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随性的喝酒方式,你都试过吗?

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的《水浒传》,据说是写酒的最多的一部。据统计,《水浒传》全书共写了六百多个饮酒场面,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其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些好汉在进入小店,坐下的第一句话便是“小二来壶好酒,再来二斤牛肉”,所以水浒传里面的各位豪杰,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喝酒豪情万丈的感觉。

那些随性的喝酒方式,你都试过吗?

比如:鲁智深喝酒大闹五台山,林冲喝酒风雪山神庙,晁盖等喝酒智取生辰纲,武松喝酒打猛虎。好汉们不能没有酒,酒就是兴奋剂,没有酒剧情就没法展开,水浒里喝酒的场景太多了,酒也许是水浒里最好的配角。

水泊梁山,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可能是传习了梁山的好汉基因,山东人民不仅能喝还能产酒,酒的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而且据统计,山东每天人均酒精摄入量大概是80毫升,相当于四两白酒或者四瓶啤酒的量,大家能想到山东人有多能喝了!山东古有武松怒喝十八大碗,今有酒桌“三盅全会”(白酒、啤酒、红酒都会喝)。山东人也素有“好喝、能喝、敢喝”的称号,山东人,喝一场小酒,也能从日上三竿喝到灯火阑珊。在山东地区,跑市场做业务,如果不能喝酒,根本也合同也拿不下来,所以,各位如果是做山东市场,先掂量一下自己的酒量再说吧。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梁山好汉,也不是每个省的人都像山东人民喝酒豪爽。更多的普通人,只是把喝酒当作工作之余的调剂,消遣而已,随性一喝。喝高的毕竟是少数,咪一口小酒的是大多数。

在浙江绍兴,喝黄酒吃茴香豆,据说是绝配。绍兴是水城,河道纵横。河边,经常可见老人慢悠悠喝酒,随手从兜里掏出几颗茴香豆。这些下酒小吃,初吃不觉得出奇,细细咀嚼却颇有深味,蛮符合绍兴人的性格:外圆内方、灵秀惠巧。鲁迅笔下的绍兴似乎并未走远。

茴香豆是绍兴最知名的一种小吃,这得益于鲁迅小说中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柜台前花九个铜钱买了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还细究起“茴”字的四种写法。茴香豆是以蚕豆为原料,用清水泡软,入锅加配料用文火慢煮至蒸熟,口感清香软糯,鲜嫩,价格便宜,是绍兴寻常百姓最常吃的下酒菜。

那些随性的喝酒方式,你都试过吗?

对苏州人民来说,配小酒的好菜,当属螺蛳。老话说,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小的螺蛳讲究可多着呢,苏州人喜欢吃青壳螺蛳,是因为壳薄肉肥。酱爆螺丝、上汤螺丝、韭菜炒螺肉,都是鲜香惹人,口味一绝。尤其是清明前,明前螺蛳可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在苏州太湖地区几乎每家农家乐或者酒店里均可品尝到,那是打嘴巴也舍不得丢的美味。一盘螺丝,可以嗦上半天,菜无须多,一盘螺蛳足以让人心满意足。

到了福建厦门一带,下酒的小菜叫做:烧酒配,顾名思义是好酒之人的好朋友。闽南的烧酒配嘛:主要以凉菜为主,但南方的凉菜由荤菜唱主角,虽说不像北方的“硬菜”一般大锅大盆,不过胜在种类繁多,花样百出。为了踏实喝酒,主食先上一份炒湖头米粉,湖头米粉是厦门以地域冠名的特产,特点韧性好,煮汤不易糊。再来一碟炸凤尾鱼(凤鲚):这种鱼别的做法都不理想,油炸则特别香,细细的鱼刺薄薄的鱼骨都变得酥脆可口,典型性下酒好菜。然后,加一份闽南醋肉:醋肉的外形和西南地区的酥肉一样,实际上做法也差不多。在厦门和泉州地区比较流行,调味时加了醋,所以出品酥香中带有微酸的独特风味。最后,再上一个咖喱鱿鱼,色泽明黄,质地扎实,直接吃有咖喱的香味,蘸蒜蓉酱后,吃味更厚重。

这样子的烧酒配,是不是让人想起了日本的居酒屋?配置有点高哦!

更多是时候,你会发现,就是一盘浅浅的炸花生,都是配酒的好菜。花生简直是百搭,可以炸,可以盐水煮,也可以卤一下,配什么酒都行,简直就是万金油。各地的名花生,也是层出不穷,福建衙口花生、山东青岛大花生、四川天府花生,可谓是前三甲,当然,龙岩花生、王庄花生,固镇花生,也是相当当的名花生,口碑有嘉。

那些随性的喝酒方式,你都试过吗?

右边的为杰夫,爱尔兰裔

中国人喝小酒配花生米,有的老外就非常不解,在他们看来,最佳的喝酒方式应该是干喝,无论是葡萄酒,还是威士忌,干喝慢慢用舌尖去品,才是品酒的喜好!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杰夫,五大三粗满手臂龙纹,就说这才是爷们喝酒的方式。他还把这种喝法,取了一个专业术语“Neat”, 意思是说干净纯粹地喝,没有任何掺杂。不过,杰夫家里来自爱尔兰移民,他说他的血液里,就有威士忌的基因,那也没错,自800年前,爱尔兰就开始酿威士忌了,可谓是威士忌的鼻祖了。

不过中国的老百姓,才不管这些呢,我们喝的是闲情,老外喝的是纯粹,正可谓:白天不懂夜的黑,夜的黑需要小酒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