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洒金桥是一条很有味道的老街,它独有的历史气息,很值得你反复品味。

从西安市回民街一直向西走,到大麦市十字往右一拐就是洒金桥了。如图所示,自南头的清真西寺起步,中间经过清真古寺,再走到北边靠近莲湖路的云居寺为止,这条四五米宽、八百多米长的老街满满的都是故事。

最初听到洒金桥这个街名,感觉喜气。一条能洒金子的街道该是多么的富贵!为何会有这么喜气和富贵的街名呢?费事琢磨了一番,才基本清楚了洒金桥街名的由来。

史载,洒金桥街名起源于唐朝,与玄宗皇帝有关。唐时,今天的洒金桥位于长安城太极宫前的金水桥处,北端与皇城墙相接。开元年间,唐朝国力强盛。一天,玄宗来了兴致,将文武百官召集在金水桥下,玄宗在皇城楼上将无数新铸的金币向金水桥处洒下,于是文武百官挤成一团争抢金币。此后,金水桥这个地界便被民间称为洒金桥了。

这个说法是有史料记载的,以下几种说法就是民间传说了。

传说一:皇室运金之路。在唐朝时,洒金桥名叫大桥街。为满足皇室生活奢华之需,皇室要由城外把由水路运来的物品转运太极宫内,于是皇宫门前的大桥街便成了“贡品必经之路”。时常会有珍宝散落在街面上,于是大桥街也便成了洒金桥。

传说二:有人在这里捡到了金疙瘩。宋朝的某一天,在街上讨生活的李家三兄弟摸黑推着独轮车过桥时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于是三兄弟合力把石头移开。谁知,第二天一早李家三兄弟出门一看,一个大大的金疙瘩摆在门前。自此,三兄弟富了,家门口这条街也被称作“洒金桥”了。秦腔《拾黄金》演绎的就是这个传说。

传说三:洒金桥是“沙家桥”的谐音。清朝末年,这里多居住沙姓人家,人们称此街为沙家桥。久之,就被谐音为洒金桥了。此外,还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金水桥上洒金和与铁拐李会晤韩湘子等等说法。

怎么样?就这么一条小街,其历史传说竟是如此神奇,不得不使人感慨!这还没完,咱们继续延续洒金桥的历史脉络。南宋和元代这里被称为铁炉街,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得名沙家桥,文革时改名为前卫路中段,之后又改回原名洒金桥。至于后来改名的缘由,尤其是铁炉坊,这里就不探讨了。

如今的洒金桥虽然没有回民街的喧嚣与繁华,但是整条街道充满着浓浓的伊斯兰风味,古老的清真西寺与清真古寺,迎面走来的披着头纱穿着长袍的回族女性,老宅门头青石匾上刻着的至今谁也不认识的古兰经文字,盛誉百年的老字号清真小吃。这里才是西安当地人品味关中美食的打卡之地。

洒金桥的北头是大名鼎鼎的云居寺,那可真是唐长安城内现今仅存的遗寺。据说,云居寺是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其母常去终南山南五台礼佛太过劳顿,因而仿造南五台造型修筑的一座寺庙。下次咱们再一起去看看。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位于洒金桥南头的清真西寺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位于洒金桥中部的清真古寺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街上老宅门楣 ,青石匾上刻写古兰经,据说无人认识。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街的左侧是云居寺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洒金桥,干净清爽的街道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街面上多是清真食品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街上的清真小吃摊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镜糕,有名的地方小吃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排队购买小吃的人们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

网红打卡点

走街串巷(8) 品味"洒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