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鄙视文化。而在广州,鄙视文化是复杂的。

随着外来人与本地人的磨合加深,广州的鄙视文化已不仅存在于粤语区与非粤语区之间了,还扩散到市区与市区之间的鄙视,鄙视从各个维度出发,有经济维度、文化维度,也有发展潜力维度、生态维度……

为了了解广州人对广州11个区的印象以及11个区之间的鄙视生态,我们找到了20位广州人,测试他们在听到每个区时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大致描绘了人们脑海里的广州各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区居民的优越感所在。

(注:越多人提及的关键词,字号越大)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2011年间,“老广”“新广”间的矛盾激化,当时的荔湾人凭借着够“老”也够“广”,在土著民与外来人的角力中,站上了鄙视链的顶端。

荔湾的“老”在于资质,还有年龄与气质。

作为荔湾区的特产,师奶和阿伯们的三寸不烂之舌享誉全广州。就连全国最野的广州司机,也闻风丧胆,龟速前进是他们对老荔湾人的脱帽礼。在知乎上,曾有人说广州的司机圈内流行着一句话:“看到这班神主牌就怕了。”

而荔湾的“广”在于地道与正宗。

广钢广船时代的没落,带走了荔湾的光辉,但荔湾的魅力却丝毫不改。除了别具一格的西关建筑之外,一句“食在广州,味在西关”也足以令全国各地的吃货前来朝圣。或许也是出于好奇,想一窥究竟传说中站在食物链顶端、扬言要吃掉福建人的广州土著到底是长什么样的。

在地道的广州人眼中,荔湾的气质古典而朴素。看报叹茶是他们的日常礼拜,讨价还价是他们的生活哲学。在这个小圈子中,区分人的标准不是金钱与权势,而是是否深谙地道的广式生活哲学。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越秀人对鄙视链一向不屑一顾,毕竟他们的骄傲,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广州贵族”,越秀不一定比天河有钱,但绝对能在贵气上取胜。

流淌着贵族血液的越秀人一直认为,广州是平的,越秀是广州的中心。尽管天河的后来居上打破了越秀人的美好幻想,但他们依然固执地认为,如果广州是圆的,那越秀就是广州的轴!

尽管天河常在心中暗骂越秀老古董,但依然会对其低声下气。一是小白领们都无法抗拒东山口,二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中产阶级的高贵头颅,总是要为教育低下的。

宁要越秀学位房,不要天河翠湖庄。对于家长来讲,坐拥全广州最多优质学校与师资的越秀区比寸土寸金的天河更有吸引力。

尽管如今越秀不再是广州中心,但作为陪伴广州走过了2000多年的中心城区,越秀的江湖地位不容质疑,走在道上,兄弟们还是得毕恭毕敬地叫越秀一声“大佬”。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作为老三区的一员,比“老”比不过荔湾区,比“贵”比不过越秀区,海珠区是老三区中最尴尬的一个。然而,也就是这种尴尬成就了它的特色——多元和冲突。

纵向的分布,使海珠区不同板块都性格迥异。一边是高耸的广州塔,一边是破旧的市二宫;一边是活力的江南西,一边是安静的小洲村;一边是宝岗大道的人间烟火,一边是湿地公园的与世隔绝……不同的年龄段,都能在海珠区找到各自的乐趣。

而对于海珠区,广州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曾经人人说着“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海珠就是耶稣像后的贫民窟。

但如今,笑谈河南脏乱差的人,却望着赶超天河越秀的海珠房价瞠目结舌。

尽管处处不出彩,但只要手握中大,海珠依然能笑傲江湖——越秀再傲,天河再狂,不一样是得冀望我中大一张宿舍床?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传说中,天河是“Guangzhou X”。无论是售价、功能,还是格调,都站在“Guangzhou系”的最前线。

他们用不着鄙视,鄙视就已经存在了。对于其它区来说,能与“天河”做比较,是一种荣幸。毕竟报道中得出现“超越天河”四个字,观众才愿意点开,一探缘由。

天河的迷人,叫纸醉金迷。尽管广州人有多讨厌往返天河的30分钟路程,又有多讨厌环城高速上堵塞的车流,但他们依然会每天准时8点塞在前往天河的路上,毕竟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

天河的气味,叫五味杂陈。在天河,你难以捉摸下一秒迎面扑来的,是珠江新城淘金女郎的Dior真我,还是科韵路程序猿的几天头没洗·真我……但倒是处处,都弥漫着资本主义的铜臭味。

天河的气质,是自成一派的。太古汇的高贵神秘、高德置地的优雅大气、正佳广场的时尚活力……让天河独显时尚,与其他区的淘宝质感自动生成一条楚河汉界。

作为天河人,日常发坐标是优越感的主要来源——住在棠下的每天发天河公园跑步里程,住五羊邨的每天发珠江新城夜景图……“天河”两个字,成为朋友圈中的赞数保障。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如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那么白云就是广州的良心。

曾经有人说,白云是广州的潘多拉魔盒,里面充满了坏人、黑暗与非法交易。

尽管广州人多不想与白云区扯上关系,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处处是白云元素。撕下Make In China的标签,就会发现我们每天使用的牙膏、饮料、面膜,其实都是Make In Baiyun。

在进入白云之前,老一辈通常会给你念一段紧箍咒:三元里是广州的布鲁克林黑街,满街的黑人充斥着危险的气息;人和的人并不仁和,每个人都带着个麻袋,副业是人贩子;同德围早已丧德,人人出门随身带刀,一顿围殴将你砍倒……提及白云区,大家都谈虎色变。

但无论何色人种、何籍户口,白云区里的包租婆都来者不拒,无论黑猫白猫,租他们房的就是好猫。

在白云区,鄙视链来自于土地资源。那些成天对着麻将桌的包租婆,分分钟月入数万,靠着一栋楼,她们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而隔壁光鲜亮丽的小白领们,皮囊再好,也不过是月底苦苦哀求着迟交租金的打工仔罢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在广州11个区之中,黄埔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

即使有“第二CBD”的荣誉加持,但黄埔的偏僻与冷清、娱乐场所的严重不足,使黄埔在广州人的印象中,仅停留于“黄埔军校”。

更可怜的是,在天河这一邻居的耀眼光芒下,黄埔的发展一直不为人知。尽管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前列,但广州人对黄埔的记忆也是少之又少。相比于外地人,广州人进入黄埔区更像是个外来游客。

在今年广州11区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黄埔区GDP以34.9亿元的优势反超越秀区,位列广州第二。与广州人“闷声发大财”的性格相似,黄埔区也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广州经济鄙视链的前端位置。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在广州鄙视链里面谈及番禺,似乎显得格格不入。毕竟无论广州人,还是番禺人,都将彼此视为眼中钉。

番禺人自成一派,“南番顺”是他们的身份认同,宁被叫“番禺佬”,也不愿接受广州人称号。在番禺人看来,他们的优越感,来源于对番禺历史与文化风俗的强烈认同。

广州人画地为牢,非中心城区一律懵逼。在不少广州人心目中,番禺依然是一个县级市,是新广州人的大本营。

广州人与番禺人的集中会面,带有几分牛郎织女的悲情,只有一年一度的长隆万圣节,才能使柏林围墙倒下。

幸好,近几年来,广州与番禺的相爱相杀在大夫山和天河商圈实现和解,尽管两者相见,分外眼红,但抵不过在大夫山的休闲畅快,天河商圈中的琳琅满目,在狂欢与发展面前,大家终须握手言和。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尽管南沙占尽了政策红利,屡见报端,但对于广州人来讲,它一直是个远方的神话:

“你看,报纸上又是南沙自贸区的新闻……”“哦哦,所以南沙区全名是叫南沙自贸区?”

“听说南沙的湿地公园最近又有个活动……”“哦哦,湿地公园不是在海珠的吗?”

“听说南沙的房价未来潜力很大……”“哦哦,南沙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居然有房?”

“上星期跟朋友去南沙吃海鲜……”“哦哦,说起这个我就知道,十四涌的便宜,十九涌的热闹。”

一千个广州人,一千个南沙。有人以为南沙都是海,有人觉得南沙都是沙。只有说起海鲜时,大家才会记起那个远在三小时车程外的海鲜圣地。

而作为南沙人,他们不会提及南沙的宏伟蓝图,也不会提及自己即将猛涨的地皮,他们只会深吸一口气,然后悠悠地说一句:“南沙的空气,是你们这些广州人吸不到的。”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的北部是落寞的,但北部人民却是自娱自乐的。他们乐观地坚信,无论你站在鄙视链的哪一环,你都离不开花都的机场、从化的温泉、增城的荔枝,以及北三区的农家乐。

尽管一直在广州鄙视链的末端,但北三区的人们却不以为意。他们并不会向往远方不切实际的繁华,甚至有的居民还是家缠万贯的隐形富豪,来北三区种地,就是为了过一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生活。

也正是因为对北三区的陌生,老广人能很好地将它们对号入座:“花都是个飞机场,从化就是泡温泉,增城的荔枝不错,但运到广州会不会都变了?”

北三区的远早成为了广州的梗,如果偶尔听到北三区的民生新闻,或许坐在市中心叹茶的街坊还会悲天悯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啊。”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

相较于北京以权势高低形成鄙视,上海以格调有无形成鄙视,广州的鄙视链更加随和——它并不以单一标准为划分,而是糅杂了许多方面,有经济的考量,有出于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这使得每个区域的人都能在各区的文化与特色中,寻找到自身的优越感。

尽管看上去,这样的标准显得主观,并不严谨,但实际上,它却与广州的开放、包容的气质相吻合。

因为有不同的考量标准,所以不管是从小受到岭南文化熏陶的老广,还是助力广州发展的新广,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有无广州户口与岭南血脉的广州人们,他们都能在不同的鄙视链的顶部中,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能更好地与广州这座城市产生关联。

广州11区鄙视链,你在哪一级?我只能算“乡下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