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绑架的小孩》:从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带来的现实意义01 米歇尔的性格分析02 菲利浦的处境行为分析03 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结语:

《被绑架的小孩》是一部意大利剧情片,又名《有你我不怕》。影片上映于2003年,豆瓣评分8.3分,是一部儿童为主角的经典影片,但却是演给成年人看的。该影片整体风格偏阴暗,有些地方画风过于突然,所以也有网友戏称该片为恐怖片。确实,影片中出现了一些惊悚镜头与一部分心理阴暗的画面。

影片讲述的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10岁的男主米歇尔与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跑步游戏,并模仿成人世界的规则,输了就要付出代价。小胖女是输家,被责令脱下裤子,米歇尔及时挺身而出阻止了这场闹剧。离开后米歇尔发现眼镜丢失在他们玩耍的地方。于是他返回现场找眼镜,无意之中发现一个地窖里藏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菲利浦。

初次见到眼睛不敢睁开的菲利浦,米歇尔被吓的四处狂奔,但这按奈不住他的好奇心,数次返回地窖,慢慢与菲利浦成了朋友。菲利浦今年10岁,已经被关押在这个地窖很长一段时间。在与米歇尔沟通的过程中,菲利浦渐渐打开心扉。而米歇尔也无意中发现,原来,绑架菲利浦的是全村庄的人!他的父母也同流合污,一同参与!米歇尔要拿出自己的智、勇、谋与大人们周旋,才能解救菲利浦。而菲利浦虽然被绑架,但也慢慢地走出心理阴影,影片的最后,他在米歇尔的帮助下,获得解救。

儿童与成人的世界,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这部小众电影,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描绘出儿童眼中的世界。不仅如此,儿童之中也各不相同,有的和善,有的阴暗,有的现实,有的功利,从小就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人格。作为善良与正义的代表,男主米歇尔通过帮助别人,最终实现人格升华。

《被绑架的小孩》:从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带来的现实意义01 米歇尔的性格分析02 菲利浦的处境行为分析03 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结语:

今天,我就从米歇尔的性格、菲利浦的处境行为、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三个视角来分析这部电影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 米歇尔的性格分析</h1>

米歇尔的第一种性格:勇于探索,勇于担当。

故事起源于米歇尔与朋友们在一处废墟玩完之后,米歇尔发现眼镜丢失,去而复返找眼镜。无意之中,米歇尔发现有个地窖,地窖之中就是被绑架的小男孩菲利浦。刚开始时米歇尔对突然出现的菲利浦极其恐惧,但经过几次接触,好奇心战胜了恐惧,俩人成了朋友。

从这二人相见到认识的过程可以看出,米歇尔而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他不像是一般的孩子,见到危险或者令人不安的事情,就弃之不理,而是想办法弄个究竟。

结合影片的展现,我们看到,米歇尔与朋友们在废墟里玩,并且与小伙伴们打闹成一片,显然这个孩子不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

现实中,儿童行为有这样的特点:一群孩子中,总有一个或者几个,能想出一些新玩法,从而成为这些人的头儿。这类孩子因为其好奇心、内在兴趣的驱使,总是喜欢探索周围的人或环境。这类孩子在以后成年,就容易成为领导型人物。而勇于探索这个优秀的潜质的驱动来源之一,就是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并成为主角。显然,米歇尔做到了主角,我想这是他能够有这样特质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米歇尔在女伙伴被要求脱裤子时,能够挺身而出,刚难能可贵的显示出其勇于担当的性格。结合后面给菲利浦送水送饭,照顾其生存方面,这些都是其担当行为。

《被绑架的小孩》:从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带来的现实意义01 米歇尔的性格分析02 菲利浦的处境行为分析03 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结语:

米歇尔的第二种性格:知人所需,知已之力。

几经交往之后,米歇尔发现人在最困难的时候,需要的是保命,而不是大鱼大肉。于是他拿着500里拉前往商店买东西。他问商店阿姨,一个人最饥饿的时候会买什么,阿姨告诉他,是面包。于是他花了这些钱买了面包给菲利浦,变相的延长了这个小人质的生命。

这种性格,其实也是一种大智慧。

《道德经》里原文是这样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米歇尔知道别人的危难,知道自己的能力所限,所以只尽自己的所能来帮助菲利浦。他不是个大英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幕后,不仅如此,他还怕自己做的任何事情被其他人知道,这是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

米歇尔的第三种性格:舍己救人,顾全大局。

在影片的最后,村子里的大人们眼看事情要暴露,计划“撕票”。这时的米歇尔策划了解救菲利浦一事,表明其思想的升华。也许米歇尔并不是做高大上的计划,但在行动上,他是个巨人,通过他的努力,最后菲利浦被成功解救。

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也许他不知道自己在生死之间徘徊,也许他不知道成人的世界有多么险恶,他做了让所有成年人都汗颜的一件事-正义。

《被绑架的小孩》:从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带来的现实意义01 米歇尔的性格分析02 菲利浦的处境行为分析03 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 菲利浦的处境行为分析</h1>

菲利浦做为被绑架者,其所有行为都源于自己的条件反射。

菲利浦第一次开口讲话,是跟米歇尔要水喝,这是人的生存本能。然而,菲利浦并不知道他在哪里,多久了,甚至他想可能想到自己要死去,但生命的本能仍然在驱使着他说出要水喝这样的话。

菲利浦与米歇尔的第一次正式谈话是米歇尔进入洞穴中跟他聊天,米歇尔给他带来了结续命的面包,并通过二人之间的对话,菲利浦断定,这个人不是坏人。于是便是影片中那句经典的话:你是我的守护天使吗?

可以看出,人处于极度困境之后,迎来这样的曙光心里是多么的感激!但很快,菲利浦发现,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这个人虽然是来帮助他的,但也做不了完全解救他。这种场景就像是大难中的人发现了曙光,心中便燃起了希望,但想想眼前,仍然困难重重。

菲利浦被米歇尔带出洞穴后,开始连睁开眼睛都是一种奢望,后来在米歇尔的鼓励下才睁开。不仅如此,在金黄的麦田里,他俨然成了一个真正十岁的儿童,心中的负面情绪荡然无存。

而在最后,菲利浦被米歇尔解救时,强烈的饥饿感导致其没有力气逃跑,拼尽全力后,他对米歇尔说:快爬过来,我等你!米歇尔让他先逃跑,而当米歇尔被枪击后,一伙人都在找他,这个时候,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像个男子汉一样出现在众人面前。

在我看来,菲利浦经历过的这些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与米歇尔的交往过程中,他学会了面对困难,死亡,得到了至深的友情。这让他敢于面对现实,正如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有你我不怕。观影者能看到的一切就是温暖人心,感同身受,发自肺腑。

《被绑架的小孩》:从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带来的现实意义01 米歇尔的性格分析02 菲利浦的处境行为分析03 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 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h1>

毫无疑问,米歇尔的父母是爱他的。米歇尔有和睦的家庭,父母都很宠爱他,许诺他很多事情。米歇尔的父母爱这个家庭,爱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也包括了米歇尔六岁的妹妹。

米歇尔的父亲回家后会他与妹妹带来了平底帆船,得知要得到赎金时告诉孩子们要带他们去海边吃大餐,米歇尔被抓,他警告告诉米歇尔千万不要再这样做。在最后,开枪误伤了米歇尔,那种为人父亲疼爱孩子的感觉,什么都已经比不上了。米歇尔的母亲则是为了这个家庭操碎了心,为了米歇尔,她与朋友大打出手。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对父母,为了家庭,愿意铤而走险,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是正确的。

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处于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前几天爆出一个新闻:广东一个家庭声称因家庭关系复杂,且因目前没法上班,没有经济来源,已经无力养育孩子,而把孩子丢弃于大街上。这对父母留下纸条,称将孩子送福利院养育,若以后有钱,再行赎回。

从情感上来说,这对父母也是爱孩子的,不愿意孩子跟着自己受苦,吃不上饭。但从做法上,岂不是跟米歇尔的父母及全村人一样?只顾自己利益,全然不管别人死活。这种做法,究竟是在暗示什么?

也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种爱,造就了米歇尔这个孩子性格的优秀品质。中国有句古语,叫三岁看老。又有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在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可见,父母的影响对孩子是巨大的。

影片中还有一个镜头,耐人寻味。米歇尔的妹妹在水池边玩一个玩具,她将玩具整个都放进水里,米歇尔告诉她,这样做玩具会淹死的,妹妹不听,说:反正都已经坏了!说完,将玩具更加狠的往水里放。

我相信导演不会无缘无故的安排这一段情节,这是不是在说明,米歇尔的父母虽然表面上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但在生活中,终究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呢?平时伪装的再好,终究因为不是正义的行为,还是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同时,米歇尔的其他伙伴,更是有的窝囊,有的懦弱,有的霸道,有的心智还没开窍,这是不是都在暗示,孩子的行为与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巨大呢?

《被绑架的小孩》:从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带来的现实意义01 米歇尔的性格分析02 菲利浦的处境行为分析03 米歇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结语:</h1>

导演用金黄色为主色调拍出了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少年高尚的心灵。他善良却也懵懂,勇敢却也脆弱,活力却也稚嫩。这个少年冒着生命危险解救别人,这种敢于牺牲和反抗的精神被一个小孩演活了,打动了观众。每个成年人都是孩提时代过来的,我们在安排孩子们人生时,给他们的,是否是纯洁的爱呢?希望大人之间也能少一点功利和算计,多一点纯真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