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砚说要娶张玉珍时,所有人都很意外。
毕竟,张玉珍是个寡妇,而李砚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张玉珍18岁嫁给丈夫,刚到一年,丈夫意外去世了,公婆早年就死于战乱,她只能被父母接回家。
李砚是张玉珍的邻居,两人从小认识,年纪相仿,李砚对张玉珍颇为照顾,后来渐渐爱上了她。
只是,张玉珍觉得自己嫁过人,开始躲着李砚了。
但是李砚说,他不在乎,非她不娶,双方父母关系本就因为房屋占地这些问题,一直不太和睦,自然不肯答应。
可是后来,他们不仅结婚了,还相伴了近70年。
2019年,白发苍苍的李砚跟张玉珍,上了当地的新闻头版。
他们的故事,也被世人知晓。
02
1951年初夏,张玉珍21岁,李砚到秋天才满20岁。
他们俩虽然从小就认识,但因为父母不和,所以来往也不多,几乎每天都会见面,但自从十五六岁之后,他们基本没说过话了。
但是,因为只有一墙之隔,李砚知道张玉珍的一切,甚至知道她人生初潮是哪年哪月,因为那次,他在后边竹林挖竹笋的时候,刚好听见张玉珍妈妈跟张玉珍的私房话。
15岁的他,听得脸红心跳。
当然他也知道她结婚,见过很多次她那去世的丈夫,知道那个丈夫动手打过她,也知道她丈夫去世,她只能回娘家了。
张玉珍因为经历丈夫去世,整个人瘦了一圈,一脸憔悴。有次,她在田里插秧时,晕倒在了秧田里,在岸上挑秧苗的李砚,飞扑过去把她拉了起来。
张玉珍浑身是泥,她到河边清洗,李砚挑完秧苗,也来河边洗脚,两人自然而然地搭了话。
聊着聊着,张玉珍看李砚忽然脸红了。
她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胸口的扣子不知什么时候崩开了。
张玉珍立刻背过身去扣扣子,脸红到脖子根,还好李砚已经知趣地走了。
李砚20岁,照理说也该结婚了,有人给李砚安排相亲,但李砚的妈妈,仗着自己儿子身材高大,样貌也好,挑三拣四。
所以李砚还没能讨到媳妇儿。
03
有了上次的相救,张玉珍跟李砚一下子熟络许多。
但是因为双方父母的缘故,他们很少光明正大地来往,只偶尔干活的时候,会聊几句。
那个春天雨水旺盛,竹笋也很多,两人总是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山上,茂密的竹林,被春风吹得飒飒作响。
张玉珍挖累了,就坐下来休息,李砚也一点点挖过来,到她旁边时,说一句,这天好热啊。
然后,就坐在了她身边,两人一边吃地瓜,一边聊天。
竹林里蚊虫多,张玉珍的脚踝不一会儿就被叮了几个包,李砚从裤兜里掏出清凉油递给她。
张玉珍接过来的时候,两人对视了一眼。
年轻男女,一旦有了感情,一个眼神就懂了。
张玉珍结婚后,几乎没有被丈夫温柔以待过,有好几次打得她回娘家哭,而李砚也实在温柔体贴,张玉珍的心,一点点松动了。
这之后,两人总是不约而同的到竹林里挖竹笋,或者到茶山上去采茶,其实两人都保持着距离,但还是被有心人注意到了。
于是,关于他俩的谣言,很快就传遍了。
张玉珍的爸爸性格也老实,但张玉珍妈妈却是个泼辣的,在院子里指桑骂槐,教育张玉珍,却说是李砚勾搭她女儿。
李砚妈妈也不是吃素的,扯着嗓子骂过来,说张玉珍是个小寡妇,却不守妇道,勾引她不懂事的儿子。
从此,张玉珍跟李砚,连照面都不敢打了。
两家都急着给他们找结婚对象,但是他俩谁也看不上,张玉珍受过婚姻的苦,也不愿意随便再嫁个人。
李砚心里装了张玉珍,任哪个大姑娘都看不上眼了。
两人再也没说过话,但偶尔隔着院子看一眼。
一晃就过了两年,李砚爸妈开始着急了,逼着李砚跟隔壁村的一个姑娘交往。
姑娘很喜欢李砚,他硬着头皮去了,结果第二天,姑娘那边就找人来说了,姑娘忽然不愿意了。
直到后来,李砚跟张玉珍结婚后,张玉珍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04
一晃又是一年,到了1954年夏天,广东那一带遭台风肆虐,福建临海也受了重创。
台风最激烈的那天夜里,李砚悄悄爬过围墙,到了张玉珍房间里,她吓得差点尖叫出声。
他问,“你想不想嫁给我?”
张玉珍愣了一下,含着眼泪点了点头,然后李砚就带着张玉珍去了山里的小庙。
庙旁有个小木屋,他们在里面坐了一晚上,第二天台风停了,他们从山上下来,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了,那晚李砚什么也没做,但是公然跟个女人呆了一夜,谁也不信什么事都没发生。
李砚他妈,气得半死,张玉珍的妈妈,表面上骂李砚无耻,心里却不那么恨了。
张玉珍是个寡妇,能跟李砚结婚,不失为一个好归宿。
其实李砚的妈妈也知道,这样一来,哪个姑娘肯来他们家做媳妇儿,张玉珍虽然嫁过人,但是也算从小看着长大的,她不像她妈那样泼辣,性格温柔许多,做儿媳妇也不错。
两个妈各怀心事,别扭几天之后,派两个爸爸坐下来谈婚事。
终于在1954年冬天春节前,李砚娶了张玉珍。
张玉珍跟婆婆不和,但公公对她也不错,李砚就别提了,简直是对她好到让人羡慕的份儿上。
李砚家还有个奶奶,从前一直是大地主,当了大半辈子的地主小姐,也读过几年书,连李砚的名字,也是奶奶取的。
这个奶奶很喜欢张玉珍,有时候,李砚妈妈找儿媳妇茬的时候,李砚奶奶就跳出来帮忙。
李砚妈妈嘴巴毒,骂她小寡妇。
李砚的奶奶不紧不慢地说:“寡妇怎么了,我也是寡妇,现在她是你媳妇儿,你这是诅咒我孙子啊。”
李砚妈妈就不敢说话了,再也没敢骂小寡妇了。
05
1955年,李砚被村里分去看水库。
张玉珍跟妇女们一起下地劳动,白天一天不见,晚上两人见了面就抱在一起,仿佛许久未见了。
1956年,张玉珍怀孕生了个女儿,李砚开心得要命。
1959年,张玉珍生了儿子,一儿一女算是凑齐了。
从此以后,李砚跟张玉珍顺顺当当地过日子,像很多普通人一样,但又比很多人幸福快乐。
李砚的姐姐多年前就远嫁去南洋,在70年代之后,听说在那边赚了很多钱,年年都汇一大笔钱回来帮衬弟弟。
李砚拿着钱把房子盖好了,又给张玉珍娘家也盖了新房子,张玉珍感动得掉眼泪,她时常觉得,嫁给李砚,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当然,夫妻两个人也没有不吵架的,但是不管怎么吵,李砚都没动过她一根手指头,甚至没说过一句重话。
张玉珍问,李砚为什么看上她。
李砚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觉得,非你不可。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玉珍问起那个当年要嫁给李砚的姑娘孟兰,问他为什么,孟兰忽然就不愿意了。
40来岁的李砚,笑了笑说,“我跟她说,我看上你了。她说,那我还不如一个寡妇?我说,对,不如。她就跑了,跟家里人说死也不嫁给我了。”
张玉珍愣了下,怪他说话太直白了太伤人了,难怪这么多年了,偶然在街上遇见孟兰,两人都早已经各自有了家庭,孟兰依然没给过她好脸色。
李砚说,“咋啦,不喜欢就要讲清楚,我奶奶说的,我奶奶说,以前她喜欢上一个长工,硬是被她爸拆散了,把长工赶走了,她到死都在念那个长工。后来,又给我奶奶介绍很多个,她统统不喜欢,直到遇见我爷爷。”
张玉珍想起李砚那个总帮着她的奶奶,也已经死了十来年了。
时间真是快,一晃就是半辈子。
06
到90年代,张玉珍跟李砚已经60来岁了,当了爷爷奶奶,他们的父母那辈人,也早已去世多年。
孩子们把两个家圈起来,建成了大楼房,逢年过节,儿孙们都回来了,满满当当的一家子人,热热闹闹的。
儿子和女儿,都很能干,开公司的开公司,搞货运的搞货运,他们俩节省惯了也不愿去城里住。
就守着一大栋房子,种种菜,还上山挖笋。提到挖笋,最初的那些时光仿佛都在眼前了。
只不过有一回,张玉珍的脚,被一个竹桩子刺伤了脚,62岁的李砚,还能背着张玉珍下山,然后找人借了推车,把她送去卫生院。
张玉珍在李砚的背上,看着眼前的山河,只觉得心里无限的温柔。
张玉珍脚伤了一个多月,李砚每天推着板车送她去换药。
等张玉珍脚好了,忽然说想去看孙子。
李砚不想麻烦儿女,就带着张玉珍坐车去泉州。
两人身体都还好,没什么大毛病,只不过城市发展太快,他们已多年没来了,两人硬生生在城市里迷了路,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讲普通话,沟通不便。
张玉珍笑他,老了。
李砚不服气似的口吻说,“心不老,人就不老。”
最后,还是给儿子打了电话来接的他们。
一晃,又过去好多年,张玉珍跟李砚一点点被时间老化,但他们依旧没什么大毛病,能吃能睡能跑,在乡下过着琐碎的小日子。
70多岁之后,张玉珍变得忧愁,因为身边的老人们,一个个离世,生离死别,她虽也看淡了,但心底总有一丝恐惧。
她跟李砚说,“你可别比我先走啊,我要走在你前头。”
李砚说,“放心,咱能活到99,到时候一起走。”
张玉珍笑了,她望着夕阳想,时间怎么能这么快,那些青春年少的岁月,明明都还记得,怎么一晃,他们都到了这个岁数。
家里的老物件,一点点减少,周遭熟悉的人们,越来越少,明明记得村里谁家生了一个姑娘,回过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竟也当奶奶了。
李砚说,咱们时间还长呢。
07
真像李砚说的,时间还长。
到了2019年,他们已经结婚近70年,比许多人的寿命还要长,而他们还好好相伴着,只是有身体老化带来的小毛病。
老家的新闻媒体搞了一个活动,他们是本地婚龄最长的夫妻,他们还给李砚跟张玉珍拍了一张合影,登上了报纸。
张玉珍跟李砚才想起来,他们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结婚照,就把报纸上的合影剪下来,贴在了墙上。
到了2020年冬天,李砚跟张玉珍两个老人在一个月内,相继与世长辞,他们的骨灰被子女供奉在了寺庙里。
虽然没活到99,但也差不多。
回顾他们这一生,其实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不过是相濡以沫,在细碎的日子里,陪伴了彼此一生。
但是,已经足够幸运。
作者:陈若鱼 首发:陈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