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情巧克力》是由英國作家喬安娜·哈裡斯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99年。
不要被名字“誤導”,《濃情巧克力》并非是愛情小說,而主要探讨那些人性中的美,自由,包容,接納,愛和救贖。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單身媽媽帶着女兒來到陌生的城市小鎮卻不被接納,為了生存,她開了一家巧克力店。她的巧克力不僅味道好,更仿佛擁有讓人勇敢的魔力。最終,小鎮居民都被感染,開始全新的生活。
該作是日記體形式的小說,情節上沒有大的跌宕起伏,大部分的時間仿佛是以平淡的口吻在叙述着,在對話着。
呼嘯的北風中,薇安和女兒阿努克走進一個平靜而閉塞的小鎮,她們帶來的巧克力,更讓這個幾百年來幾乎一成不變的地方泛起了甜蜜的波瀾。美麗的薇安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能洞悉小鎮每個人的喜好與口味,滿足他們心底隐秘的渴望。在她的店裡,沒有愛的,找到了溫暖;沒有家的,可以栖身于此,喝一杯暖暖的熱巧克力;受到欺淩的,也在薇安親手調制的巧克力中找到了勇氣。封閉灰暗的小鎮恢複了一絲色彩與活力。
然而小鎮中以牧師雷諾為首的頑固守舊力量卻将她視為異類,唯恐薇安将他們傳統的價值與生活摧毀得蕩然無存。薇安的巧克力店開在教堂的正對面,兩者互相試探、暗地較量。
河上流浪者們的到來,進一步打亂了小鎮的平靜,其頭領洛克斯也擾亂了薇安的心。漸漸地,她發現了牧師有不為人知的隐秘往事,或許這是他緻命的弱點。并最終改變了牧師的守舊僵化自私的價值觀。
小說背景
15世紀至18世紀初是歐洲從傳統的中世紀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時期,文藝複興、宗教改革、科技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的事件都在此期間發生,源于印度北部遊牧民族并在公元1400年早期開始進入歐洲的吉普賽人卻在西方思想走向開明的變革時期經受了基督教對異教的迫害。這種迫害不僅令猶太人、阿拉伯人、摩爾人等民族被威脅和強迫并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更涉及因認為女巫陰謀摧毀基督教社會,而令女性成為主要受害者的歐洲獵巫運動。面對殘酷的命運,在衆多一蹶不振的民族中,吉普賽人勇敢地對抗苦難,堅強地生活,躲過了威脅他們和生命安全的宗教迫害。《濃情巧克力》就通過日記叙事的方式,講述了這段異教被迫害的血淚史。
作者從小在外祖父母的糖果店成長,其曾外祖母是遠近聞名的巫師。《濃情巧克力》是她獻給曾外祖母的作品。
創造與接納
永遠不要停下追求成長與幸福的腳步
作品簡單的故事卻飽含寓意。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天性,卻總被一些枷鎖和束縛捆綁。但是,美好的渴望終究不能被永遠壓制。這對來到小鎮的母女,初來時猶如投入湖水中的一顆石塊,引起了陣陣漣漪。而巧克力的濃郁口感,讓每一個來到小店的人都得到了感官與心靈上的滿足和喜悅。小鎮的居民從抗拒到接受到改變,仿佛神奇的魔幻故事,打開了禁锢的心靈枷鎖,小鎮也從“毫無顔色”變得“五彩缤紛”。
對于這對母子來說,她們最終結束了漂泊,在這裡親手建築起了自己的新家。
這正像每個人的成長,成長的代價也許就是有一天會離開熟悉的家,而去尋找另一個屬于自己的天地。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像女主角一樣會做出美味的巧克力,但每個人都可以像她一樣堅強,可以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保持微笑和正能量,并将帶動和感染周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