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名胜古迹
锦绣黄岩旅游区。位于方山余脉江口朱砂堆,是一处以石窟风光、洞庭瀑布、空山泛舟、山水园林、天然岩画、帝王雕塑和都市夜游为主要特色的古代采石形成的洞窟胜景。唐代名将薛仁贵任职黄岩时,曾在此采石筑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旅游区由黄岩怀古、空山泛舟、仙人画壁等十个分区组成,融合了本土乡贤和采石文化、园林和雕塑艺术。

黄岩大瀑布
委羽道观。“洞天福地”是道教所指地上的仙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黄岩委羽山“大有宫”是“十大洞天”之一。宋时,“大有宫”中道人治愈了微宗皇帝之病,遂名声大增,修建后更名为“委羽道观”。被称为道教“第二洞天”。
富山大裂谷旅游区。位于黄岩富山乡,山顶海拔1082.8米,由六千万年前花岗斑岩山体崩塌形成的现代冰缘地貌、山崩地裂地质遗迹,旅游区占地1500亩,距黄岩城区59千米。旅游区常年云雾缭绕、崇山峻岭、涧水长流,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古村落、古作坊、古民风韵味十足。同时,地质演变形成的地裂山崩景观也是国内罕见的珍品。旅游区现有富山问财、裂谷寻宝等八大分区。
富山大裂谷
黄岩大瀑布。位于黄岩西部上郑乡大溪坑村。瀑布群由四条瀑布组成,均属于悬瀑。其中恩坑瀑总落差约130米,瀑布最宽可达30米左右。
浙东十八潭旅游区。位于黄岩区西部平田乡桐树坑村,距黄岩市区约40千米。景区瀑潭相扣,峡谷风光神奇,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将山水景观与红色旅游文化很好融合,是景区的一大特色,在浙江省的红色旅游中独树一帜。十八潭有桐树流金、重门开天等十个景点。
浙东十八潭
此外,黄岩旅游景区还有黄岩孔庙、瑞隆感应塔、划岩山、五洞桥等景点。
瑞隆感应塔
黄岩区著名人物(二)
喻长霖(1857年—1940年)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官吏、书法家。少时师从母舅王棻执教的九峰书院(现浙江省黄岩中学前身)学习,夜读经史,日习小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和功臣馆纂修。
吴全徳(1923年—2005年)著名电子物理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宗仪,元末明初学者。精通诗文、深究古学、善书画。长年以授徒为业。
池志强(1924年—2020年)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启,明中期重臣。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历仕安徽霍邱知县、南道御史、江西按察司佥事、按察副使、山东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职。
俞滨东(1903年—199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历任营长、团附、军事委员会西安办事处参谋、第一战区管理科科长、驻十八集团军联络官。就读于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三期。1948年12月7日任总统府侍卫室少将副侍卫长。去台后任“总统府”第三局副局长、主任。
王彦威,清末重臣。历仕工部衡司主事、营缮司员外郎、军机章京、江南道监察御史。光绪年间任职军机汉官领班章京等。
方希鲁(1909年—1981年)民国法学家。历任山东高等法院推事、首都高等法院检查官。去台后任职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院长。
朱文劭(音绍。1880年—1956年)清末著名学者。人生跨越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经历了晚清科举取士、民国从政与新中国参政的辉煌。出生于官宦之家,父朱谦是清光绪年间举人,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参议会副议长。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为黄岩历史上科举时代最后一名进士。与其同科者沈钧儒、谭延闿等都是后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流。1904年,与沈钧儒等同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1907年毕业,成为黄岩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毕业生。朱文劭先生生前在台州被公认为才子。民国台州知名诗人、才女屈蕙纕(音壤)评其“才略如君有几人”。
以朱文劭故居为蓝本发行的普通邮票“浙江民居”
刘百闵(1898年—1969年)民国时期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在杭州与马一浮结为知友,受到治学指引。后公费留学日本政法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哲学系。毕业回国后任教育部长陈立夫的秘书,兼“中国日本研究会”主事人,主编《日本评论》。后应聘为“国难会议”会员。续任南京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学校、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学府教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南京、上海、杭州十大教授轮流讲学。抗战期间,任中国文化服务社社长,从事文化教育出版事业,并协助陈立夫完成《唯生论》编著。1938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宣传指导处长,又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连任至四届)。1939年春,奉蒋介石命,在四川乐山创立复兴书院,董事会由浙籍屈映光、陈其采(陈其美胞弟)、陈布雷、陈果夫、邵力子等组成,马一浮任主讲,刘百闵任总干事,办成有影响的经术义理书院。1949年4月去香港,与钱穆、张丕介(河北省邯郸市馆陶籍)等筹建新亚书院(后称新亚文商专科学校),结合中国传统书院制和西方导师制,得到美、英、香港文化教育界支持。1952年去台,次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69年逝于香港,终年七十二岁。主要著作有《中日文化论集》等。
汪秀福(1960年—1981年)新时期“雷锋式英雄”,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平时处处以雷锋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扑灭湖北省京山县山林大火中英勇牺牲。武汉军区司令部追认汪秀福为革命烈士,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军区党委授予他“无私无畏的革命战士”荣誉称号和“二级英雄”奖章。
刘祖舜(1891年—1954年)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北伐学生军。次年11月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1914年8月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军校第三期步科。1915年下半年离校南下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活动。1929年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处总务科上校科长。后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历任南京中央军校办公厅主任、委员长“武昌行营”参谋长、第三十八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国防部”高参等。
杜范,南宋名相。嘉定元年进士,历仕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是历史上黄岩官位最高者。
王舟瑶(1858年—1925年)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藏书家。著有《中国学术史》。
金逊(1918年—2001年)长期从事经济工作。曾任职江苏省常务副省长。
王棻(音芬)清末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同治六年举人,在浙赣多处书院任教并亲创黄岩九峰书院,培养后学。对方志理论有精深研究。对方志理论有精深研究,为清代后期方志理论集大成者之一。
柯夏卿,明末官吏,崇祯十年进士。历仕刑部主事、兵部职方郎中、天津兵备道参政。崇祯帝缢死明亡后回乡隐居。后与浙东友人奉表请鲁王朱以海监国,任佥都御史,又被唐王授为兵部尚书。
王启东(1939年—2019年)著名机械工程学和金属材料学专家。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和浙江大学机械系。美国斯坦福大学获硕士学位,爱荷华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任教于浙江大学,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王启东教授
王爌(音矿)明中期官吏,弘治十五年进士。历仕太常博士、(公、兵、刑)部给事中、太仆少卿、太常少卿、应天府尹、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等。逝后追赠工部尚书。
戴介民(1902年—1973年)原名戴邦定,曾用名巴克。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1925年参加中共,是异地入党的黄岩第一位党员。被派往杭州从事革命工作,后调台州任特别支部书记和临海特委书记。建国后任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研室主任。文革期间去世。
徐宗实,明初官吏。任职苏州通判、兵部右侍郎等。
罗宗洛(1898年—1978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是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现代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任教于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植物细胞质胶体、无机营养及离子吸收、组织培养、生长物质、微量元素、水分及抗性生理、辐射生理、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培养了相关方面的人才。在国内率先开展根尖组织培养研究。证明铵能作为植物氮源,为铵盐化肥的肥效评价及正确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植物抗性研究提出的措施,为防止海南岛橡胶树寒害和苏北沿海营造防风林的育苗死苗,作出了贡献。曾创办《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植物学汇报》及《植物生理学报》。
罗宗洛院士
牟大昌,南宋抗元志士。响应丞相文天祥号召,守土卫乡。
朱道平,现代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任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书院院长等。
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张国华(1893年—1934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职陇海铁路局业务处长、铁路警察署署长。少将军衔。1934年春病故。
张友仁,生于1922年,张国华长子。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妻舅周炳林,著名教育家。
张友仁教授
杜浒(音虎),宋代名相杜范侄。南宋抗元志士。随文天祥共赴元营议和,被捕后坚贞不屈,在狱中泪别文丞相几日后逝去。
李鹤生,生于191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和陆大参谋班第二期。曾任职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少将参谋长。建国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
李诚,清代官吏。嘉庆十八年进士。长期任职云南多州县,精经学、地理、历算及医学等,著有《云南通志》。
王文祥(1906年—1937年)抗日空战英雄。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和中央航校第一期。任空军航空第三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在“八一三”上海抗战次日,率领强击机为大队轰炸机护航,袭击黄浦江上日舰及杨树浦码头登陆日军,首战告捷,并在八月二十日击落日机一架。八月二十四日,王天祥率大队掩护轰炸机飞抵上海郊区,受到大批日机拦击。率先迎战,击伤日机多架,遭日机集中攻击,机毁捐躯,年32岁。抗战胜利后,遗体安葬杭州笕桥空军烈士陵墓。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陈荣楫(1898年—1982年)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后投笔从戎,毕业于保定军校八期。后入陆军大学特五期深造。抗战初期任保定行营参谋处和天水行营总务处少将处长。后任职中将高参。1942年辞职回家,以经营木炭为业。
谢希孟,南宋著名理学家,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因避南宋宁宗讳,改名谢直。理学家陆九渊门下弟子。人誉“八斗高才”。历任大社令、大理寺司直、奉仪郎、嘉兴府通判,因仕途多舛,沉湎秦楼楚馆。曾祖父谢克家,祖籍蔡州(今河南省上蔡),官至吏部与礼部尚书、参政知事(副丞相),在任职台州知府时迁居于黄岩。
张连胜(1861年—1934年)清末民初将领。光绪二十年(1895年)甲午海战后,力议在象山港建军港,但未被海军大臣萨镇冰采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兼定海镇总兵。后任乐清协副将、乍浦副将等。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受到孙中山赞扬。
黄志镗(音堂。1928年—2016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著名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应鹏,生于1891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和陆军大学第十一期。国民革命军少将。
左纬,著名北宋进士、宿儒。
若瓢(1905年—1976年)近代著名画僧。早年天台山国清寺受戒。与画家张大千和唐云、作家郁达夫与柯灵等皆有往来。
方国珍,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领袖。早年与元庭叛反往复,后奉元命任江浙行省参政,讨伐另一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七战七捷,败张军于昆山,张士诚遂降元。方国珍据浙东今浙江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底,朱元璋克婺州(今浙江金华),遣使招降方国珍,授福建行省平章。但方国珍又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平章封职,每年派海船运送张士诚所献粮食到大都。其后,仍一面讨好朱元璋,一面接受元朝加封官职,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封衢国公。1367年,为抵抗朱元璋,北通元将扩廓帖木儿,南交福建陈友定(元末“闽三忠”之一,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籍)。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出兵,十一月被迫归顺。明洪武二年(1369年),领广西行省左丞,留居京师(今南京)。余部收编充船户,隶各卫为军。洪武七年(1374年),病亡。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
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