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歲愛上女鄰居,逼着父母娶她,結局太甜了

01

李硯說要娶張玉珍時,所有人都很意外。

畢竟,張玉珍是個寡婦,而李硯還是個20歲的小夥子。張玉珍18歲嫁給丈夫,剛到一年,丈夫意外去世了,公婆早年就死于戰亂,她隻能被父母接回家。

李硯是張玉珍的鄰居,兩人從小認識,年紀相仿,李硯對張玉珍頗為照顧,後來漸漸愛上了她。

隻是,張玉珍覺得自己嫁過人,開始躲着李硯了。

但是李硯說,他不在乎,非她不娶,雙方父母關系本就因為房屋占地這些問題,一直不太和睦,自然不肯答應。

可是後來,他們不僅結婚了,還相伴了近70年。

2019年,白發蒼蒼的李硯跟張玉珍,上了當地的新聞頭版。

他們的故事,也被世人知曉。

02

1951年初夏,張玉珍21歲,李硯到秋天才滿20歲。

他們倆雖然從小就認識,但因為父母不和,是以來往也不多,幾乎每天都會見面,但自從十五六歲之後,他們基本沒說過話了。

但是,因為隻有一牆之隔,李硯知道張玉珍的一切,甚至知道她人生初潮是哪年哪月,因為那次,他在後邊竹林挖竹筍的時候,剛好聽見張玉珍媽媽跟張玉珍的私房話。

15歲的他,聽得臉紅心跳。

當然他也知道她結婚,見過很多次她那去世的丈夫,知道那個丈夫動手打過她,也知道她丈夫去世,她隻能回娘家了。

張玉珍因為經曆丈夫去世,整個人瘦了一圈,一臉憔悴。有次,她在田裡插秧時,暈倒在了秧田裡,在岸上挑秧苗的李硯,飛撲過去把她拉了起來。

張玉珍渾身是泥,她到河邊清洗,李硯挑完秧苗,也來河邊洗腳,兩人自然而然地搭了話。

聊着聊着,張玉珍看李硯忽然臉紅了。

她低頭一看,才發現自己胸口的扣子不知什麼時候崩開了。

張玉珍立刻背過身去扣扣子,臉紅到脖子根,還好李硯已經知趣地走了。

李硯20歲,照理說也該結婚了,有人給李硯安排相親,但李硯的媽媽,仗着自己兒子身材高大,樣貌也好,挑三揀四。

是以李硯還沒能讨到媳婦兒。

03

有了上次的相救,張玉珍跟李硯一下子熟絡許多。

但是因為雙方父母的緣故,他們很少光明正大地來往,隻偶爾幹活的時候,會聊幾句。

那個春天雨水旺盛,竹筍也很多,兩人總是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山上,茂密的竹林,被春風吹得飒飒作響。

張玉珍挖累了,就坐下來休息,李硯也一點點挖過來,到她旁邊時,說一句,這天好熱啊。

然後,就坐在了她身邊,兩人一邊吃地瓜,一邊聊天。

竹林裡蚊蟲多,張玉珍的腳踝不一會兒就被叮了幾個包,李硯從褲兜裡掏出清涼油遞給她。

張玉珍接過來的時候,兩人對視了一眼。

年輕男女,一旦有了感情,一個眼神就懂了。

張玉珍結婚後,幾乎沒有被丈夫溫柔以待過,有好幾次打得她回娘家哭,而李硯也實在溫柔體貼,張玉珍的心,一點點松動了。

這之後,兩人總是不約而同的到竹林裡挖竹筍,或者到茶山上去采茶,其實兩人都保持着距離,但還是被有心人注意到了。

于是,關于他倆的謠言,很快就傳遍了。

張玉珍的爸爸性格也老實,但張玉珍媽媽卻是個潑辣的,在院子裡指桑罵槐,教育張玉珍,卻說是李硯勾搭她女兒。

李硯媽媽也不是吃素的,扯着嗓子罵過來,說張玉珍是個小寡婦,卻不守婦道,勾引她不懂事的兒子。

從此,張玉珍跟李硯,連照面都不敢打了。

兩家都急着給他們找結婚對象,但是他倆誰也看不上,張玉珍受過婚姻的苦,也不願意随便再嫁個人。

李硯心裡裝了張玉珍,任哪個大姑娘都看不上眼了。

兩人再也沒說過話,但偶爾隔着院子看一眼。

一晃就過了兩年,李硯爸媽開始着急了,逼着李硯跟隔壁村的一個姑娘交往。

姑娘很喜歡李硯,他硬着頭皮去了,結果第二天,姑娘那邊就找人來說了,姑娘忽然不願意了。

直到後來,李硯跟張玉珍結婚後,張玉珍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04

一晃又是一年,到了1954年夏天,廣東那一帶遭台風肆虐,福建臨海也受了重創。

台風最激烈的那天夜裡,李硯悄悄爬過圍牆,到了張玉珍房間裡,她吓得差點尖叫出聲。

他問,“你想不想嫁給我?”

張玉珍愣了一下,含着眼淚點了點頭,然後李硯就帶着張玉珍去了山裡的小廟。

廟旁有個小木屋,他們在裡面坐了一晚上,第二天台風停了,他們從山上下來,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了,那晚李硯什麼也沒做,但是公然跟個女人呆了一夜,誰也不信什麼事都沒發生。

李硯他媽,氣得半死,張玉珍的媽媽,表面上罵李硯無恥,心裡卻不那麼恨了。

張玉珍是個寡婦,能跟李硯結婚,不失為一個好歸宿。

其實李硯的媽媽也知道,這樣一來,哪個姑娘肯來他們家做媳婦兒,張玉珍雖然嫁過人,但是也算從小看着長大的,她不像她媽那樣潑辣,性格溫柔許多,做兒媳婦也不錯。

兩個媽各懷心事,别扭幾天之後,派兩個爸爸坐下來談婚事。

終于在1954年冬天春節前,李硯娶了張玉珍。

張玉珍跟婆婆不和,但公公對她也不錯,李硯就别提了,簡直是對她好到讓人羨慕的份兒上。

李硯家還有個奶奶,從前一直是大地主,當了大半輩子的地主小姐,也讀過幾年書,連李硯的名字,也是奶奶取的。

這個奶奶很喜歡張玉珍,有時候,李硯媽媽找兒媳婦茬的時候,李硯奶奶就跳出來幫忙。

李硯媽媽嘴巴毒,罵她小寡婦。

李硯的奶奶不緊不慢地說:“寡婦怎麼了,我也是寡婦,現在她是你媳婦兒,你這是詛咒我孫子啊。”

李硯媽媽就不敢說話了,再也沒敢罵小寡婦了。

05

1955年,李硯被村裡分去看水庫。

張玉珍跟婦女們一起下地勞動,白天一天不見,晚上兩人見了面就抱在一起,仿佛許久未見了。

1956年,張玉珍懷孕生了個女兒,李硯開心得要命。

1959年,張玉珍生了兒子,一兒一女算是湊齊了。

從此以後,李硯跟張玉珍順順當當地過日子,像很多普通人一樣,但又比很多人幸福快樂。

李硯的姐姐多年前就遠嫁去南洋,在70年代之後,聽說在那邊賺了很多錢,年年都彙一大筆錢回來幫襯弟弟。

李硯拿着錢把房子蓋好了,又給張玉珍娘家也蓋了新房子,張玉珍感動得掉眼淚,她時常覺得,嫁給李硯,是她這輩子最大的福分。

當然,夫妻兩個人也沒有不吵架的,但是不管怎麼吵,李硯都沒動過她一根手指頭,甚至沒說過一句重話。

張玉珍問,李硯為什麼看上她。

李硯說,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覺得,非你不可。

也是在這個時候,張玉珍問起那個當年要嫁給李硯的姑娘孟蘭,問他為什麼,孟蘭忽然就不願意了。

40來歲的李硯,笑了笑說,“我跟她說,我看上你了。她說,那我還不如一個寡婦?我說,對,不如。她就跑了,跟家裡人說死也不嫁給我了。”

張玉珍愣了下,怪他說話太直白了太傷人了,難怪這麼多年了,偶然在街上遇見孟蘭,兩人都早已經各自有了家庭,孟蘭依然沒給過她好臉色。

李硯說,“咋啦,不喜歡就要講清楚,我奶奶說的,我奶奶說,以前她喜歡上一個長工,硬是被她爸拆散了,把長工趕走了,她到死都在念那個長工。後來,又給我奶奶介紹很多個,她統統不喜歡,直到遇見我爺爺。”

張玉珍想起李硯那個總幫着她的奶奶,也已經死了十來年了。

時間真是快,一晃就是半輩子。

06

到90年代,張玉珍跟李硯已經60來歲了,當了爺爺奶奶,他們的父母那輩人,也早已去世多年。

孩子們把兩個家圈起來,建成了大樓房,逢年過節,兒孫們都回來了,滿滿當當的一家子人,熱熱鬧鬧的。

兒子和女兒,都很能幹,開公司的開公司,搞貨運的搞貨運,他們倆節省慣了也不願去城裡住。

就守着一大棟房子,種種菜,還上山挖筍。提到挖筍,最初的那些時光仿佛都在眼前了。

隻不過有一回,張玉珍的腳,被一個竹樁子刺傷了腳,62歲的李硯,還能背着張玉珍下山,然後找人借了推車,把她送去衛生院。

張玉珍在李硯的背上,看着眼前的山河,隻覺得心裡無限的溫柔。

張玉珍腳傷了一個多月,李硯每天推着闆車送她去換藥。

等張玉珍腳好了,忽然說想去看孫子。

李硯不想麻煩兒女,就帶着張玉珍坐車去泉州。

兩人身體都還好,沒什麼大毛病,隻不過城市發展太快,他們已多年沒來了,兩人硬生生在城市裡迷了路,重要的是,他們不會講國語,溝通不便。

張玉珍笑他,老了。

李硯不服氣似的口吻說,“心不老,人就不老。”

最後,還是給兒子打了電話來接的他們。

一晃,又過去好多年,張玉珍跟李硯一點點被時間老化,但他們依舊沒什麼大毛病,能吃能睡能跑,在鄉下過着瑣碎的小日子。

70多歲之後,張玉珍變得憂愁,因為身邊的老人們,一個個離世,生離死别,她雖也看淡了,但心底總有一絲恐懼。

她跟李硯說,“你可别比我先走啊,我要走在你前頭。”

李硯說,“放心,咱能活到99,到時候一起走。”

張玉珍笑了,她望着夕陽想,時間怎麼能這麼快,那些青春年少的歲月,明明都還記得,怎麼一晃,他們都到了這個歲數。

家裡的老物件,一點點減少,周遭熟悉的人們,越來越少,明明記得村裡誰家生了一個姑娘,回過頭一看,不知什麼時候竟也當奶奶了。

李硯說,咱們時間還長呢。

07

真像李硯說的,時間還長。

到了2019年,他們已經結婚近70年,比許多人的壽命還要長,而他們還好好相伴着,隻是有身體老化帶來的小毛病。

老家的新聞媒體搞了一個活動,他們是本地婚齡最長的夫妻,他們還給李硯跟張玉珍拍了一張合影,登上了報紙。

張玉珍跟李硯才想起來,他們這麼多年一直沒有結婚照,就把報紙上的合影剪下來,貼在了牆上。

到了2020年冬天,李硯跟張玉珍兩個老人在一個月内,相繼與世長辭,他們的骨灰被子女供奉在了寺廟裡。

雖然沒活到99,但也差不多。

回顧他們這一生,其實沒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不過是相濡以沫,在細碎的日子裡,陪伴了彼此一生。

但是,已經足夠幸運。

作者:陳若魚 首發:陳若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