生,辈分上算袁世凯的叔叔,所以袁大总统基本将毅军看做自己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宋庆奉命带领毅军北上,负责鸭绿江防线的防守,此时宋庆已七十五岁,但白发行军于白山黑水之中,时人为之感佩。

他出身贫寒,三十三岁才从军,七十五岁还亲上战场,终成一代名将

甲午之战

10月25日,日军渡江开始进攻,清军所部大部分一战而溃,向南败退,总体而言,在甲午之战中清军的水平是不如日军的,但是在宋庆的指挥下,毅军还是打了几场能看的仗,虽然于事无补,但也不至于太过难看,这其中规复海城的感王寨之战与大平山之战还是值得一说的。

12月13日,宋庆亲自带领五千人进至海城西北的感王寨,计划由此为基点,夺取海城。日军随即派兵来攻,兵力约四千多,基本与毅军相当。是役,毅军在宋庆的指挥下,悍不畏死,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毅军炮兵主管余仁同精准发炮,造成日军大量伤亡,迫使日军又投入炮兵等援军。最后毅军虽然不得不撤出战斗,但也造成了日军近五百人的伤亡,使甲午开战后日军嚣张的气焰,为之一挫。

他出身贫寒,三十三岁才从军,七十五岁还亲上战场,终成一代名将

1895年2月,在第四次规复海城之战中,宋庆派毅军勇将马玉昆夺下太平山,以阻止援助海城的日军通路。次日日军小幅试探,随即被毅军击退。2月23日,天降大雪,日军分三路大举进攻。

但毅军已有所准备,日军一近阵地,万铳齐发,且工事严整,给日军造成了大量伤亡,从早七时到下午三时,日军毫无进展。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因情况紧急,就亲自到前线指挥,在他带领部下进入当地一所空房时,房子立刻倒塌,当场砸死他两名副官,山地中将只是正好卡在缝隙中才但以幸免。此处房子,怀疑就是毅军设的陷阱,如果能将山地元治中将砸死,甚至可能改变整场战争的结果。

日军的进攻更加的猖獗猛烈,不惜发起“白刃冲锋”,但毅军回以更加激烈的弹雨,战场上日军尸体堆积如山,流血满地。激战一天十几个小时,天色渐黑,日军的大量援军投入战斗,而毅军却没有外援,伤亡增多,弹药渐渐也耗尽,宋庆于是命令毅军撤出战斗。

但此时,日军已将大平山毅军重重包围,毅军只能全力突围,马玉昆以卫队二百人冲击日军包围,最后突出来只剩下二十余人,其中在平壤战斗中立有大功的毅军勇将赵云奇也阵亡于此。

马玉昆冲出后,见主将宋庆还陷在阵中,就复冲进重围,护着宋庆重又从日军阵中杀出。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宋庆坠马,腰部受伤,马玉昆战马死了三匹,战斗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此役,毅军虽然失利,但以伤亡四百余人的代价,造成日军伤亡四百人的战果,虽然战损相当,但由于天气异常寒冷,日军还有千余人因冻伤而失去战斗力,对日军当时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1898年,毅军30营改为“武卫左军,和北洋军的”武卫右军“地位相当,仍以宋庆领其军,1902年,宋庆去世,终年八十二岁,谥“忠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