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VICE 约我写写自己和《星球大战》的情和义,这个话题我着实发愁了一阵,不知道从哪下笔好,因为我充其量就是一个 Fan Boy,觉得自己的经历并没有什么可写。

但想了想,希望也能让其他喜欢《星球大战》和想了解 “501军团” 的朋友们做个参照。既然决定写了,就先从我怎样成为一个星战迷开始写吧。

<h3>* * *</h3>

#1. 从小就是 “星战迷”:

作为一个80年代中叶出生的人,我想说我从小就是一个星战迷了。有人可能会说:那你是吹牛B呢!《星球大战》在那时候压根儿没在国内大规模放过!的确,我不是什么国外长大的 ABC,也并没有自小就看过《星球大战》,但关于原力的感情确实是从小就被培养起来的,我就说几部作品吧:

80年代末各大地方台都放映过《恐龙特急克塞号》,这部片子里就满是星战味道。《恐龙特急克塞号》本是 “円谷恐龙三部曲” 中的一部,其中前两部都是动画+真人,而最后也就是我们看到这部却是全实物拍摄的特摄剧。时空穿越、变身战士、外星人和各种恐龙恐兽 ...… 无一不成为了当时小孩们的话题,幼儿园的小朋友几乎人人都一个克塞帽(头盔)。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恐龙特急克塞号》。

要问这部日本特摄和星战有啥关系?阿尔塔西亚公主、智能机器人基伊明显是借鉴了星战里的莱雅公主和 R2D2;而扎基总监和格德米斯帝王这两个反派,又像极了达斯维德和帝国皇帝的主臣关系(这里应该不是借鉴,因为《恐龙特急克塞号》在日本当地的播出时间是1978年,比《星球大战》里面皇帝出现的《帝国反击战》还早两年)。円谷公司用一些粗糙的小模型和皮套怪兽演绎的白垩纪,却成了我眼中最酷的影像,这也为我以后进入星战世界的大门埋了伏笔。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主仆。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格德米斯帝王与扎基总监。

再说说另一部作品:《星星舰队》。比起《恐龙特急克塞号》,这部作品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了,我也记不得是哪年在哪个地方电视台播的了,但《星星舰队》确实成为了我记忆里拍得最牛逼的木偶片了。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星星舰队》。

那时候还没看过《雷鸟救难队》和《美国战队》,而且这部片子也深得星战精髓(后来才知道是永井豪写的剧本), 整部片子都是使用模型和木偶拍摄的:秘密基地、宇宙空战、邪恶帝国、坏蛋外星人、携带机密逃亡的公主女主角、飞行员男主角、还有球型机器人和长毛怪物做伴儿 ...... 听起来像星战么?但它只是一部像极了《星球大战》的木偶片。

而且女主角太美了。时隔二十年,我还是能清晰记得她的容貌;万幸的是,我没有变成 DD 娃奴。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星星舰队》的群像。

不过上面这两部只是喜欢,还没达到痴迷。成为星战迷之前,我最痴迷的还是《变形金刚》—— 不管你相不相信,《变形金刚》里也有各种 “星战梗”:就说1986年的《变形金刚:大电影》吧,补天士和垃圾星人打交道完全就是《星球大战:绝地归来》里 “恩多战役” 和 “Ewok 结盟” 的翻版,更别提阿尔西的包子头和《变形金刚》版的死星宇宙大帝了 —— 其实连海报构图元素都一样。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两款海报的对比。

上面说这些,都只是接触星战以前的文化铺垫,真正看过《星球大战》,是我小学四年级寒假去舅舅家。虽然我这个舅舅是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但在败家子舅舅身边总有新奇玩意儿:我第一次玩游戏机,就是玩的舅舅的雅达利2600;而第一次看星战,也是在舅舅家看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录像带。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录像带。

高大的 “机械怪兽” AT-AT 迈着沉重的步伐行走在冰天雪地里,Luke 和 Darth Vader 在云城里的光剑对决,Boba Fett 带走被变成碳凝结版的 Han Solo ...… 也许是之前其他作品的铺垫,也许是对这种 Lo-Fi 科技感的猎奇,我一下子就迷上了这部电影。

因为当时买不到星战周边,只能用泡沫砖和硬纸板做了自己的第一个 AT-AT,摆在雪地里,导演自己的《星球大战》。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AT-AT 逼近的铁蹄。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科幻冤家父子情。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Boba Fett 与 Han Solo。

<h4>* * *</h4>

<h4> </h4>

#2. “玩具迷” = “星战迷”:

记得我第一个《星球大战》的3.75寸的小人是一个克隆人士兵,这时候已经是21世纪初了,在国内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买到一些周边了。从1999年到2005年,《星球大战》三部前传电影终于登陆国内院线,我带着 Hasbro 的玩具光剑去北京双安影院排队看的首映,激动得如同入魔的阿纳金,终于在影院里看到了黑武士 Darth Vader 的诞生,终于和十年前的记忆衔接在一起了。

我当时的心情,就和星战迷们自制的那部粉丝片《星战迷友》里的主角一样,甚至感觉我的原力似乎开始觉醒了。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3.75 寸的克隆人士兵。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如同中国小孩喜欢孙悟空的金箍棒,外国小孩都喜欢光剑。

《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上映之后,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周边收藏之路。最早收藏范围,主要是 Hasbro 的3.75寸角色和相关载具;后来登陆国内的一些论坛,也慢慢了解了其他的一些玩具渊源。但苦于是个学生党,不敢涉猎。把3.75寸小人一个个摆在小狗大小的 AT-AT 里的滋味,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那个时候收藏玩具,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品味,也不是为了多稀有的珍藏,更不是为了攀比(而且当时身边喜欢星战的人很少,我跟谁比啊);说到底仅仅是一种本能,一种纯粹的对玩具的喜爱。另外,我也很喜欢 Hasbro 早先出的一系列《星球大战》版的《变形金刚》玩具,因为它把我最喜欢的两个题材结合在了一起 —— 我当时买了可以变成 Luke 的 X-Wing 和能变成 Tie 战机的 Darth Vader,观赏性和把玩性兼具!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有了载具让玩法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星球大战》 X 《变形金刚》的梦之组合。

2008年参加工作之后,口袋里终于有点能自由支配的散碎银子了,于是我开始收藏12寸和其他周边。这个时间的12寸,也已经不像早期 Kenner 和 Hasbro 出品的那些用料粗糙、比例奇怪的12寸人偶了。Side Show 和 Medicom 生产的12寸人偶几乎就是小比例版的蜡像:接近真实的衣物盔甲材料,逼真的人物头雕刻画,而且还有丰富的配件和可动性(请不要和现在的 HT 比较,那是七八年前了)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有人把12寸兵人比喻作成年男性的芭比娃娃,真是毫不为过!不过你要问我最喜欢的12寸是哪个,还真不好回答。

Bandai 在2012年推出的 “PM12 合金” 的 C3PO 算一个特爱的宝贝,全部金属材质,而且具有相当的可动性,沉甸甸捧在手里好似奥斯卡小金人,包装的设计和材质也都十分精美。可惜因为定价昂贵导致销量惨淡,这系列也成为了绝唱,之前预告里的 R2D2 至今胎死腹中。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拿在手里份量十足。

另一组要推荐的,是 Side Show 早年推出的 Luke &amp; Han 的 “Hero Stormtroper 双人套”。虽然是早年间的作品,但人物的样貌刻画的极为生动逼真,而且风暴兵头盔还有盔内结构,这是非常少见的(吐槽一句:以头雕素质渐长的12寸人偶制作品牌 HT 至今不能制作一个有神韵的哈里森·福特)。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面部表情刻画的真是栩栩如生。

除了12寸,我也零零散散收藏了几尊雕像,十几套 LEGO 和其他周边。玩玩具的朋友都知道:之所以不敢玩的太躁,不仅仅是因为钱包的问题,放玩具的空间才是更大的问题。

所以我也开始收藏一些小物件。Medicom 出品的 “Kubrick” 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系列。积木人的造型刻画得方方正正非常有趣,集齐一组盒蛋套装,还能拼凑成一个隐藏角色/载具。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Kubrick” 的星战家族。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Kubrick” 对应星战题材的广告招贴。

2010年夏天,我换了份工作,地点是在厦门,部门的上司是个老 BBC —— 凑巧的是,他也是个星战迷。

他有很多挺了不起的收藏,比如收齐了所有主机平台的星战游戏。虽然《星球大战》的主机游戏好玩的并不多,但其中有几套比如 SFC/SNES 平台上的几作价钱已经贵得离谱了。通过他,我也第一次认识了做载具模型的 Code3 品牌、做 1:1 光剑和头盔等模型的 Master Replica 等。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好在我们又可以在 PSN 上重温那些 16-Bit 的《星球大战》游戏了。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发出反抗帝的国第一枪吧!

除了玩具周边,我也收藏了不少星战书籍。多数是在亚马逊上购买,也有的是自己出国出差或者拜托朋友从国外带回。这里面有设定集、工具书、还有电影制作的档案和设计蓝图 ……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更多的了解《星球大战》的台前幕后。而其中最喜欢的,是《星战有声书》这本 —— 把电影里所有的桥段都编程了编码,你可以通过输入编码的方式,去查找星战里最经典的台词和音效,方便又有趣。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Sound Book 可以更加绘声绘色的了解《星球大战》。

随着 “星战年” 的到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涉足星战的周边。不过说实话,星战的周边收集是个无底洞,实力有限真的只能浅尝辄止 —— 原力的道路还需谨慎前行,以免走火入模堕入了黑暗面。

#3. 加入 “501军团”:

因为职业原因,我经常订阅一些潮流杂志,其中《milk》上面总是刊登一些模玩相关的内容。2010年,adidas 开始和《星球大战》合作并推出跨界产品,在2010年第一期的《milk》杂志其中有几页介绍了几个打着 “501军团” 旗号的星战迷:除了众多玩具收藏,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 1:1 暴风兵盔甲和道具。

1:1,那是所有玩玩具的人的终极收藏梦想。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那期经常看的《milk》。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军团是从美国 ”进口“ 的。“501军团” 全称为 “The 501st Vader’s Fist Legion”,在1997年由美国人 Albin Johnson 建立,他们是以《星球大战》的反派角色(主要帝国势力)为原型的一个装扮组织,申请加入的成员要经历严格的审核(以电影中的道具为标准)。

那时候中国成员还只有3个人。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 “501军团” 的存在,但是由于没有联系方式和途径,并没有加入。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大阅兵!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Albin Johnson。

后来借助网络,我发现 “501军团” 在网上有个论坛,叫 “501军团中国驻军”。这回可算找到组织了!注册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咨询如何购得盔甲。得知盔甲每套盔甲从四五千到上万元时,我内心有一点犹豫了。

2011年7月,我和 机核网的朋友们去 ChinaJoy 展会,刚好 “501军团” 也去参加,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面接触这群神秘的盔甲战士。就如同电影里面的角色走出来站在我身边,感觉是件十分有趣的事。在我向大家表述了自己也想加入的意愿后,他们表示欢迎,还十分热情地送了我一枚 “501军团” 的中国驻军袖章。

这个时候的我,再次感到了原力的召唤。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501军团” 的 Logo。

我下定决心想购买一套盔甲,并加入 “501军团”。通过军团的前辈了解,原来不是花钱买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根据买回来的构件进行加工改造的。我倒不是怕这个,对我来说真正的难题是星战反派角色那么多,到底该选择哪个兵种/角色的盔甲。

犹豫再三,我还是选择了风暴兵的盔甲。虽然暴风兵在电影里十分炮灰,但他们确实是最代表帝国的一个元素。整个电影里,我觉得设计得最漂亮的就是暴风兵的造型。海外网购过的朋友知道,PayPal 的支付系统不同于支付宝,安全保障很成问题,之前的确发生过购甲后发件丢失还有和对方失联的情况。所以说,买盔甲的几千大元全是凭着对原力的信念。

经过苦苦几个月的等待,盔甲构件终于安全到达。下一步就是制作了。盔甲构件的材质是 ABS(一种兼具强度和韧度的可塑性很高的塑料材质,电影里的原始道具也是这个材料),因此可以切割和打磨。于是我在厦门的临时住所里便堆满了铁皮剪刀、热熔枪、砂纸等等各种工具,家里面也充斥着各种塑料碎片和粉尘。

经过20来天,在同在厦门的香港 “501队员” TT 的帮助下,我的盔甲终于完成了!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盔甲终于完工了!

盔甲完成后,我立即拍照并发送给 “501军团” 的审核官,在审核官建议后又反复做了几次小改动,最后再由国内审核官把我的资料发送给美国大本营。最后在2011年11月4日,我通过了美国大本营的审核,成为一名正式的 “501军团” 的成员,军号:TK-9523!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我的军号。

既然加入了军团,就要参加军团活动。而身为星战粉丝,首要的任务就是宣传《星球大战》的文化。

在美国,《星球大战》是绝对的国民级电影,更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无数人都为之狂热。但是在中国,却相对小众得多,我们在群体活动中遇到过无数次被人叫做 “奥特曼”、“钢铁侠”、“变形金刚” 的尴尬场面。

被认错很无奈,但我们也只能通过活动向大家讲解,告诉大家我们是来自《星球大战》的暴风兵、黑武士、赏金猎人 …… 所以说,“501军团” 在国内的星战文化推广上绝对是做了非常大的贡献。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造访长城。

加入军团后,我了解到军团作为一个星战粉丝的俱乐部,除了成员们定期聚会,宣传星战文化外,还是一个有爱心的组织:成员们会以电影里形象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帮助慈善组织筹集善款;另外,参加的一些非公益商业活动的所得也会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公益组织。

我和军团的成员们参加了几次 “爱共线” 和 “希望之家” 的活动,帮助山区的失学儿童,陪伴身患绝症的病患,这一切都感觉十分有意义!虽然我们是电影里的反派角色,但是这种 “扮坏蛋,做好事” 的行为却让人感觉很过瘾。作为 “501军团” 的一员,更是感觉很骄傲。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501军团” 参加 “爱共线” 公益活动。

* * *

<h4>#4. 《星球大战》的新电影来了:</h4>

去年是迪斯尼收购卢卡斯影业后的第三年,《星球大战》的新电影也重新启动。时隔十年,第七部终于来了!

迪斯尼大肆在中国宣传,《星球大战》的元素在中国各大城市都能被找到,原力即将在这块华夏大陆上重新觉醒,以前被当作 “奥特曼” 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对《星球大战》感兴趣,也有更多的人好奇如何加入 “501军团” —— 截至到去年,“501军团” 在全世界已经多达8000多名成员,中国军团也迎来了第50名成员。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全球 “501军团” 分布图。

去年12月28日,《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上海举办首映礼,米老板(迪斯尼的米老鼠总被我们戏称为米老板)也叫上了我们 “501军团”,我们也感受了一次如同在美国那样粉丝排队的盛况:大家都身着各种角色的装扮,大冬天排队也成了乐趣。

我们见到了主创人员和可爱的 bb8,也在国内第一时间欣赏了这部电影。观影过程中,大家数十度鼓掌叫好,在一些向经典桥段致敬的场面我更好几次都激动得落泪 …… 星战7没让粉丝们失望!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在公交车站、地铁沿线可能你们早就看到了相关海报了。

1月9日,《星球大战》第七部马上就要在中国国内各大院线上映,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有更多的人能喜欢星战,也有更多的人能加入星战迷和 “501军团” 的行列里,跟我们一起扮坏蛋,做好事。

可以说,《星球大战》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 —— 我这么说不是比喻,是因为我真的把他们纹在了我的手臂上。我希望他们能够陪伴我每一天,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值得骄傲的星战迷。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一个星战迷友的觉醒

《星球大战》真的融入了我的血液,原力也时刻与我同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