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焚香的发展自始已有千年,其香或沉重典雅,或清甜悠扬,或辛辣热烈,或甜美温馨。天然香料不仅形美,而且味美。
世人不但对香木香草取之用之,还对其歌之咏之。哪些是异域飘香而来,哪些又是本土生香?燃上一炉香,随我一起沉入香履云境吧~
“众香之首”——沉香
由老茎受伤后所积得的树脂而来,因其色里芳香,入水能沉,故称“沉香”。
其气味清雅,味有间歇。《唐本草》注记载:“树皮青色,木似榉柳。重实黑色沉水者是。”据宋《本草衍义》中“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冈岭相接,千里不绝。”的记载,中国的沉香树资源曾十分丰富。
古时文人聚会,熏焚沉香不仅意境高雅而且令人心生沉静,其味清甜悠扬,因此古时文人也常用沉香养性、养德、静心。著名南唐后主李煜甚爱沉香,还为此建造沉香三阁:临春阁,结绮阁,望春阁。入室便闻得沉香满屋,余味悠长。
宋代香事兴盛之时,南宋词人李清照也喜熏焚沉香,曾有词作:“沉香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说明宋代时,沉香已经被用来熏焚室内,怡情宜兴。
“香料之王”——檀香
旃檀,又称绿色黄金。檀香树又被称为“黄金之树”,用来和香的主要部分是檀香树的幼枝和枝条。
《本草纲目》记载:“按《大明一统志》云: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等国,今岭南诸地亦皆有之。”
檀香气味浓郁厚重,又不失清新甘甜。今日多用的檀香分类为:老山香、新山香、地门香、雪梨香。其中老山香,也称“印度香”,为上品香,表皮光滑、致密,香气醇厚。
檀香的使用不仅可以和香熏焚,更是雕刻工艺的良材,香气稳定持久,沁人心脾。
“龙王涎沫”——龙涎香
属动物香,又称“龙腹香”、“鲸涎香”,是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
最早由汉代渔民打捞发现,起初为浅黑色,在海水和日晒的作用下,逐渐变成灰色、浅灰,最后成为白色。这一过程需要经过百年浸泡,毫无杂质,才能成为龙涎香中的上品香。
《香谱》说龙涎香制时“慢火焙,稍干带润,入甆盒窨。”宋代词人王沂孙的《天香龙涎香》有云:“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龙涎香能聚香烟,屡屡不散。
更宜小窗深闭,焚于密室无风处,享受浓郁强烈、芳润甜美的众香交融。
“香气之冠”——麝香
又称“寸香”、“香脐子”,为麝鹿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熏闻有开窍醒神的功效。
《本草纲目》曰:“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麝生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香,生者益良。麝产麝香分三等,一等为生香,也称遗香,第二等为脐香,第三等为心结香。”
(注:因麝香兼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所以孕妇、备孕期的妇女及儿童禁用。)
陆游《浣溪沙·南郑席上》云“螭奁熏透麝脐香。”这其中的“螭奁”就是熏燃麝香的熏香铜匣。麝香点燃之后,香气浓郁经久不散。
麝香本身还起着固着剂的作用,用来平衡香方,稳定香气发散。若与其他香料和在一起,其香气则能产生独特的灵动感,浓烈且持久。
诸多香料漂洋过海、跋山涉水,一同聚集在中华文化的香道之中。香品的炮制与配伍,无一不体现着中华的民族传统和美学观念。
我对香文化的热爱,一如熏焚着的香品,经久不息。那在四大主香之中,你找到心之所属了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