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想象力,来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导读荐语要点速记知树堂读书笔记学生和想象力基础学习“文化知识”“理论思考”教师的想象力“所有的知识都是关于人的知识,它是人类的希望、恐惧和热情的产物。要让知识生动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最初催生知识的情感。”作者简介

作者:知树堂

这是知树堂的第206篇文章,文章长度5016字,需要阅读时间7-8分钟

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想象力,来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导读荐语要点速记知树堂读书笔记学生和想象力基础学习“文化知识”“理论思考”教师的想象力“所有的知识都是关于人的知识,它是人类的希望、恐惧和热情的产物。要让知识生动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最初催生知识的情感。”作者简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导读荐语</h1>

基兰·伊根对想象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做了引人入胜且有效的综述。他解释了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想象力来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高效地学习,并取得更高的考试成绩。伊根为教师阐明了一些重要的认知工具,并且概述了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在与自身想象力进行情感关联和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知树堂将伊根这种新颖且令人信服的教学方法推荐给所有教师,教育行政人员,以及所有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和接受能力的读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要点速记</h1>

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他们便能学得更好,取得更高的考试分数。

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同起作用。

“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因为它需要教师对所教授的材料充满热情,所以教师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握,有时候还会偏离主题。

教师必须找到所授科目的“情感重要性”,以求取得与学生情感上的联系。

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法有三个主要的认知工具,它们是:“语言,文化知识和理论思考”。

厌倦是学习的天敌。

讲故事、用隐喻、说笑话是很有用的语言工具,能激发学生想象力。

其他可用的文化知识工具包括猜谜,读诗,律动,做游戏,做有兴趣的事情,甚至还包括闲聊。

教师不能觉得想象力对基础课程不重要。

教师应该将课程视作“值得讲述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知树堂读书笔记</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学生和想象力</h1>

鼓励学生并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的最佳方法便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每日的课堂上使用多种认知工具来策划和实施想象力。

目前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学生识字以及学习数学和科学知识,有些教师可能担心,如果将重点放在使用想象力上,会偏离这一目标。但实际上,想象力对所有形式的学习都至关重要。不论教授什么学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都能使他们学得更好。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学生进行想象的能力,还涉及了他们的情感。想象力和情感在内心深处共同起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长久地记住这些内容,教师必须将知识赋予生命力。想象力完美地补充了“三个重要的多目标认知工具:语言,文化知识和理论思考”。如果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能够重视想象力,那么学生上课就会更积极,在标准化考试中也会取得更高的分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基础学习</h1>

可用于基础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包括:

“故事”——讲故事是所有口传文化的基础。通过故事给要教授的主题赋予想象和情感意义。请将要讲授的课程当作“值得讲述的好故事”。在策划这个故事的时候,请考虑以下四个问题:“这个故事所涉及的情感内容是什么?” “这个故事怎样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打动学生,“组织故事内容”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教师如何“传达情感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隐喻”——这一认知工具能够让人们根据其他事物来理解某个概念。比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困境(字面翻译为他拉着自己的拔靴带站了起来,这句话就使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隐喻对“人类所有心理活动”都至关重要。莎士比亚就是一位善于使用隐喻的大师,因此他的作品在数百年后仍能引起共鸣。请多用隐喻。让学生关注隐喻并分析隐喻性比较,让他们创造自己的隐喻,或分享各自学过的难忘的隐喻。

“二元对立”——人类,特别是孩子,为了更好地理解事物,会倾向于将他们分成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比如“好或坏,高或低,热或冷”。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汉指出,孩子通过将事情分成完全对立的方面,来保证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儿童文学作品就显示出二元对立的作用:《奇幻森林历险记》告诉孩子什么是“安全”,什么是“恐惧”;《灰姑娘》告诉孩子“虚荣”和 “谦逊”对立 。明智地使用二元对立能够让孩子牢记课堂上老师所教的概念。

“韵律,节奏及模式”——人脑特别钟情于自然界的各种模式及节奏,比如浪花溅石,水流潺潺的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将韵律、节奏、模式这三种认知工具作为记忆的辅助手段。从早期口传文化直至今日,人们都使用“有模式的声音”来传达和教授重要的观念。请和学生一起写一些传递信息的原创韵律。让学生来完善这些原创韵律,或者让他们创造一些自己的韵律。

“笑话和幽默”——“什么时候门不是门?”“当门半敞开的时候。”(“半敞开的”英文是ajar,同a jar同音异义。)虽然这个笑话口头说起来的效果更好,但它至少说明,讲笑话能够使语言更为生动。对教师而言,幽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教室是一个“口头交流的环境”。像上面那样因同音异义而产生的笑话关注语言本身,同时,又有教育价值,能让学生快乐。那些更加关注语言本身的中小学生能够提升其“元认知意识”,这种意识能推动其智力发展。

“心理意象”——词汇能够创造心理意象,尽管并不完全准确:大脑有着无限的想象力。比如,大脑能够“想象出一种味道的意象”。如果交流越能唤起回忆,那么就能在读者脑中建立越多的意象。要将这一理念用于备课过程中,就要知道意象越与众不同,越奇异,留在学生记忆中的时间就越长。教授学生概念时,要加上形象生动的意象,这样能够使学生更牢固地记住这些概念。

“闲聊”——“闲聊(gossip)”源于godsibb一词,意为“同上帝有联系的人”,类似的有教父(或母)(godparent)。人类学家认为闲聊就是语言开始发展的早期舞台。闲聊是一种随意地讲述故事的方式,它可能是最古老的口头使用的认知工具。学生经常在一起闲聊,或者互相八卦。所以,教师要聊聊数学家、科学家、探险家和作家的生活,以此让学生也参与进来。

“游戏”——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做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解放学生思想。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遵守精心制定的规则,能够乐在其中。所以,请好好利用游戏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孩子们玩儿有创意的、有竞争性的、需要自己去探索的游戏,也可以让他们玩棋盘游戏或者猜谜游戏。在教授任何课程的时候都可以将其改编为一些游戏,这样学生们可以承担角色并扮演,深入参与到学习中。

“猜谜”——破解谜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理解能力。谜题能够让学生明白,不管他们自认为有多博学,他们依然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能激励学生不断地去发掘新事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文化知识”</h1>

小孩子有时候会不太现实。他们有想象中的朋友,觉得圣诞老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当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他们就转入学习文化知识的人生阶段了。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认知工具包括:

“真实感”——《杰克和魔豆》这个童话故事对小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们不会质疑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魔豆,也不会怀疑巨人怎么能够生活在天上。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开始希望读到或者看到合乎逻辑的故事或者电影——比如《星球大战》。这源自他们与日俱增的真实感以及与现实的联系。孩子长大以后就放弃了幻想。随着孩子的文化知识越来越多,教育者必须要利用现实的逻辑和虚幻这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极端经历与现实极限”——随着现实取代了孩子们脑中的幻想世界,自然界的各种界限也能像世界本身那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孩子们都对《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和里面古怪的报道着迷。像“谁能用牙齿拉最重的东西?”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孩子知道“适度规模”的存在。关注科目中存在的极限情况和异乎寻常的内容,以此驾驭孩子对现实中各种极限情况的兴趣。

“同英雄相联系”——当孩子长到10至11岁的时候,他们就要遵守家长、学校和社区给他们制定的无数规章制度,包括“汽车时刻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章、家长的命令、着装规范等等”。有一些英雄形象看起来能够打破束缚人的枷锁,认同这些英雄形象能够帮助孩子来应对限制住他们的种种规则。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人的品质比英雄本身更能够激励年轻人。请找到方法让各学科中的各个元素都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惊奇感”——自然界很多景观——“山景,金红色的日落,大瀑布,广阔无垠的空间”——都能激发起人们的惊奇感。这种惊奇感是由自然界引发的,它能够推动人们去探索知识。就像叶芝写道:“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事情都是一种祝福。” “我想知道......”这一短语是所有科学探索的起点。如果能在教室里展示一些奇妙的事物,并同学生一起来探索这些奇妙之物,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利用惊奇感所带来的力量了。

“收藏和兴趣爱好”——很少有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收藏”。学生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收藏上的智力投入,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可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不会利用学生在兴趣爱好上投入的热情。但是在“充满想象力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收藏的兴趣,让他们在有关教学主题的教室海报上添加不同事物的名称。比如,学生可以搜集有关最大的鸟、最美的鸟、最奇特的鸟、濒危鸟类等的信息。

“反抗和理想主义”——所有学生都会试图了解他们将来会承担的成人角色。他们会对这些角色有抵触,因为他们觉得世界上很多坏事都是成人所为。大部分学生理想上想要像成年人那样行事,但现实中却不是。教师可以同学生讨论那些会阻碍他们保持理想目标的惯例,以及那些成功打败这些惯例的人的生活,以此来利用学生的这种动力。

“改变环境”——厌倦是学习的天敌。如果老师总是给学生讲一些他们已经很熟悉的材料,那么学生就会开始感到无聊。要让授课尽可能有激励性是一场艰苦的斗争。“课堂一成不变的本质”会让最有动力、最热爱学习的学生很快失去兴趣。如果要给课堂内容注入新的生命,那么可以改变老师授课的语境。比如,在教授科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扮演成居里夫人,然后从居里夫人的视角来介绍她的开拓性研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理论思考”</h1>

当学生到十几岁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为复杂,更会从理论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请利用以下主要认知工具来开发学生进行理论思考的能力:

“抽象现实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抽象概念的能力也会增强。在课堂讨论中使用“理论语言”,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掌握抽象概念的能力。比如,带词源的词典能够让你了解重要的——且是可教的——词语和概念的演变。比如,“社会(society)”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socius(同伴)”。考虑再进一步讨论“同伴”这个词,它的字面意思是“分享面包的人”。这样便可通过一个词,使整个课堂都生动起来。

“涉入感”——年纪稍长的学生逐渐认识到,他们不再是这个世界的被动观察者,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能够带来改变,推动事情发展,并且认为自己是 “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敦促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强化“涉入感”。让学生参与到选举,采访长者,以及同政客就重要问题进行交流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给“历史人物”写信,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掌握大意及异常情况”——抽象思维是建立在成熟的视角之上的,这样的视角能够做到先一般再特殊,并且将任何事件都看作是“一个过程,一个体系,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年纪稍长的学生会进行抽象思考,他们不会把历史事件看作毫不相关的独立事件,而是将其看作总体进程的要素。例如,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件事情只是更为宏大的叙事背景下的一部分,这个大的叙事背景涉及“皇家投资”和“欧洲文化的特性”,好坏并存。在给学生讲授历史事件时,要将历史事件放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来讲述。

“寻求权威和真相”——抽象思考涉及对知识的理性探索。年轻人会对既定的事实真相,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实,持怀疑态度。他们必须独立确定这些概念的正确性。随着学生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以及评价之后做出的决定也会变得越来越细致入微。懂得抽象思考的学生需要能满足他们迅速增长的求知欲和不断提高的智力水平的材料。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6">教师的想象力</h1>

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想象力,这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教师如果想调动学生的情感,那么就需要在每一次授课内容中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这一步骤让一些教师感到困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4">“所有的知识都是关于人的知识,它是人类的希望、恐惧和热情的产物。要让知识生动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最初催生知识的情感。”</h1>

在一个关于“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法”研讨会上,一位教师问道:“你是说,如果分数或者标点符号不能让我感到激动,那么我就不可能有效地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当然不能。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满腹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同样的热情。否则,教学材料将“毫无实际意义”。

请发现并利用所讲授话题的“情感重要性”,这才是这个话题的核心意义所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获得动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动力,让他们学得更好更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1">作者简介</h1>

教育哲学家基兰·伊根(Kieran Egan)是充满想象力教学法研究小组主任,该研究小组支持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法这一概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