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为何要杀死社死恩人?人性之恶深不可测,莫在悬崖边行走

他为何要杀死社死恩人?人性之恶深不可测,莫在悬崖边行走

(图文无关)东野圭吾的《恶意》,对人性有深刻的观察与体悟,看得人心里有种汗毛竖起的寒意,人的恶意,竟如此黑暗。 (ICphoto/图)

东野圭吾的《恶意》,对人性有深刻的观察与体悟,看得人心里有种汗毛竖起的寒意,人的恶意,竟如此黑暗。

故事梗概:野野口与日高是发小儿,从小在学校遭受霸凌,野野口向恶霸屈服,充当小喽啰,且学习成绩较差。而日高就算被欺侮,也不屈服、不坠志气,且更有才华,后来成为知名作家,且给予身为学校教师的野野口很大帮助,助推其创作的儿童作品得以出版。

但是,日高的善意,却被野野口发自内心的黑暗恶意完全吞没,这恶意源于自卑、嫉妒、怯懦、猥琐,表现为恩将仇报、丧尽天良。在得知自己癌症晚期时,野野口决心以全部剩余生命的精力和智力,杀害有恩于己的日高,并彻底毁掉其名声。不但要其身死,还要其社死。

因此,他策划了一场极为复杂、环环相扣、充分利用人性弱点、陷阱里嵌套着陷阱的高智商谋杀案,杀害了日高,并差一点将警察的调查引入误区。最终,警探加贺以细致入微的探索精神、不断的质疑,以及对人性的洞彻,终于挖出了野野口的犯罪动机,原来是那深埋在其心底的恶意:我就是看他不爽。

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人如野野口一般:有相当的智力,原本多少能有些成就的,却因被自己心底的恶意所缠绕,使自我和他人的生活坠入深渊。

恶意,乃人之本性中的一部分。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人性善使生活体验很美好,亦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但人性恶的客观存在,使世界异常复杂。

人是由动物界的猎食者进化而来,每人都有犬齿,俗称“小虎牙”就是证据。猫科犬科有些规矩:同类相斗,输者躺倒在地、向上翻肚皮,胜者就不会下死口。而输者会老老实实认输,不会转过身来,趁对手不备咬断其喉咙。

但灵长目则不然:猴子和猩猩都会破坏族群内部的规矩、反悔、设骗局,灵长目之犬齿逐渐退化的同时,大脑迅速发展,从而能较少靠体能暴力、更多靠智力获取生存优势。人作为灵长目顶级物种,继承了猴子和猩猩这一性格,并运用自身超强智力,将心灵的暗区越挖越深。

正如刘慈欣所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话不妨理解成“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老祖宗在生存竞争中总结出的箴言:不要忘记人性中来自生物本源的恶意。

人心的恶意,文学说法:恩将仇报、过河拆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间俗语:升米养恩斗米养仇、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一切的基础都与贪婪、嫉妒、暴怒有关,“七宗罪”中占了仨。

贪婪:欲望超过了自身能力,不顾自己能力是否能达到,就想占有之。如果自己不能占有,宁可毁灭,也不愿他人成功。就像野野口,自己曾经奋斗过,由于天赋与能力不济,无法成为一流作家,但也并非一事无成。然而贪欲却使其无法坦然接受自己较少的成就,而是内心完全被黑暗的恶意所笼罩,开启了毁灭与自毁程序。

嫉妒:这世界总有能力超过自己者,若能坦然接受这点,懂得以自身价值交换他人价值、欣赏与享受他人更好的物质产品与精神成就,是件很快乐的事。但嫉妒者看不到阳光明媚的这一面,其心灵被嫉妒所腐蚀。野野口的嫉妒,更因自己性格的怯懦而变本加厉,日高面对学校霸凌“威武不能屈”,更反衬出自己的怯懦与无能,由此产生的嫉恨,如浓硫酸般销毁了其人性的最后一丝光芒。

暴怒:能阻止人性中恶意的,是人性中另外一种弱点——怯懦,患得患失、害怕遭到报复与惩罚,使很多心存恶意者,在发泄自己恶意之前放弃了,这是法律存在的意义,算是以毒攻毒吧。而野野口因患癌症,没有更多可以失去的,终于从心怀恶意的怯懦者,变成释放恶意的亡命之徒,贪婪与嫉妒之恶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贪婪、嫉妒、暴怒,结合起来就是丧尽天良。犬科竞争的输家,会心悦诚服地效忠于犬王,这是其物种社会性的体现,狗会护主,是把有恩于它的主人当做大哥,用忠诚与生命实践自己的荣耀。很多恶人在这方面还不如狗,他们会将自己的贪婪、嫉妒、暴怒整合起来,用“恩将仇报”的手段发泄自己的恶意。野野口用这恶意谋害有恩于己的日高,形成了文学的“恶意”典型形象。

贪婪、嫉妒、暴怒,是地狱炉膛里烧得最旺的燃料,为抚慰这恶意的煎熬与烧灼感,恶人便不惜任何手段。

笔者早年曾经历过野野口式恶意,本人遂将计就计,使其露出马脚,让领导辨明是非、分清了责任。这种职场内斗,并不值得提倡,但牵涉到具体而现实的个人利益,恐怕少有人会坚持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反击“有理、有利、有节”就已是君子风度了。

但愿大家远离他人的恶意,同时减少自己内心深处的怨念,常保心灵平衡,呵护世间的一切美好,让“人间值得”。

(作者系历史学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