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文|诚言呈语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但凡是能出国留学的家庭,条件一般都不会差。

毕竟国外的生活水平虽然不见得有多好,但那个消费水平却是真的高,没点经济基础的话,是真供不起一个留学生。

不过,这些年大伙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相比于国外几乎停滞的生活水准来说,能越过留学经济门槛的家庭也在逐渐增多。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留学生的数量在增多,而在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留学生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就相应地拉开了。

而且当圈子足够小,差距足够大的时候,一些“被动消费”就往往会出现在个别条件不太理想的同学身上。

当然了,偶尔的社交都是有必要的,但也有少数人却以圈子为核心,强行倒推出自己应有的生活水平。

于是,一些在经济上对父母的无理要求,开始出现了。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h1>

对于网民来说,想上个热搜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但是谁也没想到,只要女儿的力量足够大,还真的能分分钟就被骂上热搜。

这两天,一位在西班牙留学的女留学生,就把自己和父亲索要生活费的聊天记录,发到了网上,希望能得到网友的声援。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但是“事与愿违”,在那条热搜的下方,留言几乎是一边倒地针对她,而且目测还有数倍于评论数量的“过不了审的言论”。

这怨不得这届网友的嘴不好,毕竟从记录来看,她的生活费本身就在一万往上,是完全足够支撑生活所需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数额已经完全透支了她父亲每个月的工资,以至于老爷子在家吃个饭都像是在吃斋,就差用光合作用来续命了。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然而,父亲的劝导对她丝毫不起作用,反而让这位留学生更加反感,言辞激烈的时候,几乎与骂街无异。

到了最后,更是直接跑到网上“泄愤”,把她辱骂父亲那“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发到了个人社交媒体上。

捎带着,还发了一段她当面羞辱父亲的视频。

由于内容过于令人不适,于是她和她的父亲便在一分钱都没花的情况下,人生中第一次登上了热搜。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h1>

父女对话的细节就不多评论了,毕竟多看一遍,就多伤一次视力。

按照广东话来说,这是真还不如生个番薯。

这种极端的事例虽然比例小,但它映照的,是不那么极端的大比例。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就拿亲身经历来说吧,可能没人想过,在十几年前咱就敢放弃4000多的工资,和三线城市里几乎顶配的福利。

更没人相信,我敢在明明不想考公务员的情况下,舔着脸以要考公务员为借口,回家休息。

但我是真这么做了,而且啃老啃得是理直气壮,理所应当。

要不是我妈实在是把我训烦了,还不知道自己要过多久才会出去工作。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再次工作后,城市是上了档次了,但待遇是真比不得过去了,以至于每个月家里还得接济个一两千,我才能在穿着最时髦衣服的同时,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命体征。

这情况,其实比那位女留学生也好不到哪去。

说实话,当时我也不知道这种情况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而且自己也没什么目标,更谈不上什么理想。

但我知道的是,能让自己这么“潇洒”的,是家里条件还凑合,能养我一辈子。

而且更吃准了父母为了“不给我压力”,还不会拿这出来说事。

终于,在我“三年如一日”的啃老下,我妈那位猛女被我气哭了,一辈子没见她皱过眉头的我,这回也是真的慌了。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从那一刻起,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个成年人了。

是个逢年过节应该给家里打电话发红包的独立个体,而不应该是个月月以打电话问候的名义,等着父母问我“还有没有生活费”的啃老族。

故事说完了,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发现啃老问题的症结在哪?

其实说白了也不复杂,就是父母越卑微,子女越娇惰,这种零和博弈一般的关系,是大多数父母在理智上想要面对,但在情感上又下不去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真正的“富养”</h1>

从亲身经历,到这位女留学生,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小被“富养”。

在经济上富养是种什么感觉呢,这么说吧,可能你对钱的兴趣,还不如杰克马大。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但这还只是表象,因为在这种心态的背后,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眼光有多长远,而是退路留足了,不想跳出舒适圈。

所以这显然不是“富养”的内涵。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真正的富养,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教育,展开来说的话,大致分为三个方面:责任意识、规矩意识、独立意识。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要在家庭生活中,赋予他们一定的担当。

这看上去似乎是在给子女增加负担,但别忘了,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烈的被认同感。

所以你要求他们负起的责任,不仅不会是他们的累赘,反而会让他们明白回报都是要有付出的。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再说规矩意识。

其实这些年,很多家长可能都听说过一个家庭教育的概念,叫作“跟孩子做朋友”。

这就离谱,因为规矩都是约束性的,所以跟天性趋于舒适的孩子讲道理,本身就是最没道理的逻辑。

不信的话不妨想想,为什么过去的“巨婴”明显更少?因为大多数80后的朋友并不是父母,而是父母手里的棍子。

在该立规矩的年龄,哪那么多日记可写…哦不,哪那么多“朋友”可处。

女留学生晒与父亲“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做人才前,请先做个人女留学生嫌生活费低,把父亲“挂”在网上骂父母的卑微,子女的娇惰真正的“富养”尾声

懂规矩,就会明事理,懂分担,就会更独立,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6">尾声</h1>

在教育孩子成才的路上,精神上的教育其实和学业上的教育并不冲突。

因为这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

就拿这位女留学生的事来说,我们显然可以想到,在面对十五年前的她时,父母会想“长大了就好了”;而在面对十年前的她时,会想“上了大学就好了”。

可是到了今天依然如此,那么下一个“会好”的节点,又会在哪?

所以,先教育子女当个优秀的人,才能让他们成为优秀的才,或许有时狠心也是一种温柔,放手也是一种保护。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