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的16年间,曾创下了西方国家领导人任内访华次数最多的记录,而今天这位有着“欧洲铁娘子”的领导人正式卸任,德国也顺势宣告正式步入了“后默克尔时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默克尔正式卸任但未下台</h1>
#默克尔正式卸任德国总理#据观察者网10月27日报道称,德国总统坦因迈尔26日正式解除了默克尔的总理职务,并盛赞默克尔执政时期是“德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不过非常有趣的是默克尔虽然已经卸任德国总理职务但还未正式下台,因为直至新一届德国政府成立之前,还需要其暂时承担起看守政府总理的职责。
根据上个月德国大选的结果来看,社民党取得明显优势,而默克尔支持的联盟党则直接出局,所以德国下一届政府将会出现多党派联合组阁的局面。而据本月15日消息,德国新一届政府的组阁谈判也迈出了重要一步,社民党、自民党和绿党的“交通灯”组合已经就组阁谈判达成初步共识,不出意外的话12月联合政府就将从默克尔手中接过接力棒。
作为任内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默克尔下台之后中德关系会如何发展必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看点,考虑到下一届德国政府是多党派组阁而成的联合政府,未来的中德关系或许会有一些波折,而且就德国政坛的整体舆论氛围来看,自民党和绿党是典型的意识形态划线的立场,主张对华总体保持强硬态度,而作为主体的社民党则保持相对客观的态度,其候选人肖尔茨就公开表示过不会拒绝和中国对话,并强调会继续维持对华关系。
眼下“交通灯”组合还尚未就如何处理对华关系达成一致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未来的发展的确离不开中国,往大了说整个欧洲都应当清楚“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另外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稳定器”一般的作用,近段时间欧洲一直强调要寻求战略自主性,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好同中国之间的关系对欧洲寻求独立自主而言至关重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布林肯挑战“一中”原则,中方驳斥</h1>
实际上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主要阻碍力量就是美国,欧盟近年来之所以难掩分裂之势,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本身的整体实力在不断衰弱,另一方面则是美国不断从中作梗,就比如近段时间欧洲议会不顾中方的反复交涉执意出台所谓的“涉台声明”,扬言与台湾地区升格“政治关系”。考虑到欧洲议会本来就扮演着美国“代理人”一角,其在涉台问题上不断玩火自然是美国在背后驱使。
当然,除了安排代理人不断对华挑衅之外,美国也不忘亲力亲为给中国找麻烦。据环球网10月27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本周二公开发布声明,称“支持台湾地区‘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系统”,对于这种公然挑战“一中”原则的行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立刻发文表示强烈谴责,驳斥美国近期一系列关于涉台问题的谬论,并且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近段时间,美国就台湾问题开始换了“新打法”,开始从联合国大会的第2758号决议入手,试图通过偷换概念推翻该决议,从而将台当局“抬进”联合国。需要说明的是,第2758号决议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决议受到各国的一致认可,美国试图以此为借口挑战联大决议必定会是自取其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大陆敲响“台独”丧钟</h1>
不论美国如何借台发挥,台当局都不可能踏进联合国的大门,而随着美台勾连之势愈演愈烈,中国大陆也在不断加大打击“台独”顽固分子的力度。据环球网10月27日报道,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日“有关部门或将就惩办‘台独’分裂势力进行专门立法”一事作出回应:坚决打击“台独”顽固分子,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也是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应有举措;同时马晓光还特别指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似乎是在印证相关立法正在进行当中。
近段时间以来,台当局频繁与域外国家勾连,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扬言将窜访捷克和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大陆方面早就做出警告,“挟洋自重”只会是死路一条,现在传出有关部门准备立法惩办“台独”顽固分子的消息,说明大陆已经彻底敲响了“台独”分子的丧钟,祖国统一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