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活##西安头条##陕西身边事##发现陕西之美##我要爆料#
五味十字真的就是卖调味品的地方吗?
洒金桥是有那么多金子洒吗?
炮房街,你邪恶了吧?

粉巷,端履门,案板街,今天来一一讲给你听。
洒金桥,在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改为洒金桥。又传据《唐书》记载,唐玄宗曾在附近的金水桥撒金钱让官员拾取,得名洒金桥。现在去那里只能花钱是捡不来钱了。
冰窖巷,《明清西安词典》介绍,冰窖巷是明清西安城巷名,在原唐代长安皇城内鸿胪客馆处,唐末改建新城后,逐渐形成居民坊巷 。 后因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纳凉的好选择。
炭市街,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始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此街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巷,后因出售煤炭、盐碱、副食店铺居多,得名炭市街。
书院门,起源于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粉巷,是因为这里自盛唐时期就是长安城内有名的烟花柳巷,这里的“粉”取青楼歌女们“涂脂抹粉”之意。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时常到粉巷与歌女们把酒言欢,推心置腹。看来古人的业余时间也是很丰富多彩的。
炮房街,形成于明代,主要是集聚着烟花爆竹生产的作坊,故而得名。可不是你想的那样火爆。
鸡市拐,最初是个农贸市场,只是年代较为久远而不被年轻人知晓而已。据《东关旧事》里介绍说,"明末清初,养鸡者便集中在此卖鸡,形成鸡市。拐怎么加进来的无从知晓。
东木头市,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相对,改称为东木头市。当然现在这里是买不到木头了。
端履门:明朝初期在今天的新城建立了秦王府,并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府萧墙,萧墙内称王城,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城门叫端履门,北面正对秦王府南门端礼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以示行止检点之意。见领导在门口先把鞋擦干净,留个好印象。
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如此说来六味地黄丸就是忽悠大家的。
大差市:宋代称这一带为菜市,元称草市,明称菜市。清记载为大菜市,以此什字卖菜小贩集中故名。随是大市,却是小买卖。
骡马市: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称为骡马市。
湘子门:那是原来八仙之一韩湘子修炼成仙的地方。传说原来韩湘子在洒金桥碰见铁拐李和吕洞宾受到点化之后就来到湘子庙这修炼。后来就在这里得道了。之后他修行的这个地方就被后人盖了一座庙叫湘子庙。
仓门:清代敬禄仓是专为供给满人贵族饷粮饷费用的实物仓库。此街因在仓门前而得名。也就是大粮站。
后宰门:明代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此街东段与北新街相交十字称为后宰门。清初满城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此街名新城门大街,后从习惯仍称为后宰门。
教场门:清初沿明代教场建有抚标教场,故名教场门。看来真是操练兵马的地方。
甜水井,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街。看来古人想喝口好水也是不容易的。
还有哪些地名大家想了解的欢迎留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