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巧克力》是由英国作家乔安娜·哈里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9年。
不要被名字“误导”,《浓情巧克力》并非是爱情小说,而主要探讨那些人性中的美,自由,包容,接纳,爱和救赎。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单身妈妈带着女儿来到陌生的城市小镇却不被接纳,为了生存,她开了一家巧克力店。她的巧克力不仅味道好,更仿佛拥有让人勇敢的魔力。最终,小镇居民都被感染,开始全新的生活。
该作是日记体形式的小说,情节上没有大的跌宕起伏,大部分的时间仿佛是以平淡的口吻在叙述着,在对话着。
呼啸的北风中,薇安和女儿阿努克走进一个平静而闭塞的小镇,她们带来的巧克力,更让这个几百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地方泛起了甜蜜的波澜。美丽的薇安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能洞悉小镇每个人的喜好与口味,满足他们心底隐秘的渴望。在她的店里,没有爱的,找到了温暖;没有家的,可以栖身于此,喝一杯暖暖的热巧克力;受到欺凌的,也在薇安亲手调制的巧克力中找到了勇气。封闭灰暗的小镇恢复了一丝色彩与活力。
然而小镇中以牧师雷诺为首的顽固守旧力量却将她视为异类,唯恐薇安将他们传统的价值与生活摧毁得荡然无存。薇安的巧克力店开在教堂的正对面,两者互相试探、暗地较量。
河上流浪者们的到来,进一步打乱了小镇的平静,其头领洛克斯也扰乱了薇安的心。渐渐地,她发现了牧师有不为人知的隐秘往事,或许这是他致命的弱点。并最终改变了牧师的守旧僵化自私的价值观。
小说背景
15世纪至18世纪初是欧洲从传统的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的事件都在此期间发生,源于印度北部游牧民族并在公元1400年早期开始进入欧洲的吉普赛人却在西方思想走向开明的变革时期经受了基督教对异教的迫害。这种迫害不仅令犹太人、阿拉伯人、摩尔人等民族被威胁和强迫并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更涉及因认为女巫阴谋摧毁基督教社会,而令女性成为主要受害者的欧洲猎巫运动。面对残酷的命运,在众多一蹶不振的民族中,吉普赛人勇敢地对抗苦难,坚强地生活,躲过了威胁他们和生命安全的宗教迫害。《浓情巧克力》就通过日记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这段异教被迫害的血泪史。
作者从小在外祖父母的糖果店成长,其曾外祖母是远近闻名的巫师。《浓情巧克力》是她献给曾外祖母的作品。
创造与接纳
永远不要停下追求成长与幸福的脚步
作品简单的故事却饱含寓意。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天性,却总被一些枷锁和束缚捆绑。但是,美好的渴望终究不能被永远压制。这对来到小镇的母女,初来时犹如投入湖水中的一颗石块,引起了阵阵涟漪。而巧克力的浓郁口感,让每一个来到小店的人都得到了感官与心灵上的满足和喜悦。小镇的居民从抗拒到接受到改变,仿佛神奇的魔幻故事,打开了禁锢的心灵枷锁,小镇也从“毫无颜色”变得“五彩缤纷”。
对于这对母子来说,她们最终结束了漂泊,在这里亲手建筑起了自己的新家。
这正像每个人的成长,成长的代价也许就是有一天会离开熟悉的家,而去寻找另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像女主角一样会做出美味的巧克力,但每个人都可以像她一样坚强,可以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微笑和正能量,并将带动和感染周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